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新材料在未來產業中扮演何種角色?業界稱其為發展“基石”
中新網上海8月29日電 (高誌苗)24日上午剛從(cong) 德國出差回來的上海以心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鍾偉(wei) 還沒來得及倒時差,下午就來到2023全球“未來產(chan) 業(ye) 之星”大賽複賽未來材料的路演現場。他告訴記者,希望通過大賽向全世界展示“世界首創應用於(yu) 心血管領域的高分子納米複合材料”項目。
2023全球“未來產(chan) 業(ye) 之星”大賽複賽正在此間舉(ju) 行,作為(wei) 《上海打造未來產(chan) 業(ye) 創新高地發展壯大未來產(chan) 業(ye) 集群行動方案》提出以來的首個(ge) 未來產(chan) 業(ye) 大賽,“未來產(chan) 業(ye) 之星”大賽麵向全球廣發英雄榜,共征集項目總數536個(ge) ,最終,120個(ge) 項目入圍複賽,其中,未來材料方向入圍20個(ge) 。
新材料為(wei) 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帶來基礎性支撐
“我們(men) 帶來的確實是一個(ge) 具有全球領先性的材料項目,包括相應的器械也是國際首創,因此我們(men) 認為(wei) 它是值得向全球進行展示的。材料研發我們(men) 埋頭做了十年,首個(ge) 該材料相關(guan) 的器械研發也有相當的時間。2022年該項目完成了全球首例臨(lin) 床試驗,目前可以說做到了階段性的成功。”鍾偉(wei) 接受中新網記者專(zhuan) 訪時表示。
據介紹,上海以心醫療器械已助力上海中山醫院完成世界首例使用“聚合物瓣葉經皮主動脈瓣置換係統”的臨(lin) 床植入,該病例已成功完成一年隨訪,至今共完成了10例病人FIM的臨(lin) 床植入,並陸續完成長期隨訪,病人隨訪結果令人滿意。聚合物材料瓣膜相比傳(chuan) 統生物材料瓣膜,使用壽命可望延長一倍,並將傳(chuan) 統的手工縫製生產(chan) 提升到自動化生產(chan) ,製造成本和生產(chan) 效能大大提高。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評價(jia) ,該聚合物材料瓣膜的FIM臨(lin) 床試驗的成功,標誌著中國心血管醫療器械和材料已經開始在部分領域引領全球創新。
關(guan) 於(yu) 未來發展,鍾偉(wei) 表示,除了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產(chan) 品以外,接下來公司還致力於(yu) 把新材料應用在其他瓣膜領域,包括介入二尖瓣、三尖瓣、肺動脈瓣以及外科瓣等,希望能夠做到對傳(chuan) 統瓣膜材料的全麵替代。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係統與(yu) 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程新紅告訴記者,材料是未來產(chan) 業(ye) 的“基石”,未來健康、未來智能、未來空間等領域都離不開材料的支撐。“目前製約國家高技術發展的主要是材料以及設備等。設備也是基於(yu) 先進材料的製造。如果說高性能製造和加工設備是高新技術發展的平台,那麽(me) ,先進材料則是滋潤高新技術發展的土壤。新材料研發成功,其他方麵的技術攻克隻是時間問題。”
新材料的研發將推動各領域朝著綠色節能、健康環保、高效高可靠性方向發展。譬如新型綠色光學鍍膜料及其產(chan) 業(ye) 化,可回收碳纖維複合材料低成本製造及先進連接技術,基於(yu) 經略海洋能力建設的高性能柔性裝備技術及應用,以及寬禁帶半導體(ti) 材料及器件產(chan) 業(ye) 化等。材料研發企業(ye) 通過一個(ge) 個(ge) 案例詮釋新材料在未來產(chan) 業(ye) 版圖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上海具發展未來產(chan) 業(ye) 的先天稟賦
程新紅認為(wei) ,上海具備發展未來產(chan) 業(ye) 的先天稟賦。上海是與(yu) 國際接軌的大城市,無論是金融、科創等都走在全國前列。上海開展未來產(chan) 業(ye) ,尤其是材料方麵的創新具有肥沃的土壤,具備完備的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科研院所技術支撐鏈、以及政府大力度的扶持鼓勵政策。
她指出,材料領域是一個(ge) 相對基礎的領域,既需要原始創新來驅動,也需要產(chan) 業(ye) 合作來推廣,因此國家間交流合作對促進材料領域科學和技術進步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發揮各國優(you) 勢共同推動未來產(chan) 業(ye) 的發展將實現全人類共同目標。
煥澄(上海)新材料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相關(guan) 負責也表示,新材料推動著全球製造業(ye) 正向綠色化、高效化轉型,隻有不斷加強國際交流,才能促進未來材料邁向全球價(jia) 值鏈中高端。
“未來產(chan) 業(ye) 大賽努力與(yu) 國際接軌,有利於(yu) 科學技術的傳(chuan) 播與(yu) 交流,有利於(yu) 科技人才的自由流動,對於(yu) 國際科技活動的高水平開放合作有著重要的積極作用。”該負責人說。
據了解,此次大賽吸引了來自美國、英國、德國、荷蘭(lan) 、以色列、新加坡、馬來西亞(ya) 、愛沙尼亞(ya) 等8個(ge) 國家的未來產(chan) 業(ye) 項目與(yu) 來自北京、上海、廣東(dong) 、深圳、山東(dong) 、江蘇、浙江、安徽、湖北、新疆等中國14個(ge) 省(市、自治區)各類創新型企業(ye) 、高校科研院所等創新主體(ti) 同台競技,共繪“未來”。(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