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經濟觀察)中國基建“下半場”:要“硬”和“快”,更要“新”和“軟”

發布時間:2023-07-06 14:5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7月5日電 (記者 劉亮)隨著中國提出加快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除了“硬”和“快”,基礎設施建設“下半場”亦要注重“新”和“軟”。

  產(chan) 業(ye) 發展離不開基礎設施提供的公共服務。在加快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進程中,現代化的基礎設施更是重要支撐“後盾”,其中突出一個(ge) “新”字。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認為(wei) ,過去,中國在水利、能源、交通、房地產(chan) 等傳(chuan) 統“硬基建”領域的大規模投入,為(wei) 拉動經濟快速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但也不可避免帶來傳(chuan) 統基建投資相對過剩,出現投入產(chan) 出效率低等問題。

  隨著經濟由高速增長轉為(wei) 高質量發展,中國提出加快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劉鋒認為(wei) ,基礎設施建設亟須轉變過去的發展路徑,通過新能源、5G建設、雲(yun) 計算、工業(ye) 互聯網等“新基建”提高投入產(chan) 出效率,為(wei) 經濟增長找到新引擎。

  移動通信從(cong) “4G並跑”到“5G引領”,實現“縣縣通5G、村村通寬帶”,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加快布局,多個(ge) 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啟動建設……近年來,中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呈現良好發展勢頭,已成為(wei) 穩投資、惠民生、促發展的重要引擎。“新基建”發展邁出堅實步伐的同時,“軟件”基礎設施建設也提上日程表。

  何為(wei) “軟件”基礎設施?如果說“硬基建”以看得見、摸得著的“鋼筋水泥”為(wei) 代表,“新基建”指向新一輪科技革命核心關(guan) 鍵領域,正成為(wei) 中國經濟發展的硬核支撐,那麽(me) “軟件”基礎設施建設,則更注重讓基礎設施效能“如虎添翼”。

  中央財經委員會(hui) 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近期撰文稱,中國交通、能源、信息、水利等“硬件”基礎設施的總體(ti) 規模已世界領先,要著力提升建設、運營、服務水平,高度重視發展支撐電力、金融、網絡平台等高效穩健運行的“軟件”基礎設施,更好發揮基礎設施體(ti) 係的整體(ti) 效能。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分析說,更好地發揮整體(ti) 效能,就是要通過提升基礎設施軟件建設,讓基礎設施在全生命周期效益最大化,讓基礎設施在促進要素流動,推動區域平衡發展,改善生產(chan) 生活條件,提升生產(chan) 效率,促進要素高效組合等方麵發揮重要、積極作用。

  周茂華表示,電力、金融、網絡平台基礎設施在經濟運行和生產(chan) 生活中有著重要保障和支撐作用,通過提升這三大領域“軟件”基礎設施建設,將有助於(yu) 提升基礎設施整體(ti) 運行效率,更好服務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發展。

  在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yu) 管理學院教授袁家海看來,建設、運營、服務水平的提升,是挖掘和釋放存量基礎設施潛在價(jia) 值的關(guan) 鍵,直接影響產(chan) 業(ye) 的發展運行效率和協同水平,關(guan) 乎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整體(ti) 效能。中國超大規模基礎設施,需要通過更高水平的建設、運營、服務來釋放更佳的效能。

  袁家海指出,電力、金融、網絡平台這三大領域數據和信息要素的海量規模和交互實時性,對信息技術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三者高效穩健運行更依賴於(yu) 高質量的“軟件”基礎設施,這些“軟件”包括雲(yun) 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在上述領域的深度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為(wei) 更好發揮基礎設施效能,“新基建”也被賦予更多擔當。如韓文秀提到,要重視各類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適應提升公共衛生應急能力需要,依托大城市郊區現有旅遊住宿等設施建設“平急兩(liang) 用”基礎設施。

  在袁家海看來,“新基建”的核心是以技術創新為(wei) 驅動,以信息網絡為(wei) 基礎,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方麵的基礎性、公共性服務。如果把應急需求和正常需求的基礎設施建設割裂開來規劃建設,勢必會(hui) 造成應急基礎設施投資的極大浪費和平常時期的閑置。而“平急兩(liang) 用”基礎設施,通過科學的融合創新規劃,既能讓基礎設施平時有效益,又能在應急時起保障作用,將助力更好發揮基礎設施整體(ti) 效能。(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