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畢業生在京求職:看重職業發展 自信未來可期

發布時間:2023-07-25 15:0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7月25日電 題:畢業(ye) 生在京求職:看重職業(ye) 發展 自信未來可期

  中新社記者 呂少威

  24日,“展翼未來 才子朝陽”促進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招聘會(hui) 在北京市朝陽區舉(ju) 辦。招聘會(hui) 上,多位前來求職的高校畢業(ye) 生對中新社記者表示,在求職之路上應耐得住性子,相信自己,未來可期。

  來自深圳的郭雨萌是一位碩士研究生,她所學專(zhuan) 業(ye) 為(wei) 地球生態變遷與(yu) 人工幹預係統。她認為(wei) ,當前由於(yu) 畢業(ye) 生數量增多,就業(ye) 壓力增大。

  中國教育部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屆中國高校畢業(ye) 生人數預計超過1158萬(wan) 人,同比增加82萬(wan) 人。其中,北京地區高校畢業(ye) 生預計為(wei) 28.5萬(wan) 人,同比增加1.7萬(wan) 人。

  如何在眾(zhong) 多求職者中脫穎而出?郭雨萌說,作為(wei) 求職的重要支撐,首先要夯實專(zhuan) 業(ye) 基礎,其次,還要鍛煉應對事務的綜合能力。

  “相較於(yu) 薪酬待遇,我更看重職業(ye) 發展,能不斷提升自己。雖然已拿到了一些單位的錄用意向,但我對工作的選擇比較慎重,還是希望能找到一個(ge) 和我所學專(zhuan) 業(ye) 匹配度較高的工作。”郭雨萌說。

  北京地區高校應屆畢業(ye) 生王禕然告訴記者,她希望能找到一份心儀(yi) 的工作,好讓專(zhuan) 業(ye) 知識有“用武之地”。她在招聘會(hui) 上收獲頗豐(feng) ,找到了幾家互有意向的企業(ye) ,但還需要後期進行更深入的了解。

  王禕然坦承,今年在求職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優(you) 秀的求職者,但同時機會(hui) 也很多,“線上和線下的招聘會(hui) 很豐(feng) 富,給大家提供了多樣選擇的平台”。王禕然也為(wei) 求職做了很多功課,提前了解用人單位的相關(guan) 情況,精心準備簡曆。“打有準備之仗才會(hui) 提升成功概率。”她說。

  在招聘會(hui) 現場,記者遇到一名“海歸”。王淳畢業(ye) 於(yu) 加拿大的一所大學,學習(xi) 金融專(zhuan) 業(ye) 。他抱著“碰碰運氣”的心態來到招聘會(hui) 現場。“我比較傾(qing) 向於(yu) 去銀行、證券機構等與(yu) 我專(zhuan) 業(ye) 相符的單位工作。由於(yu) 我是本科畢業(ye) ,也知道進這些單位的難度較大,所以我先來了解一下,試試看。”他笑著說。

  在王淳看來,大型企業(ye) 是他的首選目標,“能進入大企業(ye) 工作對我以後的職業(ye) 發展是有益的”。王淳認為(wei) ,與(yu) 其他求職者相比,他的優(you) 勢在於(yu) 英語較好以及自我管理能力較強。他說:“我在讀書(shu) 期間經常通過自學和網上找資料來完善學習(xi) ,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所以說我的競爭(zheng) 力還是比較強的。”

  王淳在求職過程中一直保持較為(wei) 樂(le) 觀的心態,他也經常對一同求職的朋友說:“要放平心態,抱有信心,相信‘是金子一定能發光’。”

  作為(wei) 企業(ye) 招聘負責人之一,沈丹向記者表示,當天收到的簡曆數量比較可觀,其中不乏優(you) 秀人才,她將把簡曆帶回去進一步研究和篩選。

  沈丹根據多年工作經驗為(wei) 求職者提出兩(liang) 個(ge) 建議:一是要做好自身定位,要使自我能力和知識儲(chu) 備與(yu) 職業(ye) 選擇有較高的匹配度;二是要綜合考慮行業(ye) 和平台。她還希望學校能加強與(yu) 優(you) 質企業(ye) 合作,共同打造豐(feng) 富多元的實踐平台。(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