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約|敕勒川草原煥新顏 生態“數智”變富民“藥方”
中國網7月12日訊(記者 劉楨珂)盛夏,雨霧蒙蒙的敕勒川草原,花香、草香撲麵而來,翻滾著的綠色波浪和各色特色花朵勾繪出一幅壯麗(li) 的草原圖景。
敕勒川草原位於(yu) 內(nei) 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東(dong) 北部的陰山山脈大青山南麓。據史料記載,過去這裏曾分布著茂密的森林、肥美的草原,但由於(yu) 曆史原因和條件所限,加之無序開發利用,導致森林植被消減,水土流失嚴(yan) 重,這片近3萬(wan) 畝(mu) 的天然草場生態環境不斷惡化,變成了一片荒石灘。
“春天的時候一刮大風就揚起沙塵,天連地、地連天,啥也看不見。”當地的牧民向記者講述這裏曾經的景象。
為(wei) 了恢複大青山的自然生態,2012年起,呼和浩特市實施陰山山脈大青山南坡綜合治理工程,修複敕勒川草原是其中一個(ge) 重要內(nei) 容。作為(wei) 當地一家生態型科技企業(ye) ,蒙草生態發揮“特色種源體(ti) 係+數字技術”的優(you) 勢,通過搜集土壤、氣候等生態數據為(wei) 敕勒川草原做“體(ti) 檢”,並根據“體(ti) 檢指標”製定出“人工幹預下模擬天然草原”的綜合治理方案,精選出適合的植物品種。采取人工幹預與(yu) 自然恢複相結合的方式,改良土壤、重建了當地的植被群落。
經過多年維護,敕勒川草原不斷向好的方向發展,從(cong) 曾經千瘡百孔的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前坡,改造成水草豐(feng) 茂的草原,逐漸恢複了“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的美景。
如今,這裏不僅(jin) 有草原,還有花海。“當你漫步這片草原,會(hui) 被許多花兒(er) 迷住。很多是內(nei) 蒙古草原上的自有品種,藍色的串串是馬鞭草、紅色的鮮花是山丹丹花……”蒙草生態研究院工作人員對記者說,“大自然賜給內(nei) 蒙古的珍貴植物物種,一花一草都有語言,它想告訴我們(men) 的都可以數據化,我們(men) 要做的就是讀懂自然的語言,掌握規律、找到方法,做到心中有數,從(cong) 而讓草原更‘健康’的持續生長。”
近年來,呼和浩特市加大生態保護力度,率先實施數字化生態修複技術,不僅(jin) 讓敕勒川煥發了新顏。同時,周邊村民依托修複後的草原,大規模、科學發展設施農(nong) 業(ye) 、搞采摘經濟、打造旅遊品牌發展休閑農(nong) 業(ye) ,據記者了解,2021年,敕勒川草原文化旅遊景觀帶全年接待遊客558萬(wan) 人次,實現收入20.5億(yi) 元,農(nong) 民收入穩步提高,吃上了旅遊飯,踏上了“生態美、百姓富”的康莊大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