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努力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 既要百姓富又要生態美
梵淨山上,層巒疊嶂,雲(yun) 海翻湧,四方遊客爭(zheng) 相打卡;赤水河畔,水清岸秀,瓜果飄香,沿河群眾(zhong) 以“綠”生財;苗嶺深處,山林如海,點綠成金,林下經濟創新拓展……
2023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即將舉(ju) 辦,今年論壇的主題是“共謀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外國政要、駐華使節、國際組織代表、跨國企業(ye) 負責人等將齊聚一堂,探討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共建和諧共生的美麗(li) 世界。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兩(liang) 次赴貴州考察,希望貴州“守好發展和生態兩(liang) 條底線,統籌發展和安全工作,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上開新局,在實施數字經濟戰略上搶新機,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出新績,努力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2022年1月,《國務院關(guan) 於(yu) 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明確貴州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的定位。
作為(wei) 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貴州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liang) 條底線,做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篇大文章,奮力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出新績,全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更好滿足人民群眾(zhong) 日益增長的優(you) 美生態環境需要。
提供更多優(you) 質生態產(chan) 品
保護好風景,吃上“旅遊飯”
阡陌縱橫,塘溪環繞。在錯落有致的布依村居間,品味特色美食,領略生態之美……從(cong) “沉睡資源”到“美麗(li) 經濟”,綠水青山讓王崗村嚐到了甜頭。
位於(yu) 貴陽市烏(wu) 當區新堡布依族鄉(xiang) 的王崗村,原本是個(ge) 普通的小山村,基礎設施落後,缺乏產(chan) 業(ye) 支撐,村民以種植傳(chuan) 統農(nong) 作物為(wei) 主,人均年收入一度隻有2500元。
近年來,王崗村立足山清水秀的自然環境和保存良好的布依族傳(chuan) 統民居,打造特色民族村寨,發展鄉(xiang) 村生態旅遊,拓寬了村民致富門路。“過去隻知道村邊有好風景,想不到能吃上‘旅遊飯’。每天接待幾十名遊客,日子越來越好。”外出打工的村民花永良抓住機遇,返鄉(xiang) 經營起農(nong) 家樂(le) 。
王崗村緣何蝶變?關(guan) 鍵在綠水青山。“前段時間,《烏(wu) 當區以綠色經濟為(wei) 引領推動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印發,明確堅持生態優(you) 先,全麵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綠色化。”貴陽市生態環境局烏(wu) 當分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鄭文祥說。
優(you) 良生態環境是貴州最大的發展優(you) 勢和競爭(zheng) 優(you) 勢,既要用好,更需守好。
貴州南部有一處茂密的原始森林——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縣的小七孔風景區。這是貴州第一個(ge) 世界自然遺產(chan) 地,有“地球腰帶上的綠寶石”美譽。
“今年‘五一’假期,全縣接待旅遊人數69.42萬(wan) 人次,旅遊收入4.68億(yi) 元。小七孔吸引力最大。”荔波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石應喜說,打造世界級旅遊目的地,強化小七孔生態保護至關(guan) 重要。
荔波縣小七孔鎮鎮長陳守國介紹,全鎮以增綠為(wei) 目標,以管綠為(wei) 重點,以護綠為(wei) 主線,深化汙染防治攻堅,加強生態係統保護、建設現代環境治理體(ti) 係,為(wei) 子孫後代留下寶貴的生態財富。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貴州堅持把生態保護放到首要位置,深入實施大生態戰略行動,加快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築牢長江、珠江上遊綠色屏障,著力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提供更多優(you) 質生態產(chan) 品和優(you) 美生態環境。
形成12個(ge) 農(nong) 業(ye) 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石山變青山,荒山變茶園
磅礴的烏(wu) 蒙高原上,一排排光伏板鋪開,如藍色波浪綿延,光伏板下,一群群山羊盡情享用天然牧草。這裏是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板上發電、板下生財”已成現實。放眼貴州,“風光發電+特色高效農(nong) 業(ye) ”的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畫卷,正徐徐展開。
