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高質量推進“三北”防護林工程六期建設

發布時間:2023-06-12 15:40:00來源: 四川新聞網

  【專(zhuan) 家訪談】

  作者:薛永基(北京林業(ye) 大學教授、北京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三北”防護林體(ti) 係建設工程自1978年正式啟動以來,為(wei) 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促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2021年至2030年是“三北”工程六期工程建設期,為(wei) 了把“三北”工程建設成為(wei) 功能完備、牢不可破的北疆綠色長城、生態安全屏障,我們(men) 要做好以下幾方麵工作:

  摸準生態脆弱區痛點,全麵提升荒漠生態係統質量和穩定性。當前,我國荒漠化、沙化土地治理呈現出“整體(ti) 好轉、改善加速”的良好態勢,但沙化土地麵積大、分布廣、程度重、治理難的基本麵尚未根本改變。水資源仍然是防沙治沙工作的突出痛點。應在“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過程中,有效識別工程區內(nei) 水資源分布特征、摸清林草資源本底、總結荒漠化治理現狀,緊緊圍繞水資源這個(ge) 最大的剛性約束,量水而行、以水定綠、林水相宜,大力發展節水林草,實現造林種草實際和水資源承載力相適應。

  科學推廣應用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啃下防沙治沙的“硬骨頭”。40多年來,三北人創新探索了寧夏中衛沙坡頭模式、內(nei) 蒙古磴口模式、庫布其模式、新疆的柯柯牙模式等一大批行之有效的治沙模式。現在,工程建設進入“啃硬骨頭”階段。全力打好三大標誌性戰役,迫切需要精準防沙治沙,因地製宜、科學推廣應用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麵對“三北”地區複雜多樣的自然條件,應堅持宜喬(qiao) 則喬(qiao) 、宜草則草、宜灌則灌、宜沙則沙。防沙治沙工作不能“一刀切”,要因地製宜選擇治理模式,突出重點,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hui) 效益同步提升。

  堅持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ti) 建設。沙漠也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態係統,與(yu) 山水林田湖草共同構成相互依存、緊密聯係的生命共同體(ti) 。一方麵,要紮實推進跨區域、跨部門、跨領域的緊密協作,強化暢通區域聯防聯治機製,構建點線麵結合的生態防護網絡;另一方麵,探索防沙治沙工作與(yu) 林長製、草長製改革有機結合,壓實主體(ti) 責任。進一步加強同周邊國家的合作,支持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荒漠化防治,分享中國在防沙治沙方麵的技術和經驗,引領各國開展政策對話和信息共享,共同應對沙塵災害天氣。

  優(you) 化可持續投入機製,打通“兩(liang) 山”轉化通道。“三北”防護林工程六期建設須充分挖掘森林的“碳庫”“水庫”“糧庫”“錢庫”功能。具體(ti) 而言,探索構建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為(wei) 社會(hui) 資本和金融機構參與(yu) 創造條件,實現“三北”地區產(chan) 業(ye) 發展和生態保護融合共生,形成防沙治沙多方合力。深度挖掘“三北”防護林工程在生態修複、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等方麵的多元效益,打造功能完備、牢不可破的生態安全屏障,築牢北疆綠色長城。

  高質量推進“三北”防護林工程六期建設,關(guan) 鍵是要全麵加強組織領導,堅持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製,完善政策機製,強化協調配合,統籌指導、協調推進相關(guan) 重點工作。各級黨(dang) 委政府要心懷“國之大者”、保持戰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曆史擔當,傳(chuan) 承弘揚“三北精神”,繼續推進“三北”等重點工程建設,讓百姓在綠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張勝、高平、李慧、尚傑、王冰雅、宋喜群、王建宏、張文攀、陳元秋、耿建擴、任爽、王斯敏,光明日報通訊員 劉歡、豐(feng) 瑤、蘆猛)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