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名家對話:詩歌是沉浸在中國人血脈裏的一股暖流

發布時間:2023-08-24 15:2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佛山8月23日電 題:名家對話:詩歌是沉浸在中國人血脈裏的一股暖流

  作者 程景偉(wei) 朱英豪

  中國作家協會(hui) 主席團委員、中國詩歌學會(hui) 會(hui) 長楊克和中山大學中文係主任、中國詞學會(hui) 副會(hui) 長彭玉平近日作客首屆佛山悅讀節,就“古今詩歌的分限與(yu) 融通”主題與(yu) 詩歌愛好者分享了各自的理解。

  對於(yu) 古今詩歌,楊克認為(wei) ,中國古典詩歌大多寫(xie) 得比較溫柔敦厚,這是文人雅士生活中的樂(le) 趣。而現代詩歌的語言必須具有原創性、獨特性,這是詩人和批評家認可好詩的要素。

  彭玉平表示,雖然杜甫也講過“語不驚人死不休”,但總體(ti) 上中國古典詩詞的語言確實更追求優(you) 美和雅致,“從(cong) 先秦時期的歌謠,到詩三百和楚辭,再到唐詩宋詞元曲,詩歌在中國文化裏麵構成一條主流,而且對小說和戲曲產(chan) 生了重要作用。每個(ge) 中國人內(nei) 心都有詩性的情懷,詩歌是沉浸在中國人血脈裏的一股暖流”。

  楊克進一步提出,中國古典詩歌有很多正麵的描寫(xie) ,例如讚美名山大川、親(qin) 朋好友互相唱和等等,有許多的名篇佳作。在新文化運動時期形成的中國新詩,更傾(qing) 向於(yu) 強調思辨性與(yu) 批判性。“寫(xie) 誇獎人的詩,大家就認為(wei) 你在拍馬屁”,楊克認為(wei) 這是新詩麵臨(lin) 的一個(ge) 困境。

  “我覺得現代詩看上去好寫(xie) ,其實難寫(xie) 。古體(ti) 詩看上去難寫(xie) ,其實好寫(xie) ”,彭玉平也認為(wei) ,古體(ti) 詩隻要格律正確,意象豐(feng) 富、言之有物,讀者不會(hui) 說這不是一首詩。而新詩看上去沒有太多的形式要求,但要看整首詩立意謀篇都很好。

  這兩(liang) 位知名學者現場還回答了小朋友如何學習(xi) 和創作詩歌的問題。彭玉平認為(wei) ,年齡太小的朋友,不要急著寫(xie) 古體(ti) 詩,首先需要做好詩歌知識的積累,把中國經典詩歌多背一遍,多理解一遍,“有生活的體(ti) 驗,經過美的熏陶,也懂得韻律的概念後,才能把古體(ti) 詩的味道展現出來”。

  楊克曾連續多年擔任廣東(dong) 省小學生詩歌節評委會(hui) 主任。他認為(wei) ,小學生是天然的詩人。他舉(ju) 例說,有一名三年級小學生寫(xie) 了一首詩《挑媽媽》:“你問我出生前在做什麽(me) /我答我在天上挑媽媽/看見你了/覺得你特別好/想做你的兒(er) 子……”在楊克看來,成年人沒法將詩歌的奇思妙想表達得這麽(me) 好。

  “孩子們(men) 活躍的思維會(hui) 讓他們(men) 的筆觸更富有詩意,孩子眼中的世界奇幻而美好,這是兒(er) 童詩中最為(wei) 寶貴的地方”,楊克向現場家長們(men) “喊話”:“對於(yu) 兒(er) 童寫(xie) 作,家長們(men) 要蹲下來,與(yu) 孩子平等地對話。”

  “這其實就是詩歌的生命:求真”,對於(yu) 楊克有關(guan) 兒(er) 童寫(xie) 作的觀點,彭玉平表示認可:當率真與(yu) 天賦、審美不期而遇,所產(chan) 生的詩歌肯定是有穿透力的。(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