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堿地成“聚寶盆” 山西天鎮“稻蟹共生”探索立體生態養殖
中新網大同7月5日電 題:鹽堿地成“聚寶盆” 山西天鎮“稻蟹共生”探索立體(ti) 生態養(yang) 殖
作者 楊靜 張建華 趙豔宏
炎炎夏日,走進位於(yu) 山西省大同市天鎮縣三十裏鋪鄉(xiang) 範家莊村白登河畔的稻蟹試驗田裏,村民們(men) 頭戴草帽,赤腳擼袖,左手攥秧把,右手插秧苗,一派忙碌景象。在這片稻田裏,即將套養(yang) 魚蝦螃蟹。
三十裏鋪鄉(xiang) 地處大同盆地腹部,是典型的平川丘陵區,境內(nei) 水資源較為(wei) 豐(feng) 富,白登河自西向東(dong) 穿越全鄉(xiang) ,但沿河岸有3000多畝(mu) 鹽堿地無法耕種。近年來,當地挖掘境內(nei) 豐(feng) 富的水資源優(you) 勢,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資源,發展區域特色產(chan) 業(ye) ,全力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
“三十裏鋪鄉(xiang) 雖說地勢平坦,但土壤鹽堿化嚴(yan) 重,許多村民寧願外出務工,也不願守著這幾畝(mu) 薄田過日子。”天鎮縣三十裏鋪鄉(xiang) 範家莊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範旭峰介紹,今年,鄉(xiang) 黨(dang) 委和政府帶領大家外出考察,為(wei) 打造白登河畔魚米鄉(xiang) 汲取經驗,在三十裏鋪鄉(xiang) 範家莊村東(dong) 的鹽堿灘上試驗水稻種植和稻田蟹養(yang) 殖,探索“稻蟹共生”立體(ti) 生態養(yang) 殖新模式。
“種植水稻可有效降低土壤含鹽量,有利於(yu) 螃蟹生長,螃蟹又可以更好嗬護水稻成長。稻因蟹而優(you) ,蟹因稻而貴,利用水稻與(yu) 螃蟹之間的生態關(guan) 係,減少水稻農(nong) 藥噴灑和螃蟹飼料喂食,可實現經濟收益與(yu) 生態環境改善雙豐(feng) 收。”範旭峰說。
範旭峰告訴記者,水稻秧苗是當地特地從(cong) 東(dong) 北引進的五常稻花香米品種,抗鹽堿能力強。“今年試種麵積120畝(mu) 以上,將逐步在白登河岸兩(liang) 邊的鹽堿地鋪開種植。截至目前,已完成種植60畝(mu) ,待水稻秧苗紮根後,將馬上對螃蟹進行放養(yang) 。”
三十裏鋪鄉(xiang) 副鄉(xiang) 長吉祥介紹,目前插秧每天用工約50人,人均工資130元,帶動了村民增收。“稻蟹混養(yang) ,養(yang) 殖螃蟹和種植水稻都有收入,其產(chan) 值對於(yu) 壯大村集體(ti) 經濟來說相當可觀。”
當地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鹽堿地複“活”,撂荒地增“色”。“稻蟹共生”立體(ti) 生態養(yang) 殖是天鎮縣三十裏鋪鄉(xiang) 因地製宜探索產(chan) 業(ye) 發展的一小步,是破解集體(ti) 經濟發展壯大難題的一大步,希望此項探索能為(wei) 當地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走出產(chan) 業(ye) 致富新路,起到示範引領作用(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