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忽視傳統產業改造升級
中央近日多次強調,加快建設以實體(ti) 經濟為(wei) 支撐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近年來不少地方積極發展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卻忽視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改造升級,這樣的“喜新厭舊”有悖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內(nei) 在要求,也不利於(yu) 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還可能帶來工業(ye) 空心化等風險。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是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基底,其改造升級直接關(guan) 乎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全局。我國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體(ti) 量大,在製造業(ye) 中占比超過80%,是製造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重要應用領域。發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不僅(jin) 是夯實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基底的重要支撐,是穩增長、穩就業(ye) 的重要途徑,還能為(wei)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技術、人才、品牌和市場支持,是鞏固我國國際競爭(zheng) 優(you) 勢的重要手段,也是製造強國建設的關(guan) 鍵。
當前,一些地方之所以“喜新厭舊”,主要原因是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路徑還不明朗,不僅(jin) 需要投入較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還需綜合考慮能耗、環保、土地等製約因素。而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增長速度較快,應用前景廣闊,更容易獲得要素和政策方麵的支持。
但也應看到,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整體(ti) 上還處於(yu) 發展階段,短期內(nei) 還難以達到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體(ti) 量。且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也並非落後產(chan) 業(ye) ,要尊重我國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在國際上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這是多年來綜合資源稟賦、市場發展等多重因素形成的,來之不易。
再傳(chuan) 統的產(chan) 業(ye) 也能通過技術改造煥發新活力,塑造新優(you) 勢,成為(wei) 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一部分。要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在全球產(chan) 業(ye) 分工中的地位和競爭(zheng) 力,大的方向是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使我國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從(cong) 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
向高端躍進,要在“頂天立地”上做文章,即一手抓高端裝備引領,一手抓基礎支撐,重點實施好產(chan) 業(ye) 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guan) 工程;向智能升級,應聚焦製造業(ye) 重點產(chan) 業(ye) ,以智能製造為(wei) 主攻方向,打造一批智能工廠和一批智慧供應鏈;向綠色發力,要引導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建立綠色價(jia) 值導向,實現全生命周期綠色化,在全球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中找到新優(you) 勢。
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要靠“兩(liang) 條腿”走路,使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改造升級和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培育壯大協同發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改造升級能為(wei)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壯大又能為(wei)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改造升級提供新技術和新生產(chan) 力,這兩(liang) 者是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兩(liang) 個(ge) 引擎,要齊頭並進、協同發展。
一方麵,要高度關(guan) 注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培育先進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集群,鞏固提升傳(chuan) 統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另一方麵,應結合本地資源稟賦優(you) 勢,培育一批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未來產(chan) 業(ye) ,打造引領未來增長的新引擎,構建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方能推動我國經濟行穩致遠。(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黃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