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隆湖能源電力高峰對話”在蓉舉行 聚焦極端氣象條件下新型電力係統構建
中新網成都6月12日電 (單鵬)“興(xing) 隆湖能源電力高峰對話——極端氣象條件下新型電力係統構建”專(zhuan) 題論壇12日下午在成都舉(ju) 行。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聚焦如何增強電力係統應對極端氣象條件的能力,為(wei) 四川電力保供把脈問診、提供智力支撐。
論壇上,四川省能源局副局長林挺表示,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四川清潔能源裝機突破1億(yi) 千瓦,占比超過86%,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40%以上,是清潔能源基地和西電東(dong) 輸重要節點和龍頭。去年四川出現曆史同期最高溫度、最少降水量、最大電力負荷“三最”疊加局麵,暴露了四川電力係統在極端氣溫條件下存在諸多短板弱項,必須加快新型電力係統建設,增強電力供電保障能力。
在主題演講環節,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周孝信指出,中國能源電力係統發展情景分析表明,2025年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占比將達到50%;2045年至2050年間,風光發電量超過總發電量50%。他表示,綜合能源生產(chan) 單元(IEPU)可助力電力係統應對極端天氣影響,有效緩解電力供應短缺風險。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首席技術專(zhuan) 家惠東(dong) 從(cong) 儲(chu) 能麵臨(lin) 的“能源電力深度脫碳”“電力電量平衡問題”“電網承載力問題”三個(ge) 挑戰入手,分析儲(chu) 能在電力係統中的定位問題,並就未來十年主要儲(chu) 能本體(ti) 及技術發展趨勢進行預判。他表示,2030年以後應深化“新能源場站+儲(chu) 能”的構網化,綜合運用多儲(chu) 能融合等技術路線,擴大儲(chu) 能設備的利用小時數,匹配多元化應用場景。
中國氣象局風能太陽能中心科學主任申彥波提出“源-網-荷”三管齊下的極端氣候應對建議。他分析稱,全球變暖大背景下,氣溫偏高將成為(wei) 常態,降水的時間和空間不均性會(hui) 增強。新型電力係統各關(guan) 鍵環節與(yu) 天氣氣候密切相關(guan) ,電力領域需關(guan) 注天氣變化。
四川省新型電力係統研究院執行董事王永平認為(wei) ,四川省推動清潔能源高質量發展,要彌補能源結構短板,促進“網源荷儲(chu) 智慧融合”以應對極端情況,打造四川綠電交易市場,並以新能源體(ti) 係帶動智能、材料等產(chan) 業(ye) 變革。
西南科技大學校長黃琦表示,“雙碳”目標需要大規模清潔能源開發,青藏高原蘊藏最豐(feng) 富的能源。他指出,探索大容量隧道輸電關(guan) 鍵技術,是當前青藏高原清潔能源開發亟待解決(jue) 的科技難題。
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魯宗相分享了兼顧保供/消納雙目標的新型電力係統靈活性優(you) 化技術,並圍繞電力氣象體(ti) 係、源網協同保供、負荷激勵政策提出了詳細建議。
據悉,本次活動由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四川省電力行業(ye) 協會(hui) 、四川省電機工程學會(hui) 指導,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與(yu) 天府永興(xing) 實驗室新型電力係統研究中心聯合主辦。(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