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綠而行 山海相連天塹通
貴南高鐵全線開通運營
逐綠而行 山海相連天塹通(經濟新方位·重大工程一線)
8月31日,貴南高鐵全線正式開通運營。
在貴州貴陽和廣西南寧間建高鐵,有多難?
高山盤亙(gen) ,峻嶺縱橫——橋隧比高達90%,線路全長482公裏,甚至要在隧道裏架橋。
世界遺產(chan) 地,地球綠寶石——貴南高鐵須穿越多個(ge) 自然保護區,每一方渣土、每一棵綠植都不能隨意處置。
再難也得建。
貴南高鐵,沿線串起30多個(ge) 少數民族聚居區,結束多地不通高鐵的曆史,帶來新的發展空間。
從(cong) 勘探到通車,近10年時間,總投資超750億(yi) 元,這樣一項超級工程是如何建成的?
近日,記者跟隨貴南高鐵總體(ti) 設計負責人龍宗明、貴州段現場指揮長許為(wei) 農(nong) 、朝陽隧道總工程師王旭光的腳步,一探究竟。
總體(ti) 設計負責人龍宗明:
“設計方案曆經上千次改動,隻為(wei) 在發展與(yu) 保護間取得最佳平衡”
貴陽、南寧,西部陸海新通道上的重要節點。打通兩(liang) 地間的陸路交通通道,不僅(jin) 是地方經濟發展需要,更是西部陸海新通道主通道建設需要。
2014年,貴南高鐵勘探工作啟動。
翻看地圖,貴陽南寧間橫跨著貴州高原、苗嶺山脈,還有清水河、漳江等多條河流。一路山高穀深、溝壑縱橫,地形地貌複雜多變。
線路,是高鐵的跑道。地質條件如此複雜,選線至關(guan) 重要。
“一條高鐵線路的設計,安全可靠是底線,服務地方發展是目標。”來自中鐵二院的龍宗明說,第一步,要從(cong) 複雜地質中選出適合施工的路段。
“空、天、地”勘察新技術齊上陣。空,即利用衛星遙感等技術,解譯不良地質;天,即利用無人機等技術進行勘察設計,避開不良地質、不必要的工點;地,則是指通過地質羅盤、地麵激光雷達等技術了解地質參數。“高分衛星遙感解譯技術,大幅提高了不良地質的解譯精度和效率。”龍宗明說。
有了基礎資料、實現初步設計,線路具體(ti) 怎麽(me) 走,還得靠設計人員實地走訪。
龍宗明回憶,2015年9月,為(wei) 確定老百山隧道進出口,5人團隊在山溝裏摸索了好幾天,走野路、過小河、蹚積水,才最終選定隧道口位置。“482公裏的高鐵線路,我們(men) 一步步走過,沒有路就蹚出路。”兩(liang) 個(ge) 月,龍宗明和設計團隊成員從(cong) 起點走到終點。
設計中更難的是發展與(yu) 保護的平衡。
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縣,是世界自然遺產(chan) 地,被譽為(wei) “地球腰帶上的綠寶石”。“這裏自然保護區眾(zhong) 多,最優(you) 選擇是從(cong) 外圍繞過。”龍宗明說,然而為(wei) 了把旅遊資源效益最大化,讓高鐵更好促進沿線地方經濟發展,線路又需經過荔波縣。怎麽(me) 辦?
以隧代橋、以橋代路。經過1年反複論證,並通過環境影響專(zhuan) 題評估,荔波段線路才最終確定。
“我們(men) 整整花了3年時間,才確定整條線路方案。”龍宗明說,僅(jin) 貴州段就做了1675公裏的線路規劃,從(cong) 中選擇最適合的199.64公裏,“一條高鐵線路,設計方案曆經上千次改動,隻為(wei) 在發展與(yu) 保護間取得最佳平衡”。
設計方案盡最大可能途經更多交通基礎設施相對落後的地區,讓30多個(ge) 少數民族聚居區一步躍進高鐵時代。
貴州段現場指揮長許為(wei) 農(nong) :
“我們(men) 在最嚴(yan) 苛的環保要求下,建出了高標準的高鐵線路”
見到許為(wei) 農(nong) 時,貴南高鐵正在接受高速綜合檢測列車——“黃醫生”的檢驗。當天,車身塗裝成醒目黃色的列車,以385公裏的時速通過貴南高鐵貴州段,極限測試線路各項指標。
“對工程人而言,線路都像自己的孩子。這次檢驗,就像孩子參加高考。”來自滬昆客專(zhuan) 貴州公司的許為(wei) 農(nong) ,是貴州段現場指揮長。
在這位幹了40年的“老鐵路”看來,貴南高鐵最大的特點是綠色。
——“綠寶石裏穿個(ge) 洞”,貴南高鐵經受住了最嚴(yan) 苛的環保考驗。
2018年,貴南高鐵全線開工建設。九萬(wan) 大山一號隧道是許為(wei) 農(nong) 最關(guan) 注的工程之一。
一方麵,工程難度大。隧道洞身穿越9套地層、3條斷層、2條可溶岩與(yu) 非可溶岩接觸帶,上跨區域性暗河、下穿眾(zhong) 多溶岩窪地,容易出現突泥、湧水、塌方等現象。
