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增強中國畫互動性 讓外國觀眾感受“筆精墨妙”
中新網北京7月2日電 (李金磊 宮宏宇)“丹青不染傾(qing) 城色,水墨卻含淡淡香。”提到中國傳(chuan) 統的國畫藝術,不少人驚歎於(yu) 其豐(feng) 富的文化意象和深遠的精神內(nei) 涵。然而,在一定程度上,這種獨具一格的藝術形式也給外國人理解和欣賞帶來了挑戰。
“西方人剛接觸中國畫時可能覺得有點陌生,有點排斥。還有人覺得,一幅中國畫不到十分鍾就能完成,畫家是不是對藝術太不負責任了?”近日,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在中新社“東(dong) 西問·中外對話”欄目中提到。
如何消除外國人對國畫的理解偏差?如何在海外傳(chuan) 播中傳(chuan) 遞中國畫筆墨的內(nei) 涵與(yu) 精神?
“首先要找到中國畫與(yu) 全人類共有的撩撥人心、感動心靈的那部分內(nei) 容,與(yu) 大家分享。”吳洪亮指出。
2019年,以“此中真味——齊白石藝術裏的中國哲思”為(wei) 主題的齊白石畫作在希臘展出。
考慮到希臘人崇尚真理、科學,而中國人崇尚真意、神思,用自己的胸懷去感受生命的真意,畫展探討了齊白石藝術中的“真”,由同入異,使希臘觀眾(zhong) 了解齊白石“妙在似與(yu) 不似之間”的藝術主張,闡釋中國傳(chuan) 統文化裏關(guan) 於(yu) 形神、意境等美學概念。
“進入哲學思考的時候,全人類麵對的問題就更相近了,就有可討論的點了。”吳洪亮表示。
此外,吳洪亮認為(wei) ,讓觀眾(zhong) 了解藝術家的創作過程,有利於(yu) 幫助國畫實現“以熟入生”的效果。
如,2015年在匈牙利舉(ju) 行的“北京畫院藏齊白石精品展”就展出了齊白石的部分畫稿,還布置了齊白石畫室中的桌椅、作畫所用文房等細節場景,這些設計讓看上去神秘的中國繪畫變得親(qin) 近而自然。
吳洪亮認為(wei) ,要通過增強中國畫的互動性,讓外國觀眾(zhong) 感受中國畫的“筆精墨妙”。例如,可以將把齊白石畫做成可以“上手”的高仿的藝術作品,讓西方朋友“寫(xie) 寫(xie) 畫畫”。當近距離觀察時,觀眾(zhong) 就可以感受到國畫“一筆一劃”之間讓人心靈澎湃的東(dong) 西。
“解決(jue) 了如何和西方觀眾(zhong) 交流中國藝術的微妙和神奇之處的問題,壁壘就被打開了。”吳洪亮表示。(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