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數字身份證”融通產業鏈
數字新基建標識解析讓製造業(ye) 上下遊全程賦碼互通,將深度推動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
一張“數字身份證”融通產(chan) 業(ye) 鏈
上海華峰超纖慶幸,5年前被“逼”著投身工業(ye) 互聯網標識解析,讓自己能在而今洶湧的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潮中下得先手棋。
工業(ye) 互聯網標識解析,這個(ge) 為(wei) 生產(chan) 道道留痕、讓不同機器間實現“對話”的新技術,儼(yan) 然成為(wei) 新型工業(ye) 化的戰略必爭(zheng) 。
超纖皮革,華峰超纖的拳頭產(chan) 品,這種新材料被稱作“麵料中的勞斯萊斯”,主要用於(yu) 海內(nei) 外大牌專(zhuan) 業(ye) 裝備、服飾箱包及新能源車內(nei) 飾。華峰年產(chan) 超纖皮革1.5億(yi) 米,全球市占率第一,卻飽受“劣幣驅逐良幣”之苦——從(cong) 上遊原材料到下遊加工、貿易、零售,經曆環節越多,材料越先進,假冒串貨風險就越大。
5年前,獲悉工信部工業(ye) 互聯網標識解析體(ti) 係建設計劃,華峰決(jue) 定率先加入,從(cong) 一雙勞保鞋入手,聯動上下遊,建起從(cong) 原料到成品全程賦碼標識、上下遊彼此“相認”的數字之路,實現勞保鞋“前世今生”掃碼可知,讓產(chan) 業(ye) 鏈上的假冒劣質生產(chan) 無處遁形。
“勞保鞋隻是我們(men) 業(ye) 務線中的冰山一角,如果以華峰原材料打通全鏈全網,雪球效應更明顯。”華峰超纖副總經理劉聰說。
什麽(me) 是工業(ye) 互聯網標識解析?劉聰打了個(ge) 比方——過去,製造業(ye) 上下遊的人、機、料、法,各有“方言”,彼此聽不懂。工業(ye) 互聯網標識解析體(ti) 係,賦予每個(ge) 產(chan) 品、零部件、設備及虛擬對象全國互認互通且唯一的“數字身份證”,讓各生產(chan) 要素都說“普通話”。
這一由我國自主籌劃建設的新型基礎設施,包含了國家頂級節點、二級節點、企業(ye) 節點、遞歸節點等多個(ge) 層級,當前已完成由北京、上海、重慶、廣州、武漢5個(ge) 國家頂級節點和南京、成都2個(ge) 災備節點組成的“5+2”國家頂級節點體(ti) 係建設;二級節點,以行業(ye) 鏈主、區域第三方服務龍頭機構為(wei) 主,如華峰超纖所屬集團就專(zhuan) 門孵化了華峰創享,作為(wei) 專(zhuan) 業(ye) 信息技術服務公司,成為(wei) 首個(ge) 接入上海“頂級節點”的企業(ye) 。截至今年5月,上海已申請的二級節點有華峰創享、國網上海電力、上海飛機製造、國控生物醫藥等13家鏈主企業(ye) ;企業(ye) 節點則是跟隨鏈主的上下遊夥(huo) 伴。
“產(chan) 品質量追溯、產(chan) 業(ye) 鏈協同、數據智能服務、碳足跡核算等,都是工業(ye) 互聯網標識解析體(ti) 係的典型應用場景。”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工業(ye) 互聯網與(yu) 物聯網研究所上海運營中心主任徐為(wei) 說。
比如,在某光纜生產(chan) 車間,聰明的轉運小車從(cong) 貨架上數百個(ge) 不同顏色與(yu) 規格的光纜配件中迅速找到所需的那個(ge) ,準確送往下一道工序,秘訣就在於(yu) 它能快速讀取光纜配盤及配件的“數字身份證”。另一邊,生產(chan) 線上正趕工一英國訂單,卻又來一印尼加急單。十分鍾後,印尼單成功“插隊”。這在過去是工廠不敢輕易挑戰的事。由於(yu) 不同訂單要求不一,換線要涉及生產(chan) 線的參數更改、物料準備等,往往“生產(chan) 一小時,換線大半天”。但而今,在“普通話”語境下,產(chan) 線設備、物料、配方等數據,化成一串串標準統一、又方便識別的標識碼,小規模、多樣化、交付周期可控的柔性生產(chan) 終於(yu) 大行其道。
上下遊間標識互通的更大價(jia) 值在於(yu) ,當上遊產(chan) 品的檢驗數據能被下遊工廠讀懂,下遊工廠的全麵檢驗就可調整為(wei) 抽檢或不檢,大幅實現企業(ye) 級的降本增效。當下遊需求發生變化時,上遊也能迅速感知,進而敏捷調配自身的生產(chan) 能力。
據了解,從(cong) 全國來看,現已建成工業(ye) 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306個(ge) ,覆蓋31個(ge) 省級行政區和國民經濟分類中的42個(ge) 行業(ye) ,接入企業(ye) 節點超過26萬(wan) 家。其中,江蘇、廣東(dong) 、遼寧的二級節點數全國領先,分別為(wei) 58個(ge) 、32個(ge) 和30個(ge) 。上海作為(wei) 頂級節點,服務範圍覆蓋長三角三省一市,現已接入二級節點86個(ge) ,接入企業(ye) 15.6萬(wan) 家,累計標識注冊(ce) 量、解析量等各項指標均居全國前列。但顯而易見,各地大有比學趕超之勢,今年以來全國標識注冊(ce) 量和解析量持續激增,更在集成電路領域誕生了注冊(ce) 量超400億(yi) 、解析量超250億(yi) 的“標識巨無霸”。
“標識解析作為(wei) 數字新基建,好比修高速公路,僅(jin) 在村口修一段兒(er) 作用不大。隻有實現縱橫交錯、織網成片、融合統一時,其深度推動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價(jia) 值才會(hui) 愈發顯現。”徐為(wei) 說。(解放日報 記者 李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