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立自強勇攀科技高峰(人民論壇)
最近,兩(liang) 則消息令人振奮。5月30日,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發射圓滿成功,3名航天員順利進駐中國空間站,與(yu) 神十五航天員乘組拍下“全家福”,浩瀚宇宙再現中國人太空“會(hui) 師”的畫麵;5月28日,穿過隆重的“水門禮”,國產(chan) 大飛機C919圓滿完成商業(ye) 航班首飛,標誌著C919的研發、製造、取證、投運全麵貫通……從(cong) 載人航天到大飛機,廣大科技工作者不斷書(shu) 寫(xie) 新時代的創新答卷,讓中國人的飛天夢、科學夢延展到更遠的天際。
功以才成,業(ye) 由才廣。“科技強國,離不開一個(ge) 個(ge) 科技尖兵、科技方陣”,不久前在河北石家莊考察調研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勉勵科技工作者,“希望你們(men) 再接再厲、勇攀高峰,不斷攻克前沿技術,打造更多大國重器,為(wei) 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堅強保障。”回眸新時代十年,“天眼”探空,“墨子”傳(chuan) 信,“北鬥”組網,“蛟龍”入海,“九章”問世,天和、問天、夢天三艙齊聚天宇……大國重器相繼湧現,凝結著科技工作者的辛勞,見證著科技工作者的功勳。今天,邁步新的征程,廣大科技工作者更應激揚雄心壯誌,努力實現更多“從(cong) 0到1”的突破,讓科技自立自強成為(wei) 促進發展大局的根本支撐。
建設科技強國,離不開科技工作者薪火相傳(chuan) 的精神、前赴後繼的奮鬥。從(cong) 埋名戈壁數十載的鄧稼先,到畢生為(wei) “天眼”奉獻的南仁東(dong) 、一生執著“超級稻”的袁隆平,再到“向地下要空間”的楊春和、為(wei) 玉米嵌入“中國芯”的番興(xing) 明、“向海圖強”的萬(wan) 步炎……一代代科技工作者接續奮鬥,在祖國大地上樹立起一座座科技創新的豐(feng) 碑,也鑄就了獨特的精神氣質。這種自立自強的誌氣骨氣,正激勵著更多科研人員在邁向科技強國的征程中不懼艱險、勇往直前。
奮進新征程,依然離不開這股強大的精神動力。無論是增強我國發展的競爭(zheng) 力和持續力,還是維護國家安全和戰略利益,無論是構建新發展格局,還是實現人民高品質生活,都必須向科技創新要答案,我們(men) 也有能力給出正確的答案。廣大科技工作者肩負著特殊職責使命,要勇於(yu) 立時代之潮頭、擔創新之重任,不斷攻克“卡脖子”關(guan) 鍵核心技術,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jun) ,把論文寫(xie) 在祖國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偉(wei) 大事業(ye) 中。
科研之路道阻且長,保護科技工作者的拚勁、闖勁、韌勁,就要做好排憂解難、鬆綁減負、加油鼓勁的工作。2005年11月,在杭州研發新藥已近三年的海歸博士丁列明,心急如焚之下,給時任浙江省委書(shu) 記的習(xi) 近平同誌寫(xie) 了一封信,反映自己和團隊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一種新型肺癌靶向藥的臨(lin) 床前研究,然而因沒拿到批文臨(lin) 床試驗無法推進。信發出僅(jin) 5天,習(xi) 近平同誌就在這封信上作出批示。浙江省有關(guan) 部門落實批示要求積極協調,推動審批加速。丁列明憑借這個(ge) 項目,獲得201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創新之道,唯在得人。不斷深化人才評價(jia) 改革,完善科技創新激勵,著力解決(jue) 科技人才的所思所想所盼,營造有利於(yu) 科技創新的生態環境,才能充分激發廣大科技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5月23日,我國13名科考隊員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巍巍珠峰再次見證曆史。無限風光在險峰,科技創新同樣如此。使命召喚,夢想催征。弘揚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學精神,傳(chuan) 承老一輩科學家以身許國、心係人民的光榮傳(chuan) 統,廣大科技工作者定能讓更多科技創新成果閃耀在強國複興(xing) 的偉(wei) 大征程。(孟繁哲)
《 人民日報 》( 2023年06月07日 04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