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台青話融合)台青林承鐸“登陸”20餘年:要早點到大陸看看-中新網

發布時間:2023-08-28 15:3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8月27日電 題:台青林承鐸“登陸”20餘(yu) 年:要早點到大陸看看

  中新社記者 劉文曦 杜燕

  “這些年,我飛赴80多個(ge) 城市,涉及8個(ge) 國家和地區。”已紮根大陸20餘(yu) 年的台灣青年教師林承鐸,拿起手機向記者展示自己在一款服務軟件上的飛行線路圖。這是他成長經曆的見證,也是他用心做好教師,在大陸努力實現夢想的見證。

  作為(wei) 較早來大陸求學、就業(ye) 的台青,林承鐸直言是“好奇”促成了他“登陸”。

  從(cong) 小在台南長大的他,中學時代就被電視裏播放的大陸風光片深深吸引。林承鐸回憶道:“尤其是看到北方特別高、特別直的大片樹林,冬天飄著雪,心生向往。”

  在兩(liang) 岸青年的文化交流與(yu) 教育交流中,北京走在前列。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北京開始大規模麵向港澳台地區招收大學生。彼時,林承鐸適逢高中畢業(ye) 。“專(zhuan) 門去買(mai) 了一本介紹大陸高校的彩頁集,裏麵附著一張報名表。”與(yu) 家人商量後,懷著“我想去大陸廣闊天地看看”的好奇,他報考了中國政法大學,學習(xi) 經濟法。

  大學的生活快樂(le) 且充實。大學假期及大學畢業(ye) 後的一段時間,他曾兼職講課並經常把所思所想轉化成論文,“一周講6天的課,每天講6個(ge) 小時”,“堅持每月有總結”。

  這樣的經曆,不僅(jin) 讓他掙取了生活費,更讓他在學業(ye) 上受益匪淺。從(cong) 中國政法大學畢業(ye) 後,他先後到美國天普大學比斯利法學院及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法學院求學,後回到北京大學法學院讀博。

  豐(feng) 富的求學經曆以及紮實的知識儲(chu) 備,讓他在2008年成功受聘於(yu) 中國人民大學。

  他是較早來大陸讀書(shu) 的台灣大學生,也是較早進入大陸高校任教的台籍教師。“入職後,學校經常會(hui) 給予機會(hui) 讓我參加兩(liang) 岸學術交流活動”,林承鐸說,他將多年來所學運用在工作、學習(xi) 中。如今,他已成為(wei) 中國人民大學中法學院經濟學係主任、副教授。

  中國人民大學中法學院設在蘇州,林承鐸經常往返於(yu) 北京和蘇州開展教學工作。目前他主要講授三門課程,有給本科生開設的法律基礎課程,有給研究生開設的金融風險管理課程以及為(wei) 學校絲(si) 路學院學生開設的投資中國與(yu) 法律法規相關(guan) 課程。

  談到中國人民大學絲(si) 路學院,他稱,學院成立於(yu) 2018年,是“雙一流”建設高校中首家以“絲(si) 綢之路”元素冠名的學院,致力於(yu) 培養(yang) 國際化、複合型高端人才。授課期間,他主要講授如何在中國大陸設立外資企業(ye) ,經營需要遵守哪些法律法規和規章製度、此間如何保護知識產(chan) 權等。很多學生畢業(ye) 後留下來開辦企業(ye) ,“有時候還會(hui) 來谘詢我一些問題”。

  完成教學科研任務的同時,林承鐸經常會(hui) 開展講座、參加學術交流活動。“這樣的工作量對我來說很有挑戰性。”指著手機軟件上顯示的飛行線路圖,他坦言,往返於(yu) 世界不同城市,以自己的所學促進兩(liang) 岸學術交流與(yu) 合作、促進中外學術交流與(yu) 合作,這樣的工作狀態自己很喜歡。

  紮根大陸20多年,林承鐸在這裏成家立業(ye) 。“我喜歡遊曆名山大川,品味各地美食。”林承鐸稱,回台灣探親(qin) 時,不忘帶上雲(yun) 南的羊肚菌、東(dong) 北的木耳等食材以及胡辣椒、蘸水、孜然等調味料,與(yu) 親(qin) 人一起分享。

  遇到前來谘詢的台灣青年,林承鐸總會(hui) 告訴他們(men) :大陸為(wei) 青年提供了許多發展機遇,是青年施展才華的大舞台,隻要努力就會(hui) 有收獲,“台灣青年是否選擇在大陸求學或工作,都要早點到大陸去看看。”(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