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客家祖地”福建寧化紅色文旅融合展魅力-中新網

發布時間:2023-06-25 11:2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三明6月24日電 (雷朝良)“隨著對紅色史料的不斷挖掘,寧化紅色文化的傳(chuan) 播力和影響力不斷擴大,目前基地每周接待遊客在30撥以上。”24日,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革命紀念館館長邱明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

  寧化是中央紅軍(jun) 長征四個(ge) 出發地之一,1934年10月,1.4萬(wan) 中央紅軍(jun) 從(cong) 寧化出發,開始了二萬(wan) 五千裏長征。在湘江戰役中,寧化數千子弟兵所在的紅三十四師臨(lin) 危受命擔任全軍(jun) 後衛重任,絕大部分壯烈犧牲,到達陝北的寧化籍紅軍(jun) 僅(jin) 剩58人。

  邱明華所在的寧化縣長征精神教育基地以紀念館為(wei) 主要依托,是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福建段)的標誌性項目,展陳內(nei) 容以寧化蘇區史為(wei) 主線,是福建省規模最大的紅色主題場館之一。在這裏,一件件展品和革命烈士的遺物,生動還原著80多年前那段關(guan) 於(yu) “長征出發”的故事。

  “寧化的紅色底蘊非常深厚,基地的展館主題很突出,特色也很鮮明,參觀完還是挺有收獲的。”從(cong) 福州前來參觀的林先生是一名醫生,跟團隊一起慕名而來,“剛下高速就趕來了這裏,爭(zheng) 取下回也帶孩子來感受一下。”

  邱明華介紹,寧化縣長征精神教育基地注重與(yu) 黨(dang) 性教育實踐培訓課程相契合,並與(yu) 文旅線路相銜接,著力建設域內(nei) 紅色研學旅遊、幹部教育培訓、愛國主義(yi) 教育的重要基地,促進紅色培訓產(chan) 業(ye) 發展。

  數據顯示,目前已有101個(ge) 中央、省、市直機關(guan) 和單位係統來寧化掛牌設立黨(dang) 建教育培訓基地,已舉(ju) 辦培訓班608期、培訓學員7.5萬(wan) 人次。自2021年以來,寧化已先後接待黨(dang) 日主題活動和幹部培訓團隊4800餘(yu) 批次,入館學習(xi) 參觀53萬(wan) 餘(yu) 人次,影響力、輻射力持續擴大。

  當前,“滬明合作”正在上海和三明兩(liang) 地火熱展開,上海市嘉定區正根據寧化需求,積極搭建寧化與(yu) 同濟大學等不可移動文物修複專(zhuan) 業(ye) 機構交流平台,並依托嘉定先進的聲光電、多媒體(ti) 等現代展陳技術,通過大館帶小館,讓寧化紅色文化資源“動靜結合”,幫助寧化提升紅色文化展陳效果。

  作為(wei) 客家祖地,寧化是客家民係形成的搖籃、客家文化的發祥地。據研究客家的專(zhuan) 家學者統計,有210多個(ge) 客家姓氏與(yu) 寧化及其石壁有著淵源關(guan) 係,80%以上的客家族譜把寧化及其石壁尊為(wei) 家族發祥地,把從(cong) 寧化石壁遷出的第一代先人尊為(wei) 開基祖或一世祖。

  據寧化縣客家祖地服務中心主任王洪輝介紹,自1995年起,寧化縣已連續成功舉(ju) 辦28屆世界客屬石壁祖地祭祖大典、10屆“石壁客家論壇”,“石壁客家祭祖習(xi) 俗”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客家祖地列入國台辦“海峽兩(liang) 岸交流基地”和“福建省政協港澳台僑(qiao) 交流基地”。

  在石壁客家祖地,遊客能夠詳細了解到漢人曆次南遷以及與(yu) 當地居民融合形成客家人的曆史淵源、客家姓氏起源及脈絡。

  王洪輝說,寧化縣充分發揮客家祖地平台優(you) 勢,寧化與(yu) 台灣交流進一步走深走實。目前已舉(ju) 辦3屆寧台農(nong) 特產(chan) 品展銷會(hui) 、7屆海峽兩(liang) 岸小吃節等活動,年均吸引台灣同胞近5萬(wan) 人次參加。該縣通過舉(ju) 辦祭祖大典、客家文化論壇等方式,邀請海內(nei) 外客屬鄉(xiang) 親(qin) 來寧尋根謁祖、洽談合作。累計接待31個(ge) 國家和地區的客屬鄉(xiang) 親(qin) 200萬(wan) 餘(yu) 人次。

  紅色文化和客家文化是寧化縣的兩(liang) 大優(you) 勢。2022年,寧化縣旅遊品牌持續打響,發布漫遊寧化·文旅攻略打卡手冊(ce) ,打造網紅打卡點22個(ge) ,紅色培訓穩步發展,舉(ju) 辦紅色教育培訓班144期,全市紅色教育培訓聯盟啟動儀(yi) 式在寧化舉(ju) 行;小吃產(chan) 業(ye) 不斷壯大,培訓寧化客家小吃學員1200人,新增小吃店413家,小吃全行業(ye) 營業(ye) 額達76億(yi) 元。

  未來,寧化縣將圍繞“打造三明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範先行區,建設區域重鎮、紅色故裏、綠色田園、古韻客家”目標,大力發展商貿流通、旅遊康養(yang) 、紅色培訓、寧化客家小吃等產(chan) 業(ye) ,持續舉(ju) 辦文化、體(ti) 育、旅遊等係列活動,吸引更多人員來寧旅遊、研學、康養(yang) 、療休養(yang) 。(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