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深刻理解中華文明突出的統一性(學苑論衡)

發布時間:2023-08-01 11:30: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統一性

  深刻理解中華文明突出的統一性(學苑論衡)

  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ti) 中華民族的曆史。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將“具有突出的統一性”作為(wei) 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之一,這是深入考察中國曆史發展進程得出的重要論斷。今天的學術版圍繞“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統一性”進行闡述。

  ——編 者

  在幾千年曆史長河中,中國形成了統一的多民族、擁有14億(yi) 多人口而又精神上文化上高度團結統一的國家,這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將“具有突出的統一性”作為(wei) 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之一。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統一性,從(cong) 根本上決(jue) 定了中華民族各民族文化融為(wei) 一體(ti) 、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決(jue) 定了國土不可分、國家不可亂(luan) 、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的共同信念,決(jue) 定了國家統一永遠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決(jue) 定了一個(ge) 堅強統一的國家是各族人民的命運所係。”深入學習(xi) 領會(hu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統一性的重要論述,對於(yu) 我們(men) 在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的新征程上凝聚起勇往直前、無堅不摧的強大力量具有重大意義(yi) 。

  中華文明突出的統一性的曆史表現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在幾千年曆史長河中,中國人民始終團結一心、同舟共濟,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發展了56個(ge) 民族多元一體(ti) 、交織交融的融洽民族關(guan) 係,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華民族大家庭。”從(cong) 古至今,各民族都為(wei) 祖國大家庭的形成和發展貢獻了力量。建立了向內(nei) 凝聚的統一多民族國家和形成了多元一體(ti) 的中華民族大家庭是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統一性的重要曆史表現。

  建立向內(nei) 凝聚的統一多民族國家。我國地理特征為(wei) 西高東(dong) 低,大江大河多呈“一江春水向東(dong) 流”之勢。這樣的地理條件決(jue) 定了中原地區的黃河流域自然環境比較優(you) 越,經濟發展較快,文化水平比較先進,能夠對周圍地區產(chan) 生輻射力和吸引力。早在先秦時期,我國就逐漸形成了以華夏族為(wei) 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中原地區的華夏族從(cong) 黃河中下遊向外發展,逐步形成了漢族;生活在中原地區周邊的少數民族部落逐步向內(nei) 聚集,形成了多民族融合互動、向內(nei) 凝聚的自然曆史過程。此後,我國曆史上的政治局麵大致可以歸為(wei) 三類,即以漢族為(wei) 主體(ti) 的統一王朝、以少數民族統治者為(wei) 主建立的統一王朝、多民族王朝並立,這三類政治局麵都表現出極強的向內(nei) 凝聚特性。以漢族為(wei) 主體(ti) 的統一王朝通過中原地區經濟、社會(hui) 和文化的發展,協同和帶動周邊少數民族發展,形成強大的向內(nei) 凝聚力;以少數民族統治者為(wei) 主建立的統一王朝本身就是向內(nei) 凝聚的產(chan) 物,這些王朝入主中原後又極大地帶動了周邊少數民族向內(nei) 凝聚的趨勢;在多民族王朝並立的時期,各並立的王朝都以正統自居,並極力爭(zheng) 奪中原地區的“正統”地位,即使在這樣的時期,大一統思想依然在起作用,中華文明依然表現出突出的統一性,各民族文化融為(wei) 一體(ti) 的內(nei) 聚性依然在發展。這些曆史現象的產(chan) 生,很重要的一個(ge) 原因是秦朝實行“書(shu) 同文,車同軌,量同衡,行同倫(lun) ”,成為(wei) 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重要起點。此後,無論哪個(ge) 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統一天下”為(wei) 己任。這表明,在中國曆史發展進程中,各民族逐步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向內(nei) 凝聚的結果使中華文明呈現出突出的統一性。

  形成多元一體(ti) 的中華民族大家庭。“多元一體(ti) ”中的“多元”和“一體(ti) ”深刻反映了中華民族各民族內(nei) 在的多樣性和統一性之間辯證和諧的共同體(ti) 關(guan) 係,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模式。目前我國有56個(ge) 民族,各民族在漫長的曆史進程中形成了各自的文化傳(chuan) 統,此為(wei) “多元”。不過,這些民族從(cong) 來不是以相互隔絕、相互排斥狀態出現的,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相互嵌入,具有不可分割的內(nei) 在聯係,形成了共同體(ti) ,此即“一體(ti) ”,這就是中華民族。在中華民族共同體(ti) 中各民族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形成了強烈的共同體(ti) 意識、共同價(jia) 值追求和文化認同,56個(ge) 民族這個(ge) “多元”在中華民族這個(ge) “一體(ti) ”中得到充分體(ti) 現。鴉片戰爭(zheng) 以後,中國逐步淪為(wei)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hui) ,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國人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一部中國近代史就是各族人民團結起來救亡圖存的曆史。在外來侵略寇急禍重的嚴(yan) 峻形勢下,我國各族人民手挽著手、肩並著肩,英勇奮鬥,浴血奮戰,打敗了窮凶極惡的侵略者,捍衛了民族獨立和自由,共同書(shu) 寫(xie) 了中華民族保衛祖國、抵禦外侮的壯麗(li) 史詩。在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危急時刻,各民族總是能夠同仇敵愾、保家衛國,生動體(ti) 現了中華文明突出的統一性。

  中華文明突出的統一性對於(yu) 中華民族發展的重大意義(yi)

  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ti) 中華民族的曆史。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統一性的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中華文明突出統一性對於(yu) 中華民族發展的重大意義(yi) ,我們(men) 要深入學習(xi) 領會(hui) 其豐(feng) 富曆史內(nei) 涵和鮮明時代價(jia) 值。

