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農業強省助力農業強國
強國必先強農(nong) ,農(nong) 強方能國強。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農(nong) 業(ye) 強國是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根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離不開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近年來,四川持續擦亮農(nong) 業(ye) 大省金字招牌,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cang) ”,加快推動由農(nong) 業(ye) 大省向農(nong) 業(ye) 強省跨越。成績彌足珍貴,經驗讓人思考。
農(nong) 業(ye) 強省是農(nong) 業(ye) 強國建設的重要抓手。我國要建成的農(nong) 業(ye) 強國將是高質量發展的綜合型農(nong) 業(ye) 強國,需要不同地區共同努力。不同地區資源稟賦和優(you) 勢條件各異,在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過程中的戰略定位也不同。四川是農(nong) 業(ye) 大省,農(nong) 業(ye) 資源得天獨厚、農(nong) 業(ye) 實力名列前茅,積累了豐(feng) 富的農(nong) 業(ye) 發展成果和農(nong) 村改革經驗。可以說,四川在農(nong) 業(ye) 強國建設中地位突出、優(you) 勢明顯。通過農(nong) 業(ye) 強省建設,發揮示範引領和標杆帶頭作用,可以有效帶動其他地區發展。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吃飯問題始終是頭等大事。衡量一個(ge) 地方領導幹部得不得力,不僅(jin) 僅(jin) 看GDP、能不能抓上幾個(ge) 項目,更要看是否按照黨(dang) 中央要求,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局部服從(cong) 整體(ti) ,把糧食安全這類黨(dang) 中央交辦的大事要事辦好辦妥。四川堅定地把國家糧食安全重任扛在肩上,重農(nong) 抓糧導向鮮明,糧食產(chan) 量連續3年超過700億(yi) 斤。2022年,四川油菜籽總產(chan) 量352.2萬(wan) 噸,生豬出欄6548.4萬(wan) 頭,繼續保持全國第一。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cang) ”行動方案》,提出十大重點任務,確保任何情況下都把飯碗端穩端牢。
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中之重,也是四川“三農(nong) ”工作的切入點。沒有產(chan) 業(ye) 的農(nong) 村,難聚人氣,更談不上留住人才,農(nong) 民增收路子也拓不寬。四川從(cong) 農(nong) 業(ye) 實際和特色優(you) 勢出發,以發展現代園區和產(chan) 業(ye) 集群為(wei) 載體(ti) ,強龍頭、補鏈條、興(xing) 業(ye) 態、樹品牌,整體(ti) 提升了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質量效益和競爭(zheng) 力。借鑒四川經驗,類似地區要依托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特色資源,向開發農(nong) 業(ye) 多種功能、挖掘鄉(xiang) 村多元價(jia) 值要效益,向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要效益,持續做好“土特產(chan) ”文章。
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是農(nong) 業(ye) 強國的應有之義(yi) 。我國不同區域鄉(xiang) 村發展差異很大,鄉(xiang) 村建設不可能齊步走,更不能千村一麵、貪大求洋。四川是全國的縮影,該省瞄準“農(nong) 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的目標,立足鄉(xiang) 土特征、文化特質、地域特點,因地製宜推進鄉(xiang) 村建設,一幅現代版的“富春山居圖”漸次展開。鄉(xiang) 村建設的四川探索,凸顯了一體(ti) 推進農(nong) 業(ye) 現代化和農(nong) 村現代化的價(jia) 值。讓億(yi) 萬(wan) 農(nong) 民生活越來越好,要努力實現鄉(xiang) 村由表及裏、形神兼備的全麵提升。
邁上新征程,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最艱巨的任務在農(nong) 村,最深厚的基礎也在農(nong) 村。四川的實踐探索啟示我們(men) ,各地要找準在農(nong) 業(ye) 強國建設中的定位,充分發揮自身優(you) 勢,服務國家戰略需要,形成各展所長、各盡所能的整體(ti) 效應和協同優(you) 勢,既為(wei) 一域增光,又為(wei) 全局添彩。要全麵落實鄉(xiang) 村振興(xing) 責任製,在工作部署上優(you) 先安排、資金投入上重點保障、資源要素上傾(qing) 斜配置,確保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不斷取得新進展、農(nong) 業(ye) 強國建設開好局起好步。(經濟日報評論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