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及其文化意蘊

發布時間:2023-06-14 16:24: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韓美群(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中國地質大學分中心研究員)

  一部人類發展史就是一部由“必然王國”邁向“自由王國”的文明史。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中華文明具有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性,馬克思主義(yi) 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結合”的結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個(ge) 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ti) ,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中國式現代化蘊含著獨特文明觀,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植根於(yu) 中華文明的深厚沃土,建基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文明的厚重基石,立足於(y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偉(wei) 大實踐,重構了世界現代化的文明圖景,為(wei) 在新起點上創造屬於(yu) 我們(men) 這個(ge) 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提供不竭精神支撐和創新動能,為(wei) 世界現代化理論與(yu) 實踐發展貢獻寶貴的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作為(wei) 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色,“人口規模巨大”既體(ti) 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現實邏輯,也內(nei) 在規定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屬性。人口數量龐大、結構複雜,客觀上表明中國整體(ti) 邁進現代化所麵臨(lin) 的形勢任務極為(wei) 艱巨和複雜,必須做好應對各種困難的準備,堅持穩中求進、循序漸進、持續推進。馬克思主義(yi) 認為(wei) ,人是社會(hui) 實踐的主體(ti) ,也是現代化和人類文明的生產(chan) 者、創造者和推動者。我國古代曆來就有“重民”“愛民”“親(qin) 民”“利民”“恤民”的民本思想和優(you) 良傳(chuan) 統。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人民群眾(zhong) 是曆史發展和社會(hui) 進步的主體(ti) 力量”“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wei) 奮鬥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曆史偉(wei) 業(ye) ”。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wei) 根本目的,始終把人民作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創造主體(ti) 、獲得主體(ti) 、共享主體(ti) 。“現實的人”及其社會(hui) 實踐活動是社會(hui) 曆史存在和發展的前提,中國十四億(yi) 多人口構成了推進現代化最堅實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所以“人口規模巨大”辯證來看更是一種優(you) 勢和潛力,是推進現代化進程的磅礴力量。在新征程上,如何將“人口規模巨大”這一潛在優(you) 勢轉化為(wei) 現實動能,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中國式現代化需要解決(jue) 的重要問題。馬克思主義(yi) 群眾(zhong) 觀點和群眾(zhong) 路線為(wei) 我們(men) 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論指導。人民既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主體(ti) ,也是價(jia) 值主體(ti)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人民的主體(ti) 地位,充分發揮人民的主體(ti) 作用,充分體(ti) 現人民的意誌,保障人民的權益。具體(ti) 來說,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發揮“人口規模巨大”的優(you) 勢,凝聚人民群眾(zhong) 團結奮鬥的磅礴之力,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圍。

  

  從(cong) 人類文明發展的曆程看,現代化有著共同的特征,但是在實現現代化的具體(ti) 方式和目標上,不同國家和民族卻是大相徑庭。西方式現代化本質上屬於(yu) 資本主義(yi) 現代化,其實現現代化的價(jia) 值目標、動力機製、具體(ti) 戰略等均受製於(yu) 資本、服務於(yu) 少數資產(chan) 占有者的最大利益,社會(hui) 階層結構極化、貧富兩(liang) 極分化、政治撕裂成了西方現代化的必然結果。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中國很早就具有“天下均平”等共富思想,倡導建立一個(ge) 普遍富裕的“大同社會(hui) ”,為(wei) 當代共同富裕理論提供了重要的傳(chuan) 統文化資源。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人民至上理念,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的現代化方向,其最終目標是實現人自由而全麵發展,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共同富裕”的本質要求,體(ti) 現了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優(you) 越性,從(cong) 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資本主義(yi) 現代化的內(nei) 在矛盾。從(cong) 實踐主體(ti) 和價(jia) 值主體(ti) 上看,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少數人、部分人、部分地區或集團的發展和富裕,而是“一個(ge) 都不能少”,是以人民為(wei) 中心最為(wei) 生動的證明;從(cong) 實踐過程來看,共同富裕不是同時、同步、整齊劃一、平均主義(yi) ,而是在統籌效率和公平基礎上循序漸進、逐步推進的動態發展過程;從(cong) 實踐結果上看,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是指全民、全麵、全方位共享現代化的成果,歸根到底就是實現人的全麵發展和社會(hui) 全麵進步。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不僅(jin) 要求解決(jue) 財富創造與(yu) 分配問題,而且要求將全體(ti) 人民平等納入財富創造和文明共享體(ti) 係,折射出一種現代化的文明理念。

  

