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北鬥“神器”助力智慧農業 科技為夏收保駕護航

發布時間:2023-06-07 10:50:00來源: 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當前我國多地小麥進入收割季。如今在越來越多的地方,“三夏”大忙時節卻“隻見農(nong) 機不見人”,從(cong) 農(nong) 機裝備到智慧農(nong) 業(ye) 平台,如今的糧食生產(chan) 離不開科技的力量。從(cong) 多種農(nong) 機聯合作業(ye) 到無人駕駛、北鬥衛星導航的大農(nong) 機,一幅幅“科技農(nong) 耕圖”在廣袤田間鋪展開來。

  在河南滑縣上官鎮的麥田裏,多種農(nong) 機正在聯合作業(ye) 。在收割機後麵緊跟著的是摟草機和秸稈打捆機。摟草機將散落的秸稈摟成行,打捆機緊跟著吸附秸稈、收草打捆,運輸車輛將碼好的秸稈拉往養(yang) 殖場、發電廠進行綜合利用。

  在安徽天長,當地借助北鬥農(nong) 機作業(ye) 監測終端和5G、物聯網等技術,上線了智慧農(nong) 業(ye) 指揮調度平台,能夠更高效地調度各類資源,實現人、機、地有機結合,做到精細化管理和網格化服務。種糧農(nong) 戶需要農(nong) 機作業(ye) 時,隻需要電話反饋,調度中心就會(hui) 定位到合適距離的空閑農(nong) 機前往作業(ye) 。

  科技增效 農(nong) 機手麥收新體(ti) 驗

  科技助力也讓農(nong) 機裝備更新換代。從(cong) 湖北到江蘇,農(nong) 機手方紅兵駕駛著最新款的收割機已經持續跨區作業(ye) 20多天了。他告訴記者,如今雖然在炎炎夏日裏麥收,但舒適度可比以前有了很大提升。

  江蘇淮安農(nong) 機手 方紅兵:我們(men) 正常收割的時候,這上麵空調一開,涼氣對著人吹,(因為(wei) 不用開窗)比以前要幹淨一點。

  新收割機不僅(jin) 駕駛艙環境比以前好得多,由於(yu) 配套了北鬥係統,收割的路線以及收割的麵積都清晰可見,這也大大減少了農(nong) 機手與(yu) 農(nong) 戶對作業(ye) 麵積數值產(chan) 生分歧的情況。

  助力夏收 智能收割機配備全天候保障

  麥田熱火朝天的時候,遠在千裏之外的收割機後台服務指揮中心也是一番忙碌景象。那裏的工作人員正通過信息收集和分析,全力做著決(jue) 策和保障工作。

  江蘇沃得農(nong) 業(ye) 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信息部 王麗(li) 穎:從(cong) 當前的平台上是可以看到,目前平台當中運營的車輛是19萬(wan) 餘(yu) 輛,當時當刻正在在線,也就是作業(ye) 當中的農(nong) 機數量是42266台。

  隨著麥收高峰期到來,越來越多基於(yu) 北鬥的收割機投入到了“三夏”作業(ye) 中。在一台農(nong) 機搶收作業(ye) 的同時,太空中就有十幾顆衛星在不間斷地提供收割機作業(ye) 軌跡、作業(ye) 狀態等數據信息。按照每一輛收割機的實時定位,夏收期間,收割機作業(ye) 較為(wei) 集中的區域附近都會(hui) 配備有一輛配件服務直通車提供保障工作。直通車裏備滿了各種收割機的零部件,每輛直通車還配備2輛田間救援車和5名服務人員,24小時全天候待命,確保農(nong) 戶順利完成夏收。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