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開放包容,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人民論壇)
走進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洞庫拱頂的飛天壁畫,吸引不少參觀者駐足欣賞。這一作品選取敦煌壁畫中的傳(chuan) 統飛天形象,融入現代美學元素創作繪製而成,呈現別具一格的東(dong) 方美學韻味。博大精深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在新時代大放光彩,成為(wei) 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充分釋放、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繁榮發展的生動見證。
中華文明自古就以開放包容聞名於(yu) 世,張騫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天竺、鄭和七下西洋,中華文明在同其他文明的一次次交流互鑒中不斷煥發新的生命力。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從(cong) 根本上決(jue) 定了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曆史取向,決(jue) 定了中國各宗教信仰多元並存的和諧格局,決(jue) 定了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兼收並蓄的開放胸懷。”中華文明5000多年發展史充分說明,無論是物種、技術,還是資源、人群,甚至於(yu) 思想、文化,都是在不斷傳(chuan) 播、交流、互動中得以發展、得以進步的。中華文明是曆史的也是當代的,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是在馬克思主義(yi) 指導下走出來的,也是從(cong) 5000多年中華文明史中走出來的。馬克思主義(yi) 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來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堅持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結果是互相成就,讓馬克思主義(yi) 成為(wei) 中國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成為(wei) 現代的,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在新的曆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的:“要秉持開放包容,堅持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傳(chuan) 承發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促進外來文化本土化,不斷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
在各國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鑒,在推動人類社會(hui) 現代化進程、繁榮世界文明百花園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茶、酒作喻闡述東(dong) 西方文明異同,借湯顯祖、莎士比亞(ya) 兩(liang) 位文學巨匠的故事推動人文交流,用造訪海明威酒吧的親(qin) 身經曆表達深入了解不同文化和文明之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以“文化外交”推動文明對話,受到國際社會(hui) 好評。今天,我們(men) 比以往任何一個(ge) 時代都更有條件破解“古今中西之爭(zheng) ”,也比以往任何一個(ge) 時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鑄古今、匯通中西的文化成果。秉持開放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chong) 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you) 越,以海納百川的寬闊胸襟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you) 秀文明成果,我們(men) 就能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在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的文瀚閣,池畔古亭匾額點以“匯流澄鑒”四字,寓意“匯集知識之源,洞悉古今之理”。古往今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feng) 富。過去,我們(men) 在開放包容中涵養(yang) 了中華文明;未來,我們(men) 必能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姿態與(yu) 胸懷,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是對曆史最好的繼承,也是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