  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馬克思主義(yi) 認為(wei) ,人作為(wei) 一種“有意識的類存在物”,是自然存在和社會(hui) 存在、物質存在和精神存在的統一。“人的自由全麵發展”要求個(ge) 人“占有自己的全麵的本質”,亦即人的自然性與(yu) 社會(hui) 性、物質性與(yu) 精神性高度統一。馬克思關(guan) 於(yu) 人類社會(hui) 發展的普遍規律在總體(ti) 上揭示了人類現代化的走向和趨勢,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科學指引。中華文明曆來重視人的精神生活,既追求豐(feng) 衣足食,富國強兵,又重視人格尊嚴(yan) 和內(nei) 在修養(yang) ,強調“倉(cang) 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中國式現代化作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形態,必然要求人通過勞動逐漸實現自己的自由本質,以達到物質和精神需要、自然和社會(hui) 需要的協調統一。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的根本要求,“人,本質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僅(jin) 僅(jin) 是對物質的追求,更是對幸福指數、人際關(guan) 係、精神生活等更高層次的追求以及對生命意義(yi) 的感悟。中國式現代化要求在統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的基礎上,以辯證、全麵、係統、協調的觀點正確處理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關(guan) 係,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以高度豐(feng) 裕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不斷豐(feng) 富人們(men) 的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克服西方現代化人的單向度發展的弊端,促進物的全麵豐(feng) 富和人的全麵發展,向世界展現了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的全新麵貌。

  

  “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從(cong) 思想來源上看,既根植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生態文化,繼承和發展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哲理思想,也是對馬克思主義(yi) 自然是人的無機身體(ti) 觀點的繼承與(yu) 發展,克服了西方“主客二分”“二元對立”的傳(chuan) 統思維局限,走出了一條與(yu) 西方以掠奪和破壞自然為(wei) 代價(jia) 的現代化模式不同的文明和諧共生新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與(yu) 自然是生命共同體(ti) 。推動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前提是要處理好人、自然、社會(hui) 的關(guan) 係。從(cong) 曆史唯物主義(yi) 角度看,人作為(wei) 自然的有機組成部分,“屬於(yu) 自然界和存在於(yu) 自然界之中”,同時人又是具有主體(ti) 性、能動性、創造性的類存在物,人的本質還在於(yu) 其社會(hui) 性,即通過社會(hui) 實踐活動實現人的自由全麵發展和社會(hui) 文明進步。所以,人、自然、社會(hui) 是一種“三位一體(ti) ”交互性重塑關(guan) 係。“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在深刻把握“人—自然—社會(hui) ”和諧關(guan) 係的基礎上,從(cong) 人類文明永續發展的高度構建了一個(ge) 和諧共生的文明新形態,找到了一把解決(jue) 人與(yu) 自然關(guan) 係異化問題的“金鑰匙”,為(wei) 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全新方案,為(wei) 人類文明發展貢獻了寶貴智慧。新征程上堅持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需要堅持節約優(you) 先、保護優(you) 先、自然恢複為(wei) 主的方針,維護生態正義(yi) 、倡導生態倫(lun) 理,推進實現更高質量、更高水平、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優(you) 美生態環境需要”,從(cong) 而超越傳(chuan) 統工業(ye) 文明先汙染後治理的發展模式,構建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命共同體(ti) 。

  

  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從(cong) 曆史、現實、未來的客觀判斷中得出的正確結論,是思想自信和實踐自覺的有機統一。在5000多年的文明發展中,中華民族一直追求並傳(chuan) 承著和平、和睦、和諧的堅定理念。熱愛和平、追求和諧是中華文明一貫的文化品格,親(qin) 仁善鄰、協和萬(wan) 邦構成了中華民族對外交往的文化底色。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始終以世界眼光關(guan) 注人類前途命運,從(cong) 人類發展大潮流、世界變化大格局、中國發展大曆史正確認識和處理同外部世界的關(guan) 係,既為(wei) 中國人民謀幸福、為(wei) 中華民族謀複興(xing) ,又為(wei) 人類謀進步、為(wei) 世界謀大同。中國既強調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又注重對外開放、合作共贏,堅定站在人類文明進步的一邊,大力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將“走和平發展道路”正式寫(xie) 入黨(dang) 章和憲法,開辟了一條和平通往現代化的全新道路。走和平發展道路作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色,來源於(yu) 中華文明親(qin) 仁善鄰、協和萬(wan) 邦的思想傳(chuan) 統,建基於(yu) 中華文明與(yu) 世界文明的平等交流和對話。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反複倡導要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yi) 、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樹立“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中國在推動自身發展的過程中,也在積極主動履行國際義(yi) 務,以中國的新發展為(wei) 世界提供新機遇,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和平發展的現代化道路,引領人類文明發展的健康方向。

  中國式現代化突破了西方資本主義(yi) 文明的局限,是對“文明優(you) 越論”“文明衝(chong) 突論”“文明霸權論”等錯誤觀點的有力回應,豐(feng) 富了人類對文明發展的規律性認識,是對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中國式現代化基於(yu) 曆史唯物主義(yi) 的文明交往向度和人類文明進步邏輯,以其獨有的世界眼光和博大的文明力量為(wei) 世界現代化進程注入了強勁的生機和活力。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