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打造曆史文化“金名片”

發布時間:2023-09-07 11:26:00來源: 經濟日報

  中辦、國辦印發的《關(guan) 於(yu) 在城鄉(xiang) 建設中加強曆史文化保護傳(chuan) 承的意見》提出,以係統完整保護傳(chuan) 承城鄉(xiang) 曆史文化遺產(chan) 和全麵真實講好中國故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故事為(wei) 目標,建立分類科學、保護有力、管理有效的城鄉(xiang) 曆史文化保護傳(chuan) 承體(ti) 係。城鄉(xiang) 曆史文化保護傳(chuan) 承體(ti) 係是以具有保護意義(yi) 、承載不同曆史時期文化價(jia) 值的城市、村鎮等複合型、活態遺產(chan) 為(wei) 主體(ti) 和依托,保護對象主要包括曆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傳(chuan) 統村落)、街區和不可移動文物、曆史建築、曆史地段,與(yu) 工業(ye) 遺產(chan) 、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灌溉工程遺產(chan) 、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地名文化遺產(chan) 等保護傳(chuan) 承共同構成的有機整體(ti) 。

  從(cong) 構建城鄉(xiang) 曆史文化保護傳(chuan) 承體(ti) 係的角度看,無論城鄉(xiang) 都應通過各種可能的方式展示所轄區域中曆史文化遺存的價(jia) 值。建設博物館之城就是促進城鄉(xiang) 曆史文化保護傳(chuan) 承的重要方麵,是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舉(ju) 措。對城市而言,通過對曆史街區、不可移動文物、曆史建築、曆史地段、工業(ye) 遺產(chan) 、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地名遺產(chan) 等曆史文化遺存的核心價(jia) 值展示,必然會(hui) 構成一個(ge) 城市尺度的巨大的博物館體(ti) 係。作為(wei) 當代社會(hui) 發展和現實生活的載體(ti) ,這一曆史文化價(jia) 值的表達和傳(chuan) 承體(ti) 係又與(yu) 現實生活密切地結合在一起,呈現出巨大的活力。建設博物館之城,能夠通過發掘和展示城市的曆史文化價(jia) 值,構建對城市連續的曆史、多樣的文化的闡釋體(ti) 係,加深人們(men) 對城市曆史文化的認知,並通過構建豐(feng) 富的藝術展示,打造曆史文化“金名片”,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推動博物館之城建設,不僅(jin) 僅(jin) 意味著在城市中建設更多新的博物館,更需整合城市現有曆史文化資源,充分將這些資源的價(jia) 值通過各種方式呈現出來,將整個(ge) 城市構建成一個(ge) 曆史、文化、藝術的呈現和表達體(ti) 係,營造出一個(ge) 整體(ti) 的、與(yu) 當代生活相融合的曆史文化環境與(yu) 氛圍。

  鼓浪嶼是一個(ge) 生動例子。2017年鼓浪嶼被列入世界遺產(chan) 名錄,在這個(ge) 被時任教科文組織總幹事伊蓮娜·博科娃稱之為(wei) “全球公民課堂”的1.8平方公裏的小島上,有由53個(ge) 作為(wei) 世界遺產(chan) 的構成要素形成的曆史文化價(jia) 值闡釋主線串連起的近900棟曆史建築和空間,形成了展示體(ti) 係。

  北京老城的實踐也值得關(guan) 注。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複的《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製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麵)(2018年—2035年)》指出,北京老城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偉(wei) 大見證,具有無與(yu) 倫(lun) 比的曆史、文化和社會(hui) 價(jia) 值,提出要加強老城空間格局保護,彰顯獨一無二的壯美空間秩序。在強調對文物、曆史文化街區、胡同、四合院等保護的同時,將這些曆史文化遺存串連成10條精品文化探訪線路,又在不同區域中構建由更多的線路串聯起來的曆史文化展示體(ti) 係。如什刹海地區在玉河—什刹海—護國寺—新街口精品線路的基礎上延伸出4條文化探訪線路,把區內(nei) 的文物保護單位、名人故居、博物館等聯係在一起。

  城市尺度的曆史文化展示需要緊扣中華文明的曆史文化價(jia) 值和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講好中國故事。例如,中軸線是北京十條精品文化探訪線路中最核心的一條,從(cong) 北端的鍾鼓樓,經過萬(wan) 寧橋、景山、故宮、端門、天安門及外金水橋、天安門廣場及建築群、正陽門、中軸線南端道路遺存到永定門,以及位於(yu) 中軸線兩(liang) 側(ce) 、緊鄰中軸線的太廟、社稷壇、天壇、先農(nong) 壇,組成了長達7.8公裏、覆蓋近6平方公裏區域的建築群,構成了一個(ge) 巨大的曆史文化闡釋體(ti) 係。北京中軸線基於(yu) 所展現的對城市秩序和國家禮儀(yi) 形態的構建,構成了對中華文明和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精神的獨特見證,其具有整體(ti) 性的建築布局、空間形態構成了傳(chuan) 統都城核心建築群的傑出範例,形成了獨特的城市曆史景觀,與(yu) 傳(chuan) 統信仰、社會(hui) 發展狀況、影響世界的重大曆史事件的聯係構成其核心價(jia) 值。以北京中軸線為(wei) 中心的老城核心區擁有大量博物館,中軸線的價(jia) 值闡釋影響了整個(ge) 北京老城區各文物保護單位、博物館的展陳和價(jia) 值闡釋。

  推動博物館之城建設需采用多樣和綜合的方法展現反映地方曆史和文化特征的核心價(jia) 值,構建針對這一價(jia) 值的展示體(ti) 係。《關(guan) 於(yu) 在城鄉(xiang) 建設中加強曆史文化保護傳(chuan) 承的意見》為(wei) 這種價(jia) 值的闡釋指明了方向。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呂舟係清華大學教授、國家遺產(chan) 中心主任,中國文物學會(hui) 副會(hui) 長,住建部科技委曆史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專(zhuan) 委會(hui) 主任委員)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