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量連續兩年止減回增 全國耕地總麵積達到19.14億畝
總量連續兩(liang) 年止減回增 總麵積達到19.14億(yi) 畝(mu)
嚴(yan) 守耕地保護紅線
本報記者 王雅婧
自然資源部日前發布《關(guan) 於(yu) 在經濟發展用地要素保障工作中嚴(yan) 守底線的通知》,要求各地在經濟發展中落實永久基本農(nong) 田特殊保護要求、規範耕地占補平衡、嚴(yan) 控新增城鎮建設用地等,堅決(jue) 防止資源要素保障工作中發生違法違規占用耕地等問題。
耕地是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最基本的要素,“民非穀不食,穀非地不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對耕地“非農(nong) 化”“非糧化”問題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強調耕地是糧食生產(chan) 的命根子。近年來,我國實施最嚴(yan) 格的耕地保護製度,全國耕地持續快速減少的態勢得到初步遏製。根據自然資源部公開的數據,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麵積(地耗)下降了40.85%,耕地總量連續兩(liang) 年止減回增。2022年,全國耕地淨增130萬(wan) 畝(mu) ,連續兩(liang) 年增加麵積超200萬(wan) 畝(mu) 。目前,全國耕地總麵積達到19.14億(yi) 畝(mu) ,為(wei) 端牢中國飯碗提供了堅實基礎。
1 落實耕地保護優(you) 先序
確保長期穩定利用的耕地不減少
河南省是我國的糧食生產(chan) 大省,耕地保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據河南省自然資源廳發布的數據,目前,河南劃定耕地10964.61萬(wan) 畝(mu) 、永久基本農(nong) 田9838.05萬(wan) 畝(mu) ,2021年、2022年該省連續兩(liang) 年實現耕地淨增加,增加耕地60多萬(wan) 畝(mu) 。
為(wei) 了守住耕地紅線,防止耕地“非糧化”“非農(nong) 化”,近年來,河南省各地拿出了不少相關(guan) 舉(ju) 措。就拿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發展水平在河南省排名前列的鶴壁市來說,今年年初,鶴壁市在編製國土空間規劃“三區三線”(三區指城鎮空間、農(nong) 業(ye) 空間、生態空間,三線指城鎮開發邊界、耕地和永久基本農(nong) 田、生態保護紅線)時,優(you) 先劃定全市166.29萬(wan) 畝(mu) 耕地紅線和147.98萬(wan) 畝(mu) 永久基本農(nong) 田保護紅線。其中,嚴(yan) 格落實耕地保護的優(you) 先序,做到現狀耕地應保盡保、應劃盡劃,扣除必要合理情形後全部帶位置納入耕地保護任務,確保耕地實至名歸。
在鶴壁市淇濱區,為(wei) 了提升農(nong) 民種糧積極性,當地全麵深入落實惠農(nong) 政策,製定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工作實施方案,對轄區內(nei) 的9個(ge) 鄉(xiang) 鎮(街道)17151戶,按照每畝(mu) 95.4元的補貼標準,發放補貼資金784萬(wan) 餘(yu) 元。
“年輕人覺得種地不掙錢,就外出打工了,老人出不去,隻能守著這些田。多虧(kui) 國家好政策,俺種地還能拿到補貼,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生活負擔。”淇濱區钜橋鎮三裏屯村農(nong) 戶張樹根說。
在全國糧食生產(chan) 先進縣——鶴壁市浚縣,有關(guan) 部門通過定目標、嚴(yan) 把關(guan) 、提質量、守紅線,在開展好土地整理和補充耕地項目,連續23年實現了耕地占補平衡的基礎上,加大城鄉(xiang) 建設用地複墾力度,進一步拓展了耕地來源。浚縣衛溪街道順河村村民常建新如今經營著6畝(mu) 田地,其中約有2.8畝(mu) 是通過拆除廢棄房屋恢複的耕地。“這裏過去就是一個(ge) 廢棄的廢品收購站。”常建新說,“村裏對廢品收購站進行了拆除,之後通過土地平整、旋耕、修複、填土等一係列綜合整治,將荒地變成了良田。這周邊的水電設備也很齊全,我現在承包下來種植小麥、玉米,產(chan) 量和其他耕地沒啥區別。”
