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讓文物“活”在群眾身邊

發布時間:2023-05-24 15:47: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今年的5月18日,是第47個(ge) 國際博物館日。天津博物館通過技術賦能以及形式創新,推出特色突出、內(nei) 容豐(feng) 富的展覽和活動,讓文物“活”在群眾(zhong) 身邊,為(wei) 廣大群眾(zhong) 提供兼具知識性和趣味性的精神文化產(chan) 品。

  技術升級形式創新——

  讓文物“跳”出展櫃

  天津博物館“王牌”基本陳列“耀世奇珍——館藏文物精品陳列”經過升級改造,於(yu) 5月18日正式推出。天津博物館黨(dang) 委書(shu) 記於(yu) 健告訴記者,此次展覽亮出了更多天博“家底兒(er) ”,百餘(yu) 件文物精品涵蓋甲骨、青銅器、玉器和書(shu) 畫等類別,絕大多數為(wei) 一級文物;展櫃玻璃升級為(wei) 專(zhuan) 業(ye) 級低反玻璃,透光率高達97%以上,視覺效果近乎“裸展”,觀眾(zhong) 得以“零距離”感受文物風采。同時它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可以有效阻隔紫外光,相當於(yu) 給櫃內(nei) 文物穿上一件“防曬衣”。

  骨笛吹來華夏序曲,編鍾奏響禮樂(le) 文明……天津博物館充分挖掘館藏資源,積極策劃了多場活態展演。“五一”期間,“聲動千年——中國古代音樂(le) 文物特展”聯動河南博物院華夏古樂(le) 團,為(wei) 觀眾(zhong) 連續奉送3場“賞音樂(le) 文物 聽古韻回響”活態展覽體(ti) 驗活動,通過深度複原古樂(le) 器演奏盛況,帶領觀眾(zhong) 於(yu) 頃刻間回溯千年盛景;正在展出的“天下長安——陝西唐代文物精華展”充分依托該展中的唐代文物資源,結合唐代文化元素,策劃推出“奉千載傳(chuan) 承茶湯 品中華文化雋永”唐茶道(煎茶法)展演主題活動等,邀請觀眾(zhong) 一同感受唐代的璀璨文化。

  數字賦能智慧文博——

  讓文物“活”在雲(yun) 端

  5個(ge) 主題場館、468個(ge) VR場景、2342張展圖、1123件文物……天津博物館聯合津雲(yun) 新媒體(ti) 開發的“VR天博”,讓更多津城文物“活”在雲(yun) 端,以數字技術賦能博物館的沉浸式探索。

  “觀眾(zhong) 通過點擊鏈接,即可一步抵達‘雲(yun) 端天博’,360°實景欣賞天津博物館館藏文物。”天津博物館館長姚暘介紹說,比起線下遊覽,“VR天博”將音視頻講解、文物細節放大、主題展覽融合、瀏覽環境搭建等融為(wei) 一體(ti) ,為(wei) 線上觀眾(zhong) 創造了良好體(ti) 驗。

  “更加直觀的展演方式,更為(wei) 豐(feng) 富的知識拓展,更加打動人心的視覺盛宴,讓人對‘雲(yun) 端天博’印象深刻。”南開大學新聞傳(chuan) 播學院碩士研究生吳媛媛在體(ti) 驗了線上觀展後說。

  天津博物館精心打造的數字展區則以中央區域環繞型屏幕為(wei) 主,輔以裸眼3D,讓觀眾(zhong) 身臨(lin) 其境,在虛擬與(yu) 現實中沉浸式欣賞中國優(you) 秀的書(shu) 畫藝術。據介紹,天博“再現高峰——館藏宋元時期文物精品特展”及“桃源何處——館藏仇英《桃源仙境圖》特展”以數字賦能打造沉浸式觀展體(ti) 驗,一經推出就受到全國網友高頻搜索和持續關(guan) 注,成功入選3月份全國百個(ge) 精品展前10。截至目前,已累計吸引35萬(wan) 多名觀眾(zhong) 慕名參觀。

  全景數字藝術互動——

  讓文物“走”進現實

  向日葵花海熱烈盛放,星月夜深邃璀璨,麥田上的烏(wu) 鴉實時交互……在光影的交織下,梵高名畫鮮活生動,藝術的世界觸手可及。

  5月18日,天津數字藝術博物館正式麵向公眾(zhong) 開放。作為(wei) 該數字藝術博物館的首個(ge) 展覽,“梵高的世界”全景數字藝術互動大展以梵高一生中所創作的多幅藝術作品為(wei) 素材基底,運用AI互動、體(ti) 感交互、AR(增強現實)等數字化技術手段進行展示。

  在巨型沉浸區內(nei) 有6麵高清大屏和地麵結合,觀眾(zhong) 可以獲得“站在畫裏看畫”的奇妙觀感,前四幅畫作設置地有些輕微眩暈感,使遊客得以沉浸式體(ti) 驗梵高晚期作畫時的狀態;“光影餐廳”梵空間會(hui) 根據不同時段、不同主題開展梵高主題下午茶、晚宴、藝術沙龍等活動;“向日葵鏡房”采用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加以光畫技術,還原梵高畫作,光影效果震撼。

  “該展覽在館內(nei) 設置的8個(ge) 沉浸互動區域,為(wei) 觀眾(zhong) 帶來視聽融合的交互體(ti) 驗,使藝術、科技、觀眾(zhong) 深度互融,助力數字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該館還將開設天津數字文博基本陳列展。”於(yu) 健說,展廳內(nei) 還對天津博物館館藏天津著名文物進行數字化采集、製作和展示;通過數字手段複原天津老城等文化遺產(chan) ,讓觀眾(zhong) 近距離感受天津曆史文化魅力。

  (實習(xi) 生楊晨參與(yu) 采寫(xie) )

  武少民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武少民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