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5年將實現全市一刻鍾便民生活圈全覆蓋
中新網北京8月31日電 (記者 杜燕)北京市到2025年將實現全市一刻鍾便民生活圈全覆蓋,任務數量是856個(ge) ,2023年—2025年分別按照40%、30%、30%的比例有序推進。
這是北京市商務局副局長郭文傑今天出席“北京一刻鍾便民生活圈共創沙龍”時表示的。他指出,要建好一刻鍾便民生活圈這個(ge) “圈”,就要堅持問需於(yu) 民、問計於(yu) 民。先要摸清“有什麽(me) 、有多少、怎麽(me) 樣”,做到“手上有賬、心中有數”,建立“網點賬”“業(ye) 態賬”“空間賬”。如大興(xing) 清源街道將商務樓宇可租售空間外觀、樓層、麵積、消防等級、物業(ye) 級別等錄入平台,豐(feng) 台東(dong) 鐵匠營街道完善網點和空間“兩(liang) 本賬”,為(wei) 精準織補打下基礎。還應搞懂“缺什麽(me) 、憂什麽(me) 、盼什麽(me) ”,做到“集中資源、定向發力、精幹巧幹”,形成“需求賬”“項目單”。如東(dong) 城前門街道草場四條社區“小院議事廳”以“議百姓關(guan) 心事、築社區智慧家”為(wei) 導向解民憂。進而明確“補什麽(me) 、補多少、怎麽(me) 補”,做到“因地製宜、一圈一策”,定好“計劃表”“方案庫”“路線圖”。如西城自我加壓,創新“一圈一導則”模式製定十分鍾便民生活圈建設方案。
郭文傑指出,建好這個(ge) “圈”,更要針對性解決(jue) 痛點堵點,在挖掘空間、降低成本、業(ye) 態搭載、綜合體(ti) 建設等方麵下功夫。空間載體(ti) 是基礎,既要千方百計挖掘可用空間,又要控製好租金成本,著力“擴容降本”。如景山街道利用騰退後的地鐵盾構空間打造美後肆時市民活動中心,廣外街道利用地下庫房建設廣外生活館。在形態上鼓勵打造一站式便民綜合服務設施,高低消費頻次業(ye) 態融合搭載。如海澱西三旗街道楓丹麗(li) 舍“鄰聚裏”,由街道提供用房、企業(ye) 出資建設運營,打造集聚小修小補、洗衣家政、開鎖配鑰匙等多項便民服務的社區e中心。
他表示,一刻鍾便民生活圈建設,是個(ge) 複雜的係統工程,要和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改造、騰退空間利用等城市治理一體(ti) 謀劃、統籌推進。政策集成與(yu) 創新是保障,部門之間協同聯動、政策同向發力,推動便民生活圈、養(yang) 老托育圈、文化休閑圈等“圈圈融合”,滿足市民高品質、多樣化消費需求。各方合力是關(guan) 鍵,希望“一刻鍾品質服務共建聯盟”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凝聚協會(hui) 、企業(ye) 、社區、居民的力量,共商共謀、共建共享。
本次沙龍北京青年報社與(yu) 建行北京市分行共同主辦,應邀前來的相關(guan) 協會(hui) 和社區代表、企業(ye) 代表就恢複和擴大消費、提升城市品質、推動高質量發展互相溝通交流,主辦方也發揮了“新聞+服務”的延伸功能。
郭文傑強調,便民生活圈建設是居民身邊的事,居民感知最直接,要多聽聽居民的“心裏話”“金點子”。
商務部流通業(ye) 發展司一級調研員任宏偉(wei) 指出,近年來,商務部推動便民生活圈建設,始終堅持“一個(ge) 中心、兩(liang) 個(ge) 圍繞”即堅持人民至上,堅持創建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一刻鍾便民生活圈,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恢複和擴大消費,指導各地按照缺什麽(me) 、補什麽(me) 的原則,問需於(yu) 民在前,方案規劃跟進,因地製宜,一圈一策推進,北京市便民生活圈工作有政策、有招法,成效突出。(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