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楚天評】東湖評論:為民營企業擂響科技創新“進軍鼓”

發布時間:2023-09-04 15:43:00來源: 荊楚網

  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強大支撐。作為(wei) 創新發展的主力軍(jun) ,民營企業(ye) 既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ti) 係的重要主體(ti) ,也是集聚科技創新要素的重要載體(ti) 。8月28日,武漢市首次發布2023年“民營企業(ye) 科技創新50強”名單。據名單數據顯示,上榜的民營企業(ye) 營收總額1065.50億(yi) 元,同比增長4.70%,其中高新技術收入同比增長8.61%;利潤總額達199.58億(yi) 元,同比增長59.95%,稅後淨利潤總額為(wei) 178.19億(yi) 元,同比增長64.72%。這份沉甸甸的成績無疑成為(wei) 近年來武漢全市上下著力強化民營企業(ye) 發展實力、創新能力與(yu) 核心競爭(zheng) 力的生動寫(xie) 照。

  鼓勵支持民營企業(ye) 開展科技攻關(guan) ,為(wei) 民營企業(ye) 擂響科技創新“進軍(jun) 鼓”正當其時,大有可為(wei) 。民營企業(ye) 具有貼近市場、反應敏銳、機製靈活優(you) 勢,受市場競爭(zheng) 與(yu) 利潤導向雙重驅動下的創新意願強烈、創新幹勁充足。據統計,我國民營企業(ye) 集中了全社會(hui) 80%的國家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和90%的高新技術企業(ye) ,貢獻了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也發布了《關(guan) 於(yu) 實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近期若幹措施的通知》,支持民營企業(ye) 參與(yu) 重大科技攻關(guan) 並詳細列出由其牽頭攻關(guan) 的六大前沿科技領域任務。可見,讓民營企業(ye) 在我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扮演越來越積極、越來越活躍、越來越關(guan) 鍵的角色已成為(wei) 大勢所趨、政策所指、發展所向。

  擂響“進軍(jun) 鼓”,要下好政策服務“先手棋”。支持民營企業(ye) 在創新中擔當主力軍(jun) ,決(jue) 不能“口惠而實不至”,要用實實在在的好政策為(wei) 民營企業(ye) 創新發展保駕護航。一方麵要著力創建“矩陣式”科創支持體(ti) 係,從(cong) 資金分配、研發補貼、評獎評優(you) 、項目孵育、成果轉化等方麵,為(wei) 民營企業(ye) 提供一攬子精準化政策服務,積極推動國家科技創新資源向民營企業(ye) 傾(qing) 斜,真正把民營企業(ye) 當成“自己人”;另一方麵也要在解決(jue) 民營企業(ye) 融資難上多下功夫。通過拓寬各類融資渠道、創新金融工具、完善科技金融信貸服務、發揮政府投資杠杆作用等多管齊下、共同發力,改善科技型民營企業(ye) 金融生態環境,更好更準地滿足民營企業(ye) 科技創新金融需求。

  擂響“進軍(jun) 鼓”,要築牢知識產(chan) 權“保護牆”。保護知識產(chan) 權就是保護創新,作為(wei) 創新發展的關(guan) 鍵要素,知識產(chan) 權的價(jia) 值愈發凸顯。根據今年6月份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發布的《中國專(zhuan) 利密集型產(chan) 業(ye) 統計監測報告(2022)》顯示,2021年全國專(zhuan) 利密集型產(chan) 業(ye) 增加值達到14.30萬(wan) 億(yi) 元,比上年增長17.89%,占GDP的比重達到12.44%,較上年提高0.47個(ge) 百分點。因而,唯有持續在厘清知識產(chan) 權保護重點、完善知識產(chan) 權法規製度、加大知識產(chan) 權侵權違法行為(wei) 處罰力度、降低知識產(chan) 權維權成本等方麵做精、做實、做細,方能切實發揮知識產(chan) 權保護和激勵創新的“製度基石”作用,進一步提振民營企業(ye) 創新信心,從(cong) 而為(wei) 民營企業(ye) 創新求進塑造新優(you) 勢、注入新動能。

  擂響“進軍(jun) 鼓”,要搭好引才育才“鳳凰巢”。青年科技人才是科技創新發展的生力軍(jun) ,也是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想充分發揮青年科技人才在助推民營企業(ye) 科技創新發展中“挑大梁”“當主角”作用,就要在“培養(yang) 好”“留得下”上下功夫。數據顯示,武漢目前擁有本專(zhuan) 科學校83所,在校大學生總量超120萬(wan) 人,其中研究生數量達18.27萬(wan) 人,位居全國第三。因而,既要持續加大對高校作為(wei) 人才“蓄水池”的支持力度,鼓勵其瞄準國家前沿領域及民營企業(ye) 創新所需,有針對性地培養(yang) 青年科技人才,把科教優(you) 勢轉化為(wei) 創新優(you) 勢;同時也要將民營企業(ye) 科技人才納入到各級政府人才發展規劃,完善人才引進、服務保障、科創資源分配、成果轉化激勵等體(ti) 製機製建設,努力讓各類科技人才留得住、幹得好。

  擂響“進軍(jun) 鼓”,要做優(you) 營商環境“大文章”。營商環境,是市場主體(ti) 發展之基、創新之要。近年來,全國各地都在錨定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目標上接續發力。截止今年1月份,我國各類市場主體(ti) 數量達1.7億(yi) 戶;上半年全國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9279億(yi) 元。營商環境,隻有更好,沒有最好。接下來,一方麵要繼續做好促進企業(ye) 創新的“加減法”,推動減稅退稅降費走深走實,降低民營企業(ye) 製度性交易成本,用完善的宏觀調控體(ti) 係精準施策,滿足民營企業(ye) 創新需求;此外,要用好改革和法治兩(liang) 個(ge) 抓手,進一步拓寬民營企業(ye) 創新空間,最大限度為(wei) 民營企業(ye) 創新鬆綁減負,同時也要積極搭建各類創新橋梁、平台、中心、庫,強化科技型中小微民營企業(ye) 合作,讓民營企業(ye) 創新活力充分迸發。

  又見東(dong) 風浩蕩時,且乘東(dong) 風再揚帆。“民營企業(ye) 科技創新50強”名單公布當天,武漢市工商聯宣布成立科技創新委員會(hui) ,力求整合資源、匯聚力量、高效服務,強化企業(ye) 科技創新主體(ti) 地位,促進創新要素向企業(ye) 聚集,推動科技型中小微企業(ye) 發展壯大。功不唐捐,玉汝於(yu) 成。新時代新征程新賽道,民營企業(ye) 科技創新之路定會(hui) 在多方合力共促下披荊斬棘、行穩致遠。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