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入戶訪問摸情況 對接資源促就業(辦實事 解民憂)

發布時間:2023-08-01 10:50:00來源: 人民日報

  近年來,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始終堅持“就業(ye) 優(you) 先”導向,落實落細穩就業(ye) 和促就業(ye) 各項政策。江陽區北城街道東(dong) 門口社區立足社區實際,集中實施就業(ye) 服務工程。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們(men) 采取‘敲門行動’,入戶摸排社區勞動力就業(ye) 狀況。”東(dong) 門口社區黨(dang) 委副書(shu) 記潘玉珍介紹,東(dong) 門口社區現有戶籍人口6081人,社區工作人員通過入戶走訪、實地調研等方式開展信息采集,詳細了解未就業(ye) 人員、就業(ye) 困難人員等群體(ti) 的年齡、特長、就業(ye) 意願等基本情況,逐一建立就業(ye) 援助登記台賬、失業(ye) 人員信息台賬,並根據失業(ye) 人員需求進行分類登記,做到底數清、情況明。

  “我現在有事做,有工資領,這份工作陪我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候。”49歲的楊霞曾待業(ye) 在家:“娃兒(er) 正在上高中,沒有工作,家裏的開支怎麽(me) 辦?”

  社區在上門調查時,了解到了她的情況,經過考察和審核發現楊霞正好符合社區公益性崗位條件,很快幫她對接上崗,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東(dong) 門口社區充分利用各類社區資源,加大對保潔、保安等社會(hui) 公益性崗位的開發力度。鼓勵靈活就業(ye) ,把發展臨(lin) 時工、鍾點工等作為(wei) 拓寬就業(ye) 渠道的有效途徑;緊密依托社區內(nei) 企業(ye) 單位進行資源共享,獲取崗位信息,搭建就業(ye) 服務平台,拓寬社區就業(ye) 空間。

  “創業(ye) 帶動就業(ye) 效果最好,一個(ge) 人創業(ye) 成功,可以帶動更多人就業(ye) 。”潘玉珍說。

  “可以說我的店就是社區幫我開起來的。”如今,27歲的蘭(lan) 月薪已經是4個(ge) 油炸串串店的老板。“之前開店生意不好,社區工作人員上門給我講了創業(ye) 擔保貸款這個(ge) 優(you) 惠政策,還告訴我作為(wei) 退伍軍(jun) 人,我還能享受補貼政策。”蘭(lan) 月薪說。

  在社區的幫助下,蘭(lan) 月薪貸了5萬(wan) 元的創業(ye) 貸款,並享受了1萬(wan) 元的貸款補貼,不僅(jin) 盤活了生意,還順利開起了人生中的第二個(ge) 店。“目前我的4個(ge) 店有20名員工,都是社區幫我推薦的,每次需要招人的時候,我就找社區幫我推薦。”蘭(lan) 月薪說。

  蘇莉,是東(dong) 門口社區勞動保障協理員。據蘇莉介紹,每次社區上門開展相關(guan) 政策宣傳(chuan) 時都會(hui) 多帶一份勞動力就業(ye) 登記表。“社區根據收集的基礎信息,依托街道社保中心和周邊職業(ye) 學校對社區居民開展相關(guan) 培訓。推薦有自主創業(ye) 意願的群眾(zhong) 參加創業(ye) 培訓,對有就業(ye) 意願和需求的失業(ye) 人員開展針對性技能培訓,提高就業(ye) 創業(ye) 能力。”蘇莉說。

  如今,社區收集商家招聘信息,根據招聘人員數量,不定期發布招聘信息,幫助勞動力實現家門口就業(ye) 。社區還定期舉(ju) 辦招聘會(hui) ,邀請專(zhuan) 家進行“一對一”就業(ye) 指導。

  王明峰 胡 容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