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曆經1000多年保存下來 珍貴的紙本真言在訴說哪些曆史?

發布時間:2023-09-06 14:56:00來源: 華西都市報

  散亂(luan) 的金箔、青綠色的紙本……正在展出的“漢字中國——方正之間的中華文明”展覽上,出土於(yu) 成都市群眾(zhong) 路唐墓、現藏於(yu)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的紙本真言,用文字和形式,印證了佛教文化在唐代的傳(chuan) 播與(yu) 變化。

  目前全國僅(jin) 存13例

  紙本由兩(liang) 種文字組成

  參與(yu) 群眾(zhong) 路唐墓發掘的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館員王瑾介紹,紙本真言並不像青銅器或是明代官窯瓷器那般名貴,但是因為(wei) 其很難保存,所以從(cong) 曆史價(jia) 值來說,是一件非常珍貴的文物。包括這一件紙本真言在內(nei) ,目前在全國範圍內(nei) ,也僅(jin) 有13例出土。

  “在另外12例紙本真言中,有與(yu) 這張紙本相似的曼陀羅圖像。例如陝西西安市三橋鎮出土的絹質經咒,就能為(wei) 紙本的複原提供很好的參考。”王瑾告訴記者,觀眾(zhong) 目前所看到的紙本,其實是一整張紙本最左邊的部分,大約占整個(ge) 紙本的三分之一。完整的紙本上,應當有一個(ge) 內(nei) 圓外方、對稱的曼陀羅圖像。

  而散亂(luan) 的金箔,原本應疊於(yu) 紙本的手繪方框之上,形成一個(ge) 正方形或是略微長方形的金色方框。這種圖案,是非常典型的、具有密教色彩的圖像。至於(yu) 紙本究竟是被誰裁剪成這樣,是否在墓主人請紙本真言的時候,已經是被裁剪好的模樣,人們(men) 已無從(cong) 得知。

  這一例紙本真言上的內(nei) 容由兩(liang) 種文字組成。首先是由楷體(ti) 漢字書(shu) 寫(xie) 的真言名稱,然後是以悉曇體(ti) 梵文書(shu) 寫(xie) 的真言內(nei) 容。其內(nei) 容是21種真言組成的集合體(ti) ,例如《十字佛頂真言》《一字頂輪王真言》《佛眼真言》等。“這種口誦真言的修行方式,也是當時的密教特別流行的修行方式。”王瑾介紹。

  墓主人為(wei) 30餘(yu) 歲女性

  真言藏於(yu) 空心銅臂釧中

  王瑾說,雖然紙本真言並不像青銅器那般名貴,但是因為(wei) 其材質的原因,尤其是在地下水位很高的成都平原,經曆一千多年還能保存下來,實屬難得。而這一例紙本真言能夠保存如此久,一是因為(wei) 紙本所出土的唐墓為(wei) 成都平原常見的唐代中晚期梯形磚室墓,並沒有遭受盜擾;第二個(ge) 原因就是其出土的時候,被放置在空心銅臂釧中,銅臂釧對紙本起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

  在發掘這座唐墓的時候,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曾對墓主人進行了人骨鑒定,結果顯示其為(wei) 一名30餘(yu) 歲的平民女性。臂釧,就是在唐代頗為(wei) 盛行的一種裝飾品。《說文解字》中記載:“釧,臂環也。”臂釧又稱“玉臂支”、臂環,就是戴在手臂上的裝飾品。紙本真言出土的時候,被從(cong) 右往左折疊起來,放置在銅臂釧的空心槽中。雖然這種方式對紙本上的金箔造成了一定的損壞,但也正是因為(wei) 這個(ge) 原因,紙本本身才沒有遭到更大的破壞。

  具有明顯成都特色

  體(ti) 現了密教世俗化的趨勢

  群眾(zhong) 路唐墓中出土的紙本真言,並不是四川首次發現藏於(yu) 飾品中的紙本真言,銅臂釧也不是唯一出土的裝置真言的飾物。1944年4月,四川大學考古學家馮(feng) 漢驥曾經在川大校園的一座唐墓中,發掘出一個(ge) 空心環狀銀鐲。銀鐲中藏有紙本的《陀羅尼經咒》,同時,紙本中還寫(xie) 有“成都府成都縣□龍池坊□□□近卞□□印賣咒本□□□……”等字。1999年,在西安三橋征集而來的空心環狀銅臂釧中,也疊裝了絹質《大隨求陀羅尼經咒》。

  王瑾說,密教盛行於(yu) 當時的西安、洛陽地區,後傳(chuan) 入成都平原。“唐代早期和中期時,密教的紙本真言形式是非常多樣的。但是我們(men) 在成都發掘的,形式卻相對固定化。”

  早期的臂釧並不是空心的形式。通過分析裝置器的製作工藝及形製特征,結合以往的發現,考古工作者發現這種空心環狀裝置器具有明顯的成都特色,其出現年代應相對較晚,是佩戴陀羅尼經咒這種祈禱方式自京畿地區傳(chuan) 入成都地區後,後者進行的改良。“這是因為(wei) 密教傳(chuan) 入成都平原以後,有了一定的發展,在結合當地特有的形式印刷真言後,又反向傳(chuan) 入了西安地區,對密教信仰的載體(ti) 產(chan) 生了一定影響。”

  這種影響同樣體(ti) 現在紙本真言的內(nei) 容中。“早期的紙本中,會(hui) 出現個(ge) 性化、定製化的內(nei) 容,比如說某某的紙本真言,又或是為(wei) 某某定製這種類似的內(nei) 容。但是經過發展以後,已經不太出現這些個(ge) 性化的內(nei) 容。”王瑾認為(wei) ,產(chan) 生這種變化的原因,是宗教在中國的世俗化發展趨勢:“剛傳(chuan) 入中國的佛教,流行於(yu) 官貴階級之中;到了唐代中晚期,尤其是安史之亂(luan) 以後,佛教便走上了世俗化、平民化的道路。”

  華西都市報-封麵新聞記者 劉可欣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