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第二屆各省區市社科普及基地講解員大賽雲南賽區選拔賽圓滿收官

發布時間:2023-06-13 11:0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大理6月12日電 ( 胡遠航 熊佳欣)依托社科普及基地講述雲(yun) 南故事,用聲音傳(chuan) 播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6月12日,經過為(wei) 期2天的激烈角逐,由雲(yun) 南省社科聯主辦,中共大理州委宣傳(chuan) 部、大理州社科聯、中國新聞社雲(yun) 南分社承辦的第二屆各省區市社科普及基地講解員大賽雲(yun) 南賽區選拔賽在大理圓滿收官。

  此次比賽中,54名從(cong) 全省各州市社科聯及各級社科普及基地選拔而出的優(you) 秀講解員同台競技,將雲(yun) 南大地上南僑(qiao) 機工熱血報國、西南聯大弦歌不輟的崢嶸歲月,中緬邊城胞波情誼、文山西疇戰石漠鬥貧困等動人故事,彝族左腳舞、大理鶴慶銀器等非遺技藝傳(chuan) 承傳(chuan) 化經驗,及景邁山古茶林、紅河哈尼梯田流傳(chuan) 千年的生態密碼,一一呈現給聽眾(zhong) 。

  經過複賽、決(jue) 賽兩(liang) 輪激烈的自主命題講解、隨機命題講解、社科知識測試等競爭(zheng) 選拔,彭野、唐睿婕、馬曉秋三名選手獲得此次比賽一等獎;翟若瑞、賀書(shu) 晗、成洋、張婷、卓祖穎五位選手獲得二等獎;李紅葉、王齊、鄒悅、馬怡晗、王馨、李統亞(ya) 、梁晶晶、劉思琪、王瑞林、李智十位選手獲得三等獎。

  “每年采摘春茶前,寨子裏德高望重的老人都會(hui) 把村規民約和種茶禁忌反複唱誦。我曾經問:要是有人不遵守怎麽(me) 辦?茶農(nong) 很無辜地看著我說:茶祖會(hui) 責怪的,蜜蜂都不去那家的茶林了!”來自雲(yun) 南省博物館的彭野,通過講訴景邁山的榕樹和“茶魂樹”兩(liang) 棵樹的故事,呈現景邁山古茶林的文化景觀和雲(yun) 南茶農(nong) 的生態智慧——“有一種規則,它活在人的心裏。”

  “此次比賽就好像一個(ge) 窗口,讓大家看到我們(men) 雲(yun) 南有這麽(me) 多的社科寶藏,同時也為(wei) 大家打開了一扇門,將吸引更多市民深入了解景邁山等文化遺產(chan) 。”彭野說,接下來,她還將提升自身綜合素質,以期在7月份舉(ju) 辦的全國比賽中有更好的表現。

  來自曲靖古魚王國博物院的唐睿婕,講訴曲靖古魚化石考古研究半個(ge) 多世紀的接力傳(chuan) 承故事,傳(chuan) 遞“傳(chuan) 承就是最好的保護”精神。她是一名在校大學生,“很高興(xing) 在比賽中見識全省各地優(you) 秀講解員的風采。下一步,還將完善講稿,講好‘從(cong) 魚到人’的故事”。

  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館講解員馬曉秋,分享出土於(yu) 大理州祥雲(yun) 縣、迄今雲(yun) 南省最大的青銅器——大波那銅棺背後的故事,講訴了人類創造的第一種合金——青銅的前世今生。“我發現曆史是一個(ge) 非常有趣的過程。在王朝的更迭中,誕生許多優(you) 秀文化。”馬曉秋說,她想把這一個(ge) 個(ge) 曆史故事,講給大家聽。

  記者了解到,接下來,彭野、唐睿婕、馬曉秋三名選手還將作為(wei) 雲(yun) 南省代表,參加於(yu) 7月24日至27日在大理舉(ju) 行的第二屆各省區市社科普及基地講解員大賽全國決(jue) 賽,同來自全國各省區市的講解員同台競技。雲(yun) 南省社科聯將一對一選配指導教師對她們(men) 進行集中培訓。

  大賽評委團高度評價(jia) 此次比賽。雲(yun) 南省社科聯原主席、華中師範大學國家文化產(chan) 業(ye) 研究中心特聘教授範建華評價(jia) 稱,比賽選手範圍廣、講解內(nei) 容豐(feng) 富,很好地詮釋“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比賽主題。西南聯大博物館館長李紅英表示,此次比賽是社科知識融合語言表達的綜合考驗,選手們(men) 表現出較強的專(zhuan) 業(ye) 素養(yang) 。希望大家進一步提升應變能力,講好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故事。

  第二屆各省市區社科普及基地講解員大賽由全國各省區市社科聯聯合舉(ju) 辦,雲(yun) 南省社科聯、中國新聞社雲(yun) 南分社承辦,以“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wei) 主題,旨在利用全國各地豐(feng) 富的文物和文化資源,以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展示中華文明的影響力、凝聚力、感召力。

  近年來,雲(yun) 南省社科聯以《雲(yun) 南省社會(hui) 科學普及條例》為(wei) 遵循,堅持“強基”+“惠民”,充分發揮社科普及工作在貫通理論與(yu) 群眾(zhong) 之間橋梁紐帶的獨特作用,構建覆蓋全域的社科普及平台載體(ti) ,打造雲(yun) 嶺大講堂、社科普及宣傳(chuan) 周等一係列豐(feng) 富多彩的社科普及活動,讓社會(hui) 科學真正走進群眾(zhong) 心裏,凝聚起思想引領的磅礴力量。(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