“隧道出口7公裏範圍內(nei) 就分布了34個(ge) 溶岩落水洞,其中19個(ge) 對施工有威脅,1個(ge) 處於(yu) 隧道正上方。”許為(wei) 農(nong) 介紹,隧道單日最大湧水量達72萬(wan) 立方米,相當於(yu) 380個(ge) 標準遊泳池的蓄水量,風險極高。
另一方麵,環保要求更高。隧道挖出的渣土,必須運至15公裏外堆放;為(wei) 施工開挖的橫洞,必須回填、複綠,保持外貌一模一樣;供電站、牽引變電所也不能建在線路邊上,必須移至保護區外……
施工方專(zhuan) 門花費1000萬(wan) 元,建設3個(ge) 汙水處理站,以確保排放的廢水滿足環保要求。“每月僅(jin) 處理站的運營成本就高達10萬(wan) 元,但我們(men) 做到了廢水可循環使用,對環境無影響。”隧道施工單位中鐵十八局項目部副經理汪平說。
“我們(men) 在最嚴(yan) 苛的環保要求下,建出了高標準的高鐵線路。”許為(wei) 農(nong) 說。
——多花3800萬(wan) 元,隻為(wei) 將對生物的影響降到最低。
澄江雙線特大橋,穿越了廣西都安澄江國家濕地公園。這是一片保育區,生活著小鴉鵑、黑翅鳶等22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這些動物對噪聲、燈光反應特別敏感。
“我們(men) 專(zhuan) 門設計了聲光屏障,多花3800萬(wan) 元,隻為(wei) 將對公園內(nei) 生物多樣性的影響降到最低。”龍宗明介紹。實際施工中,施工單位還通過精算加大墩距、減少墩數的“環保等式”,科學加大橋梁跨度,保護了2291.94平方米濕地。
貴南高鐵沿線途經自然保護區10處,世界自然遺產(chan) 地2處、城市飲用水源13處、森林公園7處,施工過程做到零汙染、零破壞,是一條生態鐵路。
朝陽隧道總工程師王旭光:
“為(wei) 了這條隧道,我們(men) 的青春在這座大山裏度過”
“這條隧道是全線地質情況最複雜的超大富水岩溶隧道,非常不容易。”許為(wei) 農(nong) 建議記者一定要到朝陽隧道看看。
翻山越嶺近4小時,記者終於(yu) 來到了中鐵十二局貴南高鐵項目部。司機告訴記者,這裏本沒有路,是為(wei) 了挖隧道才專(zhuan) 門修的一條路。
朝陽隧道,全長12734米,斷層破碎帶和軟弱圍岩占全隧70%以上,具有135處施工風險。該山體(ti) 地下暗河、巨型溶洞溶腔縱橫交錯,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聯通,地質環境極為(wei) 複雜。
“朝陽隧道是名副其實的‘水簾洞’,10天就能排出一西湖的水。”來自中鐵十二局的王旭光說,更危險的是,隧道埋深超過432米。這就意味著,山體(ti) 內(nei) 的溶腔水,一旦在施工中被戳破,水體(ti) 在巨大山體(ti) 壓力下能噴射15米遠,中間夾雜的鵝卵石,會(hui) 像子彈一樣飛出來。
麵對高壓富水和岩溶地質難題,建設者們(men) 構建了“2橫洞+1斜井+2平導+1通風豎井+17橫通道”的隧道建設格局,通過構築超過1萬(wan) 米的排水坑道,解決(jue) 難題。
“我們(men) 2016年底進場施工,直到2022年5月才貫通。”王旭光說,“為(wei) 了這條隧道,我們(men) 的青春在這座大山裏度過。”
建設過程中,這樣的項目還有很多。貴南高鐵的建設,前後有超過10萬(wan) 人次參與(yu) 其中。
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我們(men) 期待著,貴南高鐵帶來更多遊客體(ti) 驗‘天然氧吧’,同時帶著茶葉走出大山,幫助茶農(nong) 增收致富。”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都勻毛尖茶製作技藝”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級傳(chuan) 承人孟榮芳說。
開通運營後,貴南高鐵通過貴陽鐵路樞紐與(yu) 上海至昆明高鐵、成都至貴陽高鐵、重慶至貴陽高鐵、貴陽至廣州高鐵等線路連接,通過南寧鐵路樞紐與(yu) 南寧至廣州高鐵,南寧至北海、防城港、崇左等北部灣城市群間的城際鐵路相連。
山海相連,融入全國高鐵網絡,西南民族地區交通大動脈打通了。(人民日報 記者 李心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