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專家交流水下考古:拓寬思路、提升技術
中新社北京8月22日電 記者22日從(cong) 國家文物局獲悉,以“水下考古:探索與(yu) 實踐”為(wei) 主題的第十二屆海峽兩(liang) 岸文化遺產(chan) 保護論壇22日在江蘇省揚州市開幕。
中華文物交流協會(hui) 負責人胡冰在開幕致辭中指出,中國是海陸兼備的文明古國,水下文化遺產(chan) 資源豐(feng) 富,保護和傳(chuan) 承好這些文化遺產(chan) ,對於(yu) 傳(chuan) 承和發揚中華文明,提升中華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意義(yi) 。兩(liang) 岸專(zhuan) 家在此領域的交流,可以促使兩(liang) 岸共同拓寬研究思路,提升技術水平,為(wei) 保護和傳(chuan) 承人類文明作出更大的貢獻。
台灣地區文化資產(chan) 專(zhuan) 家施國隆表示,論壇體(ti) 現了兩(liang) 岸文化遺產(chan) 界通過交流學習(xi) 和分享互動,共同為(wei) 文化遺產(chan) 盡心盡力的情誼和成果。他結合本次論壇的討論重點,展望台灣在興(xing) 設水下考古博物館、建立定期監測機製、培育水下文化資產(chan) 專(zhuan) 業(ye) 人才等方麵的發展趨勢。
來自國家文物局考古司、交流合作司的中華文物交流協會(hui) 理事,大陸考古文博機構、院校的專(zhuan) 家學者,以及台北藝術大學、台灣清華大學、台灣中山大學、台灣雲(yun) 林科技大學及台灣淡江大學的文化資產(chan) 專(zhuan) 家,共計40餘(yu) 人,圍繞水下考古發現、水下考古技術、出水文物保護、水下考古博物館建設及水下考古專(zhuan) 業(ye) 人才培養(yang) 等議題開展交流研討。論壇期間,台灣專(zhuan) 家還將實地調研大運河揚州段文化遺產(chan) 的保護管理。
海峽兩(liang) 岸文化遺產(chan) 保護論壇於(yu) 2008年首度舉(ju) 辦,迄今已舉(ju) 辦十二屆。曆屆論壇聚焦兩(liang) 岸共同關(guan) 注的文化遺產(chan) 領域不同議題,為(wei) 兩(liang) 岸學者提供交流分享經驗和技術,深化理解與(yu) 合作的平台。(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