浚縣自然資源局黨(dang) 組成員、副局長耿文峰表示,近年來,浚縣嚴(yan) 格執行建設占用耕地“先補後占”“占一補一”的審核製度,嚴(yan) 把建設占用耕地審批關(guan) 。今年開展違規占用耕地專(zhuan) 項整治以來,共拆除複耕129宗,恢複耕地麵積464.51畝(mu) 。同時,為(wei) 增加耕地麵積、提高耕地質量和糧食產(chan) 能,實施完成各類土地整治項目29個(ge) ,總規模10.75萬(wan) 畝(mu) ,新增耕地3.7萬(wan) 畝(mu) ,確保全縣耕地保有量穩定在104萬(wan) 畝(mu) 、基本農(nong) 田保護麵積穩定在96萬(wan) 畝(mu) 。
根據鶴壁市政府官網發布的信息,2021年以來,鶴壁市已連續3年編製實施年度耕地進出平衡方案,通過統籌林地、草地、園地等其他農(nong) 用地及農(nong) 業(ye) 設施建設用地整治為(wei) 耕地等方式,對農(nong) 村種植、養(yang) 殖等產(chan) 業(ye) 項目、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等占用耕地情況補足同等數量、質量的耕地,優(you) 化了農(nong) 用地結構布局,確保了全市170萬(wan) 畝(mu) 可以長期穩定利用的耕地不減少。
2 “人防”加“技防”
讓監管視角延伸到每一塊耕地上
每周的周一,是浙江省江山市大橋鎮西阪村村級耕地巡查員陳洪軍(jun) 例行去地裏巡查的日子。6月26日上午,他像往常一樣早早出了門,卻沒有按照以往的巡查路線行動,而是直奔大橋鎮西阪村的晗塢而去。
“早上,我的‘巡查助手’告訴我,晗塢有大型機械在作業(ye) ,可能存在糧田被破壞的情況,我得趕緊過去看看。”此刻,在陳洪軍(jun) 的手機屏幕上,浮現著一張西阪村的耕地圖。地圖上,晗塢附近的耕地點位正亮著紅燈。
陳洪軍(jun) 手機上的這個(ge) 係統,就是他口中的“巡查助手”——由江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推出的“‘耕地智保’場景應用係統”。陳洪軍(jun) 說,這個(ge) 係統依托衛星遙感、高位視頻監控等技術,通過將視頻監控設施安裝在耕地集中連片分布地帶等區域,實現了全市耕地資源空間的全域可視化,讓監管的視角延伸到每一塊耕地上。以前,村裏的耕地全靠他一個(ge) 人巡查,很多時候都忙不過來,如今智能係統上線,實現了耕地巡查電子化與(yu) 掌上化,真是幫了他的大忙。
和陳洪軍(jun) 一樣感受到“耕地智保”便利的,還有浙江省平湖市曹橋街道九裏亭村的村級巡查員唐建強。最近,他在進行例行巡田時,接到了一條手機預警信息,點開看到“耕地智保”場景應用實時傳(chuan) 來的監控畫麵,顯示一塊耕地可能存在“非糧化”情況。之後,唐建強和同事立即趕到現場仔細核實,拍攝照片並上傳(chuan) 到智慧係統。
唐建強說:“現在隻要點擊手機進入‘耕地智保’場景應用,繞村一圈,就能夠實時掌握全村的耕地變化情況。”
耕地保護,既要“人防”也要“技防”,近年來,浙江省全麵推行“耕地智保”場景應用,結合將耕地保護任務落實到人的“田長製”,實現了人防和技防的有效結合,堅決(jue) 遏製耕地“非農(nong) 化”、基本農(nong) 田“非糧化”。
“‘耕地智保’的有效運行為(wei) ‘飯碗田’上了一道數智化保險,而三級巡查責任製則為(wei) ‘飯碗田’選好了‘監護人’。”江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江山市實行市、鄉(xiang) 、村三級巡查責任製體(ti) 係,全市共有1004名耕地巡查員。同時,全市已建成170個(ge) 專(zhuan) 項用於(yu) “耕地智保”的鐵塔高位探頭,再結合人工智能識別算法等技術,讓巡查管理的監管視角得到有效延伸,耕地巡查的工作效率相較單純靠人提高了30%左右。
“以前如果耕地上存在違法違規行為(wei) ,隻能依靠定期的巡查或群眾(zhong) 舉(ju) 報,等發現的時候已經有了一定規模,拆除成本高、阻力大。現在有了這個(ge) 應用,可以實時發現耕地破壞、占用等問題。”平湖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生態修複和耕地保護科副科長鄭曉紅也表示,自“耕地智保”場景應用全麵推行以來,平湖市違法占用耕地行為(wei) 大大減少,違法占用耕地比例也明顯下降。
3 “保量”更要“提質”
