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熱評丨“貼身”“俯身”“轉身” 建設對兒童友好的城市

發布時間:2023-06-02 15:27: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公共場所中環境舒適的獨立母嬰室,適配兒(er) 童尺寸的縮小版洗手間,把上學路徑安全串通起來的“學徑空間”,堪比微型遊樂(le) 場的兒(er) 童口袋公園……這些兒(er) 童友好設施正逐漸成為(wei) 一座座城市的“標配”。

  自去年9月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發文推進城市兒(er) 童友好空間建設以來,多地積極探索加快改造步伐。杭州日前發布了《2023年杭州兒(er) 童友好10條》,以“1米高度”視角推進兒(er) 童友好空間建設;廣州明確“構建幼有善育的兒(er) 童友好城市”總體(ti) 框架,到2025年建成一批兒(er) 童友好示範區。大城市也需要“小確幸”,當“兒(er) 童友好”從(cong) 概念逐漸落地為(wei) 一個(ge) 個(ge) 可觀、可感、可享的生活場景,“以人為(wei) 本”的城市發展脈絡在這一民生切口中得到充分展現。

  打造兒(er) 童友好空間,要做到“貼身”。與(yu) 成人共享活動空間和公共設施有一定的安全風險也容易引發衝(chong) 突,針對兒(er) 童活動特點量身打造就顯得很有必要,既應做“實”更應做“細”。不少城市陸續開設的“兒(er) 童友好公交專(zhuan) 線”聯通了公交、地鐵等多個(ge) 環節,實現“點對點、一站式”的出行服務,讓上下學之路有了“溫度”。大到政策方案的製定,小到一桌一椅的配置,從(cong) 空間設計、設施建設等各個(ge) 方麵,常思兒(er) 童之需,按照普惠公平的原則因地製宜做好“適兒(er) 化”改造,正體(ti) 現出“城市園丁”對“祖國花朵”的精準滴灌。

  打造兒(er) 童友好空間,要學會(hui) “俯身”。在滿足活動需求和環境安全的基礎上,還要給“小大人”們(men) 更多選擇權與(yu) 參與(yu) 度,尊重他們(men) 向往自然、好奇探索的天性,避免“家長思維”包辦一切。比如有些城市開展的“兒(er) 童議事會(hui) ”,利用小小便簽寫(xie) 下兒(er) 童對友好社區的暢想。當孩子們(men) 的活動半徑和“心靈半徑”都盡可能得到擴充,即使隻有“1米高度”,也能平視這個(ge) 世界。

  打造兒(er) 童友好空間,要嚐試“轉身”。兒(er) 童友好城市建設橫跨住房、交通、醫療、教育等多個(ge) 領域,是一項融合式創新工程,既要明確空間設施的“硬標準”,也要提升服務質量的“軟實力”。“軟硬兼施”並不簡單,其中蘊含著視角的轉換,從(cong) 原來更加追求城市發展的規模與(yu) 速度,到如今更加關(guan) 注城市發展的質量和品質,人文關(guan) 懷的躍升折射出經濟社會(hui) 整體(ti) 水平的跨越。越發提升對老人、兒(er) 童這些弱勢群體(ti) 的照護力度,越能彰顯城市的遠見和擔當、新時代的包容與(yu) 共情。

  少年兒(er) 童是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的接班人和未來主力軍(jun) ,共“童”奔赴,全社會(hui) 為(wei) 兒(er) 童營造良好成長環境的每一份耕耘、每一份善意,都是對未來張開雙臂。

  (文丨譚北)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