“相較過去土地撂荒,或者零星種植,把閑置的土地流轉後,群眾(zhong) 不僅(jin) 能得到流轉款,還能參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到基地務工,一舉(ju) 多得。”南方電網貴州畢節供電局規劃發展部總經理楊文勇說,無論是在太陽能板下種植經濟作物,還是發展養(yang) 殖業(ye) ,均能有效盤活土地資源,增加群眾(zhong) 收入,實現節能減排。
貴州“八山一水一分田”,地形破碎,生態脆弱,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長期粗放且低效。守好發展和生態兩(liang) 條底線,立足資源優(you) 勢,加快發展特色高效農(nong) 業(ye) 成為(wei) 破題之舉(ju) 。
石山變青山,荒山變茶園。在銅仁市石阡縣坪地場鄉(xiang) 大寨村,望著即將采摘的上千畝(mu) 連片茶園,村民張忠美喜出望外。“過去是亂(luan) 石山、巴掌地,種一坡、收一籮,一年不夠半年糧。村裏下功夫整治,推廣茶葉種植,亂(luan) 石山變成了‘金石山’。”
不僅(jin) 是大寨村,石阡縣憑借得天獨厚的茶葉生長環境,將石漠化治理同茶葉發展有機結合,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豐(feng) 收。“全省石漠化治理和水土保持均同12個(ge) 農(nong) 業(ye) 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掛鉤,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結合,讓山變綠、水變清、糧增產(chan) 、人變富,為(wei) 高質量推進多彩貴州現代化構築一道道綠色生態屏障。”貴州省水利廳廳長周登濤表示。
“從(cong) 零起步發展茶產(chan) 業(ye) ,不少農(nong) 戶遇到資金難題。我們(men) 主動對接銀行,申請貸款投放,助推茶葉種植和提級改造。”石阡縣茶產(chan) 業(ye) 發展中心主任田聰說,截至目前,通過綠色產(chan) 業(ye) 基金貸款、政銀擔保貸款等方式,貴陽銀行累計發放上億(yi) 元貸款支持石阡茶產(chan) 業(ye) ,覆蓋全縣12個(ge) 鄉(xiang) 鎮157個(ge) 村。
在畢節市納雍縣百興(xing) 鎮農(nong) 業(ye) 基地,綠油油的藤椒籽壓彎枝頭,散發股股清香。“再過一個(ge) 月采摘期就到了,除了直接賣藤椒籽,我們(men) 還建藤椒烘幹廠、加工廠,能生產(chan) 藤椒油等十幾種產(chan) 品,拉長產(chan) 業(ye) 鏈,提升附加值。”百興(xing) 鎮鎮長張荷說。
立足資源稟賦,貴州探索發展12個(ge) 農(nong) 業(ye) 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轉化率達59%,努力走出一條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nong) 業(ye) 之路。
創新發展林下經濟
盤活綠林地,建設“金色寶地”
從(cong) 貴陽市觀山湖區的森林康養(yang) 業(ye) 到遵義(yi) 市餘(yu) 慶縣的林下種植業(ye) ,再到六盤水市六枝特區的林下養(yang) 殖業(ye) ,憑借創新探索,貴州綠色林地正在變身“金色寶地”。
一頭連著百姓富,一頭連著生態美,發展林下經濟,貴州優(you) 勢明顯。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貴州森林覆蓋率從(cong) 47%上升到62.81%,森林覆蓋率年均增速全國第一,國家儲(chu) 備林融資放款金額和實施麵積居全國第一。如何盤活森林資源?2021年7月,貴州印發《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為(wei) 林下經濟發展按下加速鍵。
遵義(yi) 市餘(yu) 慶縣地瓜坪國有林場,當地村民正在采摘茯苓,忙得熱火朝天。
“去年5月,林場正式啟動國家儲(chu) 備林建設。考慮到寶貴的林下資源,我們(men) 嚐試在林下種植茯苓。前期每株成本60元,目前平均每株產(chan) 量超70斤,產(chan) 值至少280元。”望著成片的茯苓,種植基地負責人童勇喜上眉梢。他說,通過合理搭配短、中、長期種養(yang) 項目,將促進國儲(chu) 林項目建設與(yu) 林下經濟產(chan) 業(ye) 效益最大化。
2020年以來,遵義(yi) 市累計獲批國儲(chu) 林建設331萬(wan) 畝(mu) ,居全省第一。“圍繞創新國土綠化融資機製,采取‘抵押貸款+PPP項目’兩(liang) 種融資模式,成功獲得國家開發銀行貴州省分行等金融機構支持,有力推動‘國儲(chu) 林+林下經濟’發展。”遵義(yi) 市林業(ye) 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
在六枝特區落別布依族彝族鄉(xiang) 抵耳村,每逢鮮花盛開,蜂飛蝶舞,返鄉(xiang) 創業(ye) 的張順勇便迎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刻。“這裏森林覆蓋率高,有蜜源植物160多種,林下還種有多種中藥材,能提供更好的蜜源。”張順勇說。
2019年,張順勇先後獲得多家銀行貸款支持,成立公司帶動群眾(zhong) 增收。第二年綜合產(chan) 值突破100萬(wan) 元,成為(wei) 發展林下經濟致富帶頭人。
“我們(men) 聚焦林下種植、養(yang) 殖,主動對接村裏,滿足群眾(zhong) 的資金需求。”農(nong) 行六枝支行負責人代餘(yu) 虎表示,今年累計投放惠農(nong) 貸款2536筆、2.13億(yi) 元。
森林是水庫、錢庫、糧庫、碳庫,是寶貴的自然資源。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同時,貴州圍繞資源管理、盤活林地、強化保障等方麵改革創新,推動經濟發展,持續植綠、增綠、護綠,因地製宜發展森林康養(yang) 、林下經濟、休閑旅遊等新業(ye) 態,讓森林資源更好造福人民群眾(zhong) 。(人民日報記者 馬躍峰 汪誌球 蘇 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