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應用型高校如何推進產教深度融合? 政產學研專家在滬共話“新範式”“新賽道”

發布時間:2023-06-02 15:4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6月1日電 (許婧 呂客 吳斯琦)應用型高校作為(wei) 深化產(chan) 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力量,如何在堅持教育優(you) 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的實踐中找準產(chan) 教融合的耦合點?如何用好分類評價(jia) 這根“指揮棒”,為(wei) 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人才智力支撐?

  記者1日從(cong)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獲悉,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hui) 辦公室指導,上海市高等教育學會(hui)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主辦的應用型高校產(chan) 教融合“雙協同”創新發展戰略與(yu) 多元評價(jia) 研討會(hui) 在該校舉(ju) 行。研討會(hui) 上,來自政府、學會(hui) 、企業(ye) 和高校的專(zhuan) 家學者,深入探討產(chan) 教融合新範式和應用型高校發展新動能。深化產(chan) 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yu) 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有機銜接,全麵提高人才培養(yang) 質量,為(wei) 行業(ye) 輸送緊缺應用型人才,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成為(wei) 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學者們(men) 的共識。

  上海市高等教育學會(hui) 會(hui) 長、上海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印傑表示,高校要強化“育人意識”“應用意識”“服務意識”,加強與(yu) 產(chan) 業(ye) 界合作,共創共建共享人才培養(yang) 、應用研究和產(chan) 業(ye) 進步的交互平台,推動高校的分類發展、特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hui) 督導室主任焦小峰談到,政府、學校、行業(ye) 、企業(ye) 都是產(chan) 教融合的主體(ti) ,都應根據自身職責,建立相應的評價(jia) 體(ti) 係。評價(jia) 是指揮棒、驅動器,上海高校分類評價(jia) 將圍繞產(chan) 教融合進行指標優(you) 化和調整,推動學校主動構建各類平台,引入和轉化企業(ye) 行業(ye) 資源為(wei) 教學和研究資源,深化探索產(chan) 教融合的上海方案,切實推動上海產(chan) 業(ye) 和高等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校長柯勤飛談到,學校高度對接產(chan) 業(ye) 發展優(you) 化學科專(zhuan) 業(ye) 布局,形成“學科+產(chan) 業(ye) ”的學科體(ti) 係,構建“愛科技”“六融合”“雙協同”產(chan) 教融合人才培養(yang) 模式,通過共建高水平協同創新平台和跨學科校企導師團隊,以高水平科技創新體(ti) 係賦能產(chan) 教融合創新路徑,全方位服務支撐國家和區域創新驅動發展,走出了應用創新性大學的特色發展之路。

  北京大學教育經濟研究所教授郭建如基於(yu) 對我國應用型人才的實證調研,深入分析了產(chan) 教融合與(yu) 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ang) 體(ti) 係、培養(yang) 模式與(yu) 改革舉(ju) 措。同濟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蔡三發聚焦新時代卓越工程師培養(yang) ,分享了同濟大學踐行“學術與(yu) 育人”第一價(jia) 值追求理念,在產(chan) 教融合、科教融匯教育模式上的探索實踐,通過卓越工程師學院的改革與(yu) 創新,著力構建高質量人才培養(yang) 新生態。

  上海市經信委綜合規劃處處長趙廣君、上海東(dong) 方美穀企業(ye) 集團總經理袁飛在研討會(hui) 分享了上海未來產(chan) 業(ye) 前瞻布局的“3+6”新型產(chan) 業(ye) 體(ti) 係以及東(dong) 方美穀在與(yu)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合作中圍繞美麗(li) 健康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進行的一係列實踐經驗。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郭慶鬆表示,作為(wei) 上海地方高校,將堅守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的初心使命,深入貫徹落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ti) ”戰略布局,充分利用分類評價(jia) 的成果,加強應用型高校發展的研究和實踐,在依托服務相關(guan) 重點產(chan) 業(ye) 中開辟應用研究“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在服務區域經濟社會(hui) 發展等方麵作出更多更好的貢獻。(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