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青年藝術家創作超寫實陶瓷雕塑 記錄改革開放人們逐夢“容器”變遷

發布時間:2023-07-04 15:4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7月3日電 (記者 陳靜)不同年代的旅行箱、旅行袋、背簍、背包、蛇皮袋、油漆桶、工具包……3日正在上海舉(ju) 行的2023年第二屆“當代雕塑·油畫青年推介展”上,一組超寫(xie) 實陶瓷雕塑展品吸引了眾(zhong) 多觀眾(zhong) 的注意。

  “行囊承載著人們(men) 的夢想,它的形態轉變也是改革開放影響之下的必然改變。”青年雕塑家楊洋當日在此間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該係列陶瓷雕塑作品通過行囊形態的改變,“記錄”了改革開放以來人們(men) 出行的各種行囊。他認為(wei) ,這組作品是改革開放視覺型態的研究。

  2023年第二屆“當代雕塑·油畫青年推介展”聚焦推介優(you) 秀作品和優(you) 秀青年藝術人才,推動中國美術事業(ye) 的人才培養(yang) 和梯隊建設。該展希望通過研討、出版等形式呈現青年藝術家的學術成果,為(wei) 青年藝術家搭建平台,為(wei) 院校、專(zhuan) 業(ye) 機構和相關(guan) 藝術領域提供人才庫;同時加強藝術院校在未來人才培養(yang) 、平台建設等各個(ge) 方麵的合作與(yu) 交流。

  出生在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的楊洋此前考入了天津美術學院雕塑係,開啟了超寫(xie) 實陶瓷雕塑創作之路。目前,在湖北高校任職的楊洋告訴記者,在多年求學期間,他曾奔波輾轉於(yu) 大巴、綠皮火車、高鐵等交通工具中,在逐夢過程中,行囊成了承載人們(men) 夢想與(yu) 回憶的“容器”。陶瓷常被用來製作裝載不同物品的容器。他說:1:1用陶瓷塑造的不同行囊嚐試再現中國社會(hui) 的巨大變革。

  “超寫(xie) 實”不僅(jin) 體(ti) 現在比例大小,還表現在細節處:每一件行囊都仿佛裝滿了逐夢的回憶,每個(ge) 褶皺似乎都記錄了年代的滄桑,這令參觀者有上前撫觸的衝(chong) 動。“曆經7個(ge) 多月,我在不同城市的二手市場收集參照物收集,這是整個(ge) 創作中最難,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這位年輕的雕塑家說。

  “從(cong) 構思,收集資料到製作,這組作品用了近兩(liang) 年時間。”楊洋坦言,“在創作的過程當中最難忘的是每當我們(men) 在對一件物品進行深化的塑造時,總能看到使用者在物品上所留下來的痕跡以及它所承載的故事。”這位創作者告訴記者,他利用陶泥本身的肌理效果,模仿出行囊上分明的褶皺;用現代陶藝的方式讓作品“做新如舊”,且有滄桑感。“這樣才能真正反映每一件行囊其背後的時間以及故事。”

  談及自己多年的創作,楊洋表示,在當今世界,我們(men) 可以接觸到不同信息,看到全世界多樣的藝術樣式,這是一個(ge) 有故事的時代。“能夠做這個(ge) 時代所特有的作品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他說。

  在他看來,青年藝術家的成長關(guan) 鍵在於(yu) 感悟自身的經曆,細致體(ti) 驗周圍的變化;在立足於(yu) 本體(ti) 的同時,大膽延伸出不同的樣式和創新元素。“每個(ge) 藝術家都有自己成長的不同路徑,這將成為(wei) 獨特的創作‘養(yang) 分’,並通過作品呈現出來。”楊洋說,任何事物都在發展,對於(yu) 藝術家而言,則需要對可能性進行探索。我們(men) 需要先去了解自身文化,去實現傳(chuan) 承,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創新。

  據悉,本屆推介展由中國雕塑學會(hui) 、上海油畫雕塑院等共同主辦。第二屆當代雕塑·油畫青年推介展自2023年4月27日發布征集通知至2023年5月28日,組委會(hui) 共收到310位符合參選條件的青年藝術家申報材料。經專(zhuan) 家評審會(hui) 認真評審,最終遴選出雕塑和油畫各12位青年藝術家入選參展。楊洋對自己的作品能夠入選,感受十分幸運。他表示,這是一個(ge) 專(zhuan) 業(ye) 的展覽。它將中國45歲以下的青年油畫、雕塑藝術家甄選出來,對其作品進行推廣,將成為(wei) 專(zhuan) 業(ye) 發展的風向標。(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