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電競入亞的熱風為什麽沒有吹暖大學校園

發布時間:2023-08-14 15:35:00來源: 錢江晚報

  電子競技正在成為(wei) 當下年輕人最關(guan) 注的體(ti) 育賽事之一,根據中國音數協電競工委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中國電子競技用戶約有4.88億(yi) 人,其中34歲以下人數超過六成,高校學生是其中十分龐大的一個(ge) 群體(ti) 。

  電競國家隊正在杭州集訓,電競入亞(ya) 讓電競的熱度不斷攀升。那麽(me) ,這股風吹進浙江高校了嗎,高校中的電競社團又開展得如何?記者去探究了一番。

  人氣高 地位低

  高校電競社如履薄冰

  在高校眾(zhong) 多社團中,電競社往往是人氣最旺、參與(yu) 人數最多的社團。隻不過在不同的學校,電競社的待遇卻並不一樣。

  不久之前,寧波大學電競社剛剛取得一場業(ye) 餘(yu) 高校賽事的冠軍(jun) ,雖然是載譽歸來,但這個(ge) 消息在學校裏並沒有掀出多大風波,遠遠無法和“回浦中學籃球隊奪冠”這樣全國矚目的新聞相提並論。

  一方麵是賽事分量的差別,另一方麵,也是社團地位不同的體(ti) 現。

  而這樣的事情,社長王璵璠也早已習(xi) 以為(wei) 常。他告訴記者,寧波大學電競社成立於(yu) 2012年,是省內(nei) 成立比較早的電競社團。“每年隨著舊社員離去,新社員加入,錄入學校係統的人數有200多人,如果加上一些來參加活動但未入社的同學,以及雖然畢業(ye) 了但還會(hui) 和社團有交流的學長,社團長期活躍人數大概有800多人。”

  這樣的規模,在浙江高校的電競社裏比比皆是。但龐大的人群和社團地位並不成正比,甚至在有些學校,允許電競社存在都是一種奢望。

  早在2017年,錢江晚報做過一次調查報道,彼時,電子競技還陷在“遊戲成癮”“電子海洛因”“不務正業(ye) ”等質疑聲中,大部分人分不清電子競技和遊戲之間的區別,電競社往往也不是學校承認的社團,不少電競社像是地下組織,要麽(me) 隻存在於(yu) 學生們(men) 自己組建的群裏,要麽(me) 以“電腦協會(hui) ”、“網絡協會(hui) ”等名義(yi) 存在。

  如今,電競的地位隨著進入亞(ya) 運會(hui) 而有了不少提升,浙江不少高校的態度不再像以前那麽(me) 抵觸,甚至有些老師願意去了解電競,並給予支持。但即便如此,電競社在高校裏的發展卻依舊如履薄冰。

  同社不同命

  開展活動難度大

  大部分學生加入電競社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可以找到誌同道合的人,一起組隊“開黑”,一起打打比賽,雖然聽起來就跟籃球社的人約場球一樣,但受到的待遇卻不同。

  首先,在學校裏成立一個(ge) 在校園係統備案的社團並不容易,除了社團介紹、組織架構、活動內(nei) 容等一係列材料,往往還需要一位指導老師的幫助。

  然而在過去,很少有老師願意為(wei) 電競社做推薦,即便有老師願意掛名,對於(yu) 社團活動也並不上心,這導致電競社想要被學校認可格外困難。

  “一說去球場打球、踢球,就覺得愛運動,很陽光;可我們(men) 一組織活動,一說去打個(ge) 比賽,往往要借助網吧這樣的地方,一聽就不像是正經事。”在浙江科技學院讀大三的小史是學校電競社社長,說起自己社團組織活動時的待遇,也覺得十分無奈。

  即便社團順利成立,也不意味著從(cong) 此就萬(wan) 事大吉,定期舉(ju) 辦賽事活動,是一個(ge) 社團必要的工作,然而這對於(yu) 電競社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要難題就在於(yu) ,錢從(cong) 何處來?

  “其他社團活動還有可能申請學校的經費支持,但電競社想要搞出名堂,往往需要外麵拉讚助,自力更生。”小史對於(yu) 這一點倒是並不擔心,“現在外麵很多商業(ye) 賽事,網吧有時候也會(hui) 組織一些活動,自給自足不成問題,但如果能爭(zheng) 取到學校的支持會(hui) 更好。”

  大部分電競社的主要活動,就是組建各個(ge) 電競項目的戰隊,在學校看來,這依然擺脫不了一群人打遊戲的觀念。電競社有時會(hui) 以學校名義(yi) 外出征戰,但即便拿到成績,對於(yu) 學校來說也不值得大書(shu) 特書(shu) ,因此對於(yu) 電競社的活動,學校一般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想被學校認可

  不能隻是聚在一起玩遊戲

  作為(wei) 學校的社團,單純打遊戲並不被學校鼓勵,這也是為(wei) 什麽(me)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nei) ,即便校隊有拿得出手的成績,很多學校也不鼓勵電競社發展。

  要想改變這一現狀,有些電競社開始做出改變。

  “我們(men) 的電競社發展比較曲折,其實早在2015年就成立了,當時是被學校承認的正式社團。但到了2020年,學校對所有社團進行了管理上的優(you) 化,把電競社排除在外,電競社成了民間組織。”浙江大學電競社現任會(hui) 長王熠陽告訴記者。

  為(wei) 了打破學校對於(yu) 電競社的偏見,浙大電競社開始改革,提高了入社要求,精簡了社員人數,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取消了原先以打遊戲為(wei) 主的活動內(nei) 容。

  “我們(men) 沒有保留大量以打電競為(wei) 目的的普通社員,而是定位成一個(ge) 隻有30多人、為(wei) 學校同學提供賽事聯絡、執行、宣傳(chuan) 的服務組織,目前隻保留了宣傳(chuan) 部、運營部和外聯部(後改為(wei) 人力資源部),過去這兩(liang) 年我們(men) 成功舉(ju) 辦了校內(nei) 賽,組織選拔校隊參與(yu) 社會(hui) 上的高校賽等,也獲得了一些成績,終於(yu) 在去年被學校認可,重新入選了學校的正式社團。”

  與(yu) 浙大電競社類似,浙江工商職業(ye) 技術學院的電競社也並不是一個(ge) 單純聚集學生一起玩的組織。“我們(men) 下設了好幾個(ge) 部門,充分發揮了學生本身的特長,讓那些遊戲水平不高,但也喜歡電競的同學也能發揮所長。”社團指導老師楊森告訴記者,“比如平時的宣傳(chuan) 、設計都是同學們(men) 自己搞定的,平時組織一些各院係之間的交流賽、和校外的對抗賽等,也都是同學們(men) 自己統籌解決(jue) 。”

  在楊森看來,電競社想要良性發展,就不能隻是讓大家“開黑”玩遊戲的一個(ge) 組織。而是要明晰自己的定位,科學分工,積極開展優(you) 質活動,讓學生們(men) 發揮出打遊戲以外的能力。

  錢江晚報 本報記者 張峰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