“巴掌田”“撂荒田”變身整片“高產(chan) 田”
耕地保護既要穩數量也要提質量。建設高標準農(nong) 田,提升耕地的產(chan) 出能力就是其中的一項重要舉(ju) 措。
貴州省地形複雜,以山地和丘陵為(wei) 主,土地不成片,耕地資源稀缺。近年來,當地通過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和土地綜合治理改造,讓過去的“撂荒田”“巴掌田”“低效田”整合成“田成方、渠相通、路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的“整片田”“高產(chan) 田”,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
6月27日,貴州省黔東(dong) 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縣台辰村的126畝(mu) “旱改水”高標準農(nong) 田基地裏,一株株水稻秧苗長勢喜人。過去,這裏是一片旱地,除了少部分種些蔬菜,大部分是閑置土地,不僅(jin) 土地利用率低,經濟效益也上不去。去年10月,村裏的高標準農(nong) 田項目正式啟動,通過土地整平,修建灌溉、排水工程和機耕道路等基礎設施,用數月時間在旱地上打造出一層層整齊的梯田。
“旱改水”,“改”隻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後續的管和種。在“種”這個(ge) 方麵,為(wei) 提升“旱改水”高標準農(nong) 田成效,丹寨縣通過設置栽種資金,免費為(wei) 群眾(zhong) 犁田,聘請農(nong) 戶栽秧,三年後再交由農(nong) 戶自行栽種。
“政府不僅(jin) 幫我們(men) 修田,還幫我們(men) 犁田,插秧一天還有150元的勞務費,收獲時稻穀還是我們(men) 自己的。”談起“旱改水”高標準農(nong) 田項目,台辰村村民王治高高興(xing) 地說道。王治高是興(xing) 仁鎮台辰村8組的村民,他家有2.6畝(mu) 的旱地改成了水田,現在到農(nong) 田務工不僅(jin) 有務工收入,農(nong) 田產(chan) 生的收益還歸自己所有。
“旱改水”不僅(jin) 給村裏送來良田,也提高了村民們(men) 的收入。在台辰村,像王治高這樣情況的農(nong) 戶還有62戶。村民吳明才家也有2畝(mu) 旱地改成水田,預計今年可以收成1600斤稻穀。吳明才說:“以前我這塊地就是種玉米和蔬菜,由於(yu) 地塊小產(chan) 量低,加上離家遠,很少來料理,基本沒有什麽(me) 收益。現在改成水田後,單是來這裏務工就有不少收入,這個(ge) 月我在這裏插秧才20多天,就有3000多元的收入了。”
而在高標準農(nong) 田的管護上,據丹寨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近年來,丹寨縣將行業(ye) 管理與(yu) 屬地管理相結合,按照“誰受益、誰管護,誰使用、誰管護”的原則,製定管護方案、簽訂管護協議,明確了縣、鎮、村、農(nong) 戶和新型經營主體(ti) 具體(ti) 管護的四級管護責任,確保建成的梯田、田間道路、排水渠等設施能夠得到長期維護,持續發揮效益。同時,還結合農(nong) 村亂(luan) 占耕地建房整治等,加強高標準農(nong) 田利用情況監管,定期摸排,堅決(jue) 製止撂荒、損毀、擅自占用或改變用途等行為(wei) ,更好發揮高標準農(nong) 田長效作用。
“目前我們(men) 正在製定逐步把15.37萬(wan) 畝(mu) 永久基本農(nong) 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的實施方案,讓越來越多的‘糧田’變‘良田’。”丹寨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截至目前,全縣已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4.6萬(wan) 畝(mu) ,今年計劃再打造5個(ge) 高標準農(nong) 田示範點,擬新建10000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項目建成後預計畝(mu) 產(chan) 達到360公斤以上,將有效保證全縣糧食安全。(中國紀檢監察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