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當“魯班”走進杜尚別

發布時間:2023-05-12 15:1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杜尚別5月11日電 題:當“魯班”走進杜尚別

  中新社記者 張碩

  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別與(yu) 中國天津相隔4000多公裏,又因“魯班”聯係在了一起:由兩(liang) 地高校合作建設的中亞(ya) 地區首家魯班工坊,成為(wei) 兩(liang) 國職業(ye) 教育交流平台,在“一帶一路”上搭建起了一座塔中技術驛站。

  “魯班”走進杜尚別

  塔吉克斯坦技術大學校園內(nei) ,城市規劃與(yu) 建築係的大二學生博佐爾佐達拎著三腳架和水準尺走進實訓場。他打開設備開關(guan) ,按照屏幕指令,熟練地操作測繪儀(yi) 器,順利完成了一次測距實踐。站在身旁的中方教師吳正鵬,正幫著博佐爾佐達總結實操經驗。

  這是中新社記者近日在塔吉克斯坦魯班工坊看到的一幕。這座中亞(ya) 首家魯班工坊就位於(yu) 塔技術大學內(nei) ,於(yu) 2022年底正式啟動,旨在培養(yang) 工程測量技術和城市熱能應用技術人才。博佐爾佐達是其中一名學員。

  走進占地1138平方米的工坊內(nei) ,記者看到寬敞簡潔的實訓大廳、排列有序的儀(yi) 器設備、設計精巧的操作台。中方合作學校天津城市建設管理職業(ye) 技術學院為(wei) 工坊配置了涵蓋綠色能源實訓中心、智能測繪實訓中心的教學區域,還配備了雙語教材、教學設備與(yu) 信息化教學資源。

  塔技術大學副校長沙赫裏約爾表示,中國的機械設備和操作經驗都處於(yu) 領先水平,這不僅(jin) 有助於(yu) 改善當地教學條件,更有助於(yu) 培養(yang) 青年技術人才。

  “中國儀(yi) 器設計精巧、容易上手”,博佐爾佐達說,“在這裏的學習(xi) 將幫助我提升專(zhuan) 業(ye) 能力,使我有更大信心繼續鑽研我的學科。”

  跨越語言障礙的煨彎計算

  煨彎,是城市熱能應用中一個(ge) 專(zhuan) 業(ye) 名詞,也是塔魯班工坊培訓中的難點。如何讓塔方教師弄懂其中的原理,可難壞了中方教師魏旭春。

  “有些內(nei) 容專(zhuan) 業(ye) 性極強,兩(liang) 國在計算邏輯、數字寫(xie) 法上都存在一定區別。”發現問題後,魏旭春與(yu) 中方教師及時調整了教學方法,改在實際操作中講解理論。課後,魏旭春的手寫(xie) 筆記被塔方教師“一搶而空”。

  為(wei) 跨越語言障礙,塔中教師團隊使用中俄兩(liang) 種語言編寫(xie) 課程教材,得到各方認可。塔教師蘇列伊蒙介紹,這本教材包括11個(ge) 教學項目,36個(ge) 工作任務,並配套52個(ge) 視頻資源。“書(shu) 中配有信息化教學資源,我們(men) 的學生可以直接掃描二維碼查看相關(guan) 知識,十分方便。”

  在一名塔學生的課本上,記者看到不少手寫(xie) 筆記和備注。這名學生說,雙語教材很有用,配備教師講解,更易理解。

  一座中塔技術驛站

  86天建成場館、17天完成物品運輸並捐贈教學設備377套、教學資源84件……一連串的數字見證了塔中共建一座技術驛站的意願。

  “魯班工坊作為(wei) 國際人文交流平台,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幫助合作國實現共同發展。”塔魯班工坊項目中方負責人李清彬說,“我們(men) 通過這座工坊和世界分享中國職業(ye) 技術教育經驗,培養(yang) 更多服務當地發展的高素質技能人才。”

  在多形式交流中,兩(liang) 校師生增進了友誼與(yu) 認同。李清彬表示,“我們(men) 就是‘一帶一路’上的一顆螺絲(si) 釘,鉚固彼此友好情誼”。

  塔技術大學校長達夫拉特佐達指出,作為(wei) 職業(ye) 教育國際交流平台,魯班工坊為(wei) 當地青年提供了全方位機會(hui) 。

  “我們(men) 收獲了豐(feng) 富的合作經驗。通過共同努力,我們(men) 將把塔魯班工坊建設成為(wei) 領先的技能人才培養(yang) 中心。”達夫拉特佐達說。(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