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羅城仫佬山鄉:剪紙藝人帶領鄉親學藝增收
中新網河池5月15日電(廖光福)彩繩、絲(si) 線、掛飾配件、剪紙圖案、純色小塊土布料……連日來,在廣西河池市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四把鎮思平村小稔屯“仫佬族剪紙技藝展示傳(chuan) 習(xi) 館”,多張桌子一字排開,桌麵上擺滿了香囊製作材料,當地婦女正在一針一線認真繡製仫佬族剪紙特色香囊。
前述傳(chuan) 習(xi) 館儼(yan) 然成了村裏一個(ge) 留守婦女就業(ye) 增收的“微工廠”。
“我們(men) 的眼睛不好、手腳動作慢一些,不過一個(ge) 月也有1000多元人民幣的收入,可以補貼家用,比起以前在家閑著好多了。這得感謝我們(men) 的好姐妹羅老師。”小稔屯村民羅華蓮說。
如今,羅華蓮一有空就來到傳(chuan) 習(xi) 館學習(xi) 剪紙、製作香囊等。“從(cong) 縫布、填充到穿珠子,一針一線,羅老師都在旁邊手把手、耐心地教,我們(men) 認真地學,手工也越來越熟練了。”
羅華蓮口中的“羅老師”,是出生在羅城縣四把鎮思平村小稔屯的羅華清,她是羅城仫佬族剪紙技藝傳(chuan) 承人。
羅華清的外祖母和母親(qin) 都精通剪紙、繪畫、竹編、縫紉、刺繡等手工藝。8歲開始,羅華清就跟隨外祖母和母親(qin) 學習(xi) 剪紙、刺繡、繪畫、縫紉等各種民間手工藝,尤其對古老神秘的仫佬族剪紙藝術有著執著追求。
40年來,羅華清練就了一手剪紙絕活,她剪出的人物、動物、植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深受好評。目前,羅華清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hui) 會(hui) 員,被河池市職業(ye) 教育中心學校、柳州市北雀路第四小學、羅城縣青少年活動中心、羅城縣第二小學、羅城縣四把鎮民族小學等學校聘為(wei) 剪紙藝術導師。
“我在縣外有自己的公司,也有工作室,可以過得比較好的生活。孩子們(men) 也讓我在外麵生活,過得清閑些。但我覺得我這手藝不能丟(diu) ,更應該讓它在家鄉(xiang) 傳(chuan) 承下去,帶動鄉(xiang) 親(qin) 們(men) 增收致富。”羅華清說。
2022年,羅華清不顧家人相勸,回到家鄉(xiang) 小稔屯籌建“仫佬族剪紙技藝展示傳(chuan) 習(xi) 館”,免費為(wei) 鄉(xiang) 親(qin) 們(men) 培訓仫佬族剪紙技藝,帶領大家製作香囊、繡花鞋和衣帽、手提包飾口等仫佬族剪紙特色文創作品,在傳(chuan) 承仫佬族文化的同時,促進農(nong) 村留守婦女和老人實現家門口就業(ye) 增收,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
“今年初,‘仫佬族剪紙技藝展示傳(chuan) 習(xi) 館’建起來了。現在,村裏已經有100多人參加了剪紙技藝培訓,有60多人參加剪紙文創作品製作。目前,鄉(xiang) 親(qin) 們(men) 製作的剪紙香囊、飾品等文創作品供不應求。”羅華清介紹說。
“下一步,我們(men) 將根據需求,創作出更多樣式的仫佬族剪紙特色文創作品,並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銷售模式,帶領更多鄉(xiang) 親(qin) 姐妹們(men) 走上文創增收路,為(wei) 家鄉(xiang) 振興(xing) 貢獻自己的力量。”羅華清說。
羅城縣是中國唯一的仫佬族自治縣。2018年,羅城“仫佬族剪紙技藝”入選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七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名錄。(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