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光明論壇】深刻把握“大學之本”

發布時間:2023-05-09 15:20:00來源: 光明日報

  作者:商誌曉(教育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山東(dong) 師範大學原黨(dang) 委書(shu) 記)

  在雲(yun) 南大學建校100周年之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致信祝賀,強調“在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的新征程上,希望雲(yun) 南大學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引,全麵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和黨(dang) 的教育方針,全麵提升辦學水平,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建設教育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這既是對雲(yun) 南大學的要求,更是結合當代中國需要寄予高等教育的殷切期望。“全麵提升辦學水平”無疑是所有大學共同的努力方向,“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則為(wei) 高等教育必須擔當並堅守不輟的職責使命。這樣的召喚與(yu) 期待,立足新時代新征程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全局,明確揭示出社會(hui) 主義(yi) 中國的大學“怎麽(me) 辦、如何幹”的基本遵循和目標追求。

  大學“怎麽(me) 辦、如何幹”,關(guan) 鍵是把握大學之本、踐行大學之道。“本”乃事物的根本、事物的本源。《論語》有言:“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朱熹釋義(yi) 為(wei) “凡事專(zhuan) 用力於(yu) 根本,根本既立,則其道自生”。按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要求,社會(hui) 主義(yi) 中國的大學唯其全麵提升辦學水平,著力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才是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在辦大學,才能勤勤懇懇、兢兢業(ye) 業(ye) 辦好大學,才能夠明明白白、的的確確把握好大學之本並踐行大學之道。

  首先,教書(shu) 育人是大學的初心所在。通過傳(chuan) 授知識和道理,教人擴展認知、增進心智以成長,是初期階段高等教育的基本職能甚或是唯一職能。新中國成立之初,1950年4月我國第一次高等教育會(hui) 議提出,高校要以理論與(yu) 實際一致的教育方法,培養(yang) 具有文化水平、掌握現代科學技術並全身心為(wei) 人民服務的高級建設人才。1961年9月中共中央印發《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暫行工作條例(草案)》強調,高等學校必須以教學為(wei) 中心,追求教學質量,同時生產(chan) 勞動、科學研究與(yu) 社會(hui) 服務應以利於(yu) 教學為(wei) 出發點進行合理安排。以教學為(wei) 中心,以教書(shu) 為(wei) 本職,在知識、方法和道理的傳(chuan) 授過程中,培養(yang) 年青一代大學生成長成才,無疑是大學的初心,是大學的本真。大學務必依循辦好教育、狠抓教學、全心教書(shu) 之序,將授業(ye) 、培養(yang) 、塑造之力引往實處、引往深處,以教書(shu) 昭示教師的主導地位,以成長彰顯學生的主體(ti) 地位,將師與(yu) 生、教與(yu) 學緊密聯結統一起來,使大學教書(shu) 育人的初心永不改易,使大學教書(shu) 育人的本真始終保存。

  其次,教書(shu) 育人是大學的首要功能。伴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演進與(yu) 提升,大學承載的功能也在不斷完善豐(feng) 富。從(cong) 世界範圍看,美國紐曼大學突出教學單一職能,德國洪堡大學強化教學與(yu) 研究兩(liang) 大職能,及至範海斯提出大學職能三位一體(ti) (再加“服務”)、克爾倡導大學功用的多元化巨型理念,大學職能由一到多。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在大學的教育教學、人才培養(yang) 職能基礎上,逐漸單列並凸顯其科學研究、社會(hui) 服務、文化傳(chuan) 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等職能。2017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guan) 於(yu) 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強調“高校肩負著人才培養(yang) 、科學研究、社會(hui) 服務、文化傳(chuan) 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即是對新的曆史條件下大學職能的統攬與(yu) 指引。可以看到,教書(shu) 育人仍是大學的基礎性、首要性職能,大學的後續職能均由此而生。如科學研究職能是緣起於(yu) 教書(shu) 育人的需要(同時有其獨特性和重要地位),社會(hui) 服務、文化傳(chuan) 承創新職能往往是在人才培養(yang) 、科學研究過程中相伴而為(wei) 的,國際交流合作職能更多是在中高層級的大學教育中呈現。這種情況表明,大學職能雖在擴展,但大學教書(shu) 育人之本並未改變;大學承載的社會(hui) 角色雖趨向多樣,但大學教書(shu) 育人的首要功能依然穩固不移。

  再次,教書(shu) 育人是大學之道的實現途徑。辦好社會(hui) 主義(yi) 中國的大學,務必遵循辦學方針和原則,把握辦學本質和規律,校準辦學目標和願景,實施辦學策略和舉(ju) 措。在本質和規律層麵把握“怎麽(me) 辦、如何幹”的大學之道,是推進和落實大學之本內(nei) 在要求的關(guan) 鍵。大學必須遵照教書(shu) 育人的要旨,遵從(cong) 教書(shu) 育人的需求,將教書(shu) 育人落地落細、取得實效。為(wei) 此,高等院校要注重探索總結教書(shu) 育人的規律,抓好學科專(zhuan) 業(ye) 和課程體(ti) 係建設,完善教材教案體(ti) 係和課堂講學規範,抓好師生互動和教學相長。比如,在教書(shu) 育人構成的全方位全過程全鏈條中,教師負有重大責任、擔負重要角色,自身必須素質強、業(ye) 務精、有愛心、有責任,教師要有言為(wei) 士則、行為(wei) 世範的自覺,“努力做精於(yu) ‘傳(chuan) 道授業(ye) 解惑’的‘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

  新時代社會(hui) 主義(yi) 中國的大學,須按照黨(dang) 和國家的要求與(yu) 期待,牢記“教書(shu) 育人”大學之本,積極推進教書(shu) 育人及各項事業(ye) 進入新境界、取得新成就。教書(shu) 育人初心不改,大學辦學方能守正出新;執本行道並履職盡責,大學各項事業(ye) 必能行穩致遠並臻於(yu) 至善。

  《光明日報》( 2023年05月09日 02版)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