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相向發力(觀象台)
要不斷釋放人才紅利、驅動產(chan) 業(ye) 發展,需要我們(men) 持之以恒提升職業(ye) 教育水平,特別是讓職業(ye) 教育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相向發力
江蘇蘇州,職教園區入駐14所高職院校,在校師生近10萬(wan) 人,與(yu) 智能製造、光電通信、生物醫藥等行業(ye) 龍頭企業(ye) 密切融合,更好滿足產(chan) 業(ye) 需求。
福建泉州,50所職業(ye) 院校每年輸出近5.6萬(wan) 名技術藍領,畢業(ye) 生多數留在當地就業(ye) ,有效補充了民營企業(ye) 大量中高端技術技能崗位。
四川宜賓,緊緊圍繞動力電池、數字經濟等主導產(chan) 業(ye) 組建了一批現代產(chan) 業(ye) 學院,不斷集聚的人才資源助力當地成功搶灘數字經濟新藍海,走出一條產(chan) 教城一體(ti) 發展的新路子。
技能人才,產(chan) 業(ye) 發展不可或缺的生產(chan) 要素。無論是一家家企業(ye) 提升市場競爭(zheng) 能力,還是我國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都離不開大批紮根生產(chan) 一線的高技能人才。當前,我國技能人才總量超過2億(yi) 人,占就業(ye) 人員總量的26%,其中高技能人才超過6000萬(wan) 人。看規模,總量不低,看比例,仍需努力。在一些發達國家,高技能人才在就業(ye) 人員中的比例往往達到30%以上,而我國這一比例仍隻有8%。總體(ti) 看,培育高技能人才的任務還很艱巨。
培育高技能人才,職業(ye) 教育是重要抓手。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職業(ye) 教育體(ti) 係,擁有1萬(wan) 多所職業(ye) 院校、3000多萬(wan) 名在校生,蘊含著巨大的人才紅利。近年來,在現代製造業(ye)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現代服務業(ye) 等領域,一線新增從(cong) 業(ye) 人員70%以上來自職校畢業(ye) 生。要不斷釋放人才紅利、驅動產(chan) 業(ye) 發展,需要我們(men) 持之以恒提升職業(ye) 教育水平,特別是讓職業(ye) 教育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相向發力。
一方麵,從(cong) 職業(ye) 院校入手,緊緊圍繞產(chan) 業(ye) 需求培養(yang) 高技能人才,力求“以產(chan) 定教、以產(chan) 改教、以產(chan) 促教”。首要的是優(you) 化職業(ye) 院校專(zhuan) 業(ye) 設置,推動專(zhuan) 業(ye) “跟著產(chan) 業(ye) 走、圍著需求轉”。這些年,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護理、康養(yang) 、托育、家政等服務業(ye) 市場需求不斷擴大。職業(ye) 院校要瞄準這些與(yu) 日俱增的新需求,加快培養(yang) 相關(guan) 領域人才。隨著鋼鐵、紡織、建築等傳(chuan) 統行業(ye) 升級步伐越來越快,人才培養(yang) 也要適應趨勢性變化,及時更新教程。專(zhuan) 業(ye) 與(yu) 產(chan) 業(ye) 聯動調整,才能不斷提高技能人才與(yu) 產(chan) 業(ye) 需求的匹配度,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源源不斷地輸送優(you) 質人力資源。
另一方麵,要讓企業(ye) 成為(wei) 辦學育人的重要主體(ti) ,加快培育建設產(chan) 教融合型企業(ye) 。10多年前,福建一家鋰電池生產(chan) 企業(ye) 為(wei) 解決(jue) 用工難題,投資設立了技師學院,實現了“校中廠、廠中校、前廠後校”。這些年,技師學院為(wei) 這家企業(ye) 和電子行業(ye) 相關(guan) 企業(ye) 輸送近3萬(wan) 名技能人才。企業(ye) 負責人發現,這家學院培養(yang) 的學生進入企業(ye) 工作後,勞動生產(chan) 率大幅提升,員工穩定率也更高。隨著國家發展改革委提出“到2025年,建設培育1萬(wan) 家以上產(chan) 教融合型企業(ye) ”的目標,這種行之有效的做法還將在更大範圍內(nei) 得到推廣。更多有實力的企業(ye) 興(xing) 辦職業(ye) 院校,把員工培養(yang) 前置到學校中,將有效降低人才培養(yang) 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實現校企雙贏。
圍繞產(chan) 業(ye) 結構升級而“轉”,隨著市場需求轉變而“動”,緊跟社會(hui) 發展需要而“變”。推動教育和產(chan) 業(ye) 統籌融合、良性互動,將為(wei) 建設人才強國、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帶來有力支撐,也將為(wei) 加快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贏得國際競爭(zheng) 優(you) 勢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 人民日報 》( 2023年08月23日 18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