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運紀事)海外華媒聚焦“綠色大運” 解碼公園城市生態底色
中新網成都6月12日電 (王利文堯欣雨)“我一直在思考大型賽事後場館綜合利用的問題,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hui) (簡稱成都大運會(hui) )的做法頗有遠見,解開了困擾我已久的疑惑。”關(guan) 注綠色低碳領域的印度尼西亞(ya) 《一帶一路報》社長曾惠陽走進“雪山下的公園城市”,在成都大運會(hui) 場館參訪過程中如是說。
10日至12日,由四川省僑(qiao) 辦、省政府新聞辦和中新社四川分社共同組織的“行走中國·2023海外華文媒體(ti) 看大運”活動在成都舉(ju) 行,來自美國、加拿大、阿根廷等14個(ge) 國家的25家海外華文媒體(ti) 聚焦“綠色大運”,走進由老舊場館改造成大運場館的成都市城北體(ti) 育館、高校“校轉村”而成的大運村等場館設施,解碼公園城市的生態底色。
據了解,成都大運會(hui) 將於(yu) 7月28日至8月8日在成都舉(ju) 行。該賽事遵循“綠色、節儉(jian) 、必須”的辦賽原則,將“綠色辦賽”貫穿全過程。數據顯示,49個(ge) 大運場館中36個(ge) 場館由既有場館改造提升,最大程度利用現有場館,有效避免重複建設和資源浪費。13個(ge) 新建場館全麵采用綠色建材並利用智慧能源管理係統等技術手段,將場館低碳、節能、環保效果最大化。
海外華文媒體(ti) 一行走進作為(wei) 成都大運會(hui) 武術項目比賽場館的成都市城北體(ti) 育館,一場檢驗成都大運會(hui) 賽事運行的測試賽正在進行。成都大運會(hui) 武術項目競賽助理劉淩琳介紹,1973年建館的成都市城北體(ti) 育館地處成都市區一環路內(nei) ,是四川第一個(ge) 綜合性體(ti) 育館,受市民青睞至今,每晚及節假日都有不少市民到館內(nei) 鍛煉。秉持綠色辦賽原則,該場館按照承辦國際A級賽事標準,於(yu) 2021年進行了提檔升級改造。成都大運會(hui) 後,該場館將根據惠民政策“還館於(yu) 民”,繼續為(wei) 市民提供文體(ti) 活動場所,從(cong) 而發揮更大的社會(hui) 效益。
由成都大學“校轉村”升級改造而成的成都大運村在前期規劃過程中也充分考慮到可持續利用。賽後,大運村健身中心的器材將供成都大學師生使用,居住區內(nei) 的運動員宿舍將還原為(wei) 學生宿舍,運動員餐廳將直接轉換為(wei) 學生食堂,醫療中心將作為(wei) 校醫院服務該校教職工及周邊片區居民……探訪完成都大運村後,海外華文媒體(ti) 代表對“綠色大運”給予肯定。
阿根廷華人網總編輯崔明才表示,綠色賽事、低碳賽事是國際趨勢,也是他此行的關(guan) 注重點。成都大運會(hui) 將成都大學改建為(wei) 大運村,既契合“成都”和“大運”的主題,增加國際交流,又向國際社會(hui) 展現出綠色和環保的理念,還與(yu) 成都市民分享“大運紅利”,有利於(yu) 推動全民健身和城市體(ti) 育事業(ye) 發展。
曾惠陽也為(wei) 成都大運村的籌建點讚,“大運村建設與(yu) 高校發展同步聯動,是一個(ge) 有遠見也切合實際的規劃。我相信成都大運會(hui) 將給世界各國大學生運動員提供一個(ge) 滿意、溫馨、友好的比賽和生活環境。”
據悉,此次“行走中國·2023海外華文媒體(ti) 看大運”活動聚焦成都大運會(hui) ,25家海外華文媒體(ti) 走進比賽場館、測試賽現場和當地國際社區等地,了解場館基礎設施和賽事籌備情況、體(ti) 驗“愛成都,迎大運”的火熱氛圍,以賽為(wei) 媒促進文化交流,客觀、真實地向世界講述成都大運故事。(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