  中華民族各民族文化融為(wei) 一體(ti) 、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中華大地上各民族通過交往互動,逐步形成了水乳交融的和諧關(guan) 係,共同營造了統一的共有精神家園。這個(ge) 統一的共有精神家園容納和融合了各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最終融為(wei) 一體(ti) ,並形成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曆史上中華民族雖曾遭遇很多挫折,但中華文明始終一脈相承、綿延至今,一個(ge) 基礎性原因就是在中華文明突出的統一性作用下,中華民族各民族擁有“融為(wei) 一體(ti) ”的共有精神家園。

  中華民族各民族擁有國土不可分、國家不可亂(luan) 、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的共同信念。國土是中華民族各民族共同生活、繁衍生息的疆域和空間,是我們(men) 前輩世世代代留下來的極其寶貴的不動產(chan) 。在中國曆史上,一切分裂國土的行為(wei) 都沒有好下場,都受到了曆史的懲罰。現在和未來,一切妄想分裂國土的行徑也都不會(hui) 有好下場。國家是中華民族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是我們(men) 共同的家園。在中國曆史上,一切搞亂(luan) 國家的行徑都受到了曆史的無情審判。現在和未來,一切妄想搞亂(luan) 國家的行徑也必然遭到全體(ti) 中國人民的反對和譴責。在中國曆史上,中國人用血的代價(jia) 換來的寶貴經驗教訓是,團結統一是福、分裂動蕩是禍。現在和未來,一切妄想拆散民族的行徑也一定會(hui) 遭到曆史的懲罰和人民的唾棄。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綿延不斷且以國家形態發展至今的偉(wei) 大文明。我國先民創造的許多偉(wei) 大文明成果具有超越時空的永恒價(jia) 值,現代中國和未來中國必定傳(chuan) 承中華文明,必然走自己的文明之路。

  國家統一永遠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自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至今的2000多年裏,統一始終是中國曆史的主流。中國曆史上的教訓時刻提醒著我們(men) :國家分裂必然意味著社會(hui) 動蕩,而社會(hui) 動蕩則是生靈塗炭的開始,絕不能容許國家分裂的曆史悲劇重演。當前,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曆史進程。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ti) 中華兒(er) 女的共同願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必然要求。中華文明突出的統一性告訴我們(men) ,國家統一過去是、現在是、未來永遠都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

  一個(ge) 堅強統一的國家是全國各族人民命運所係。近代以來的中國曆史表明,一個(ge) 羸弱的國家不可能維護住國家的核心利益,不可能保護好各民族群眾(zhong) ,不可能給全體(ti) 中國人民帶來幸福安寧。新中國的成立向世界宣告,中國人民從(cong) 此站起來了,中華民族任人宰割、飽受欺淩的時代一去不複返了。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了中華民族從(cong) 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wei) 大飛躍,迎來了中華民族從(cong) 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wei) 大飛躍。曆史經驗充分證明,一個(ge) 堅強統一的國家才能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才是各族人民利益所係、幸福所係、命運所係。

  為(wei) 深入研究中華文明突出的統一性貢獻史學力量

  古往今來,曆代中國人民都用自己的行動維護著中華文明突出的統一性。麵向未來,我國曆史研究工作者應不斷深化研究,為(wei) 傳(chuan) 承和鞏固中華文明突出的統一性貢獻史學力量。

  做好重大學術問題研究。廣大曆史研究工作者要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全麵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曆史研究的係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重大問題為(wei) 抓手,做好中華文明突出統一性的學術研究工作。具體(ti) 來看,我們(men) 要進一步回答好中華文明起源、形成、發展的基本圖景、內(nei) 在機製以及各區域文明演進路徑等重大問題;深入研究闡釋中華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華民族共同體(ti) 發展路向和中華民族多元一體(ti) 演進格局;講清楚中華文明是什麽(me) 樣的文明、中國是什麽(me) 樣的國家,講清楚中國人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hui) 觀、道德觀,展現中華文明的悠久曆史和人文底蘊;等等。

  推動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我國古代思想家和曆史學家所確立的六合同風、九州共貫的大一統思想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的精華。中華民族始終把大一統視為(wei) “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義(yi) ”,長期的大一統傳(chuan) 統塑造了中華文明突出的統一性。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進程中,大一統傳(chuan) 統和理念具有重要時代價(jia) 值。中國曆史研究院首批重點課題之一《清代國家統一史》從(cong) 國家統一的視角客觀闡述清代國家實現統一、鞏固統一和維護統一的曆史進程,較好地體(ti) 現了大一統思想。我們(men) 要繼續做好古代大一統思想的深度研究,推動其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實現大一統傳(chuan) 統與(yu) 現代國家統一的有機銜接,不斷築牢中國人民國家認同的堅實文化基礎。

  深入總結曆史經驗。司馬遷在《史記》中將少數民族納入中國史,隨後的曆代史著都延續這個(ge) 體(ti) 例和傳(chuan) 統。這些史著真實客觀和係統地記載了中華民族各民族融為(wei) 一體(ti) 的曆史事實,體(ti) 現出我國古代史學維護中華文明突出統一性的擔當。今天,我們(men) 要著力提高中華文明突出統一性的研究水平,整合中國曆史、世界曆史、考古等方麵研究力量,深入總結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實現、鞏固和維護國家統一的曆史經驗,揭示維護國家統一的曆史規律,把握國家統一的曆史趨勢,推動有關(guan) 中華文明突出統一性的曆史研究不斷走深走實,推出一批有思想穿透力的精品力作。

  (作者 邢廣程 為(wei)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所長)

  《 人民日報 》( 2023年07月31日 09 版)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