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感衛星、北鬥基站、深空探測……中國航天不斷探索新高度
央視網消息:巡天望遠鏡讓我們(men) 更好地看清宇宙,而衛星遙感技術則能讓地球人更好地看清自己。今天(9月17日)12時1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九號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是長征係列運載火箭第488次飛行。
數百顆在軌遙感衛星守護“美麗(li) 中國”
衛星遙感技術以衛星為(wei) 平台,搭載多種傳(chuan) 感器對地球表麵進行觀測,以獲取地麵的水、植物、土地、大氣等一係列生態環境狀況。
近幾年,通過衛星遙感技術,我們(men) 可以從(cong) 太空的視角越來越多地欣賞到地球的各種美景,在這背後是我國遙感衛星陸續實現了多項突破。中國國家航天局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在軌穩定運行的300千克以上的衛星有300餘(yu) 顆,居世界第二位。在軌遙感衛星200餘(yu) 顆,實現了16米分辨率衛星數據1天全球覆蓋。
我國北鬥基站首次在西沙海域投入使用
國產(chan) 高分衛星的“眼睛”可以為(wei) 船舶指明方向。近日,我國西沙北礁燈塔和浪花礁燈塔完成了北鬥船舶自動識別係統岸基基站的新建工作。兩(liang) 座北鬥基站首次在西沙海域正式投入使用,解決(jue) 了我國船舶自動識別岸基係統在該海域的覆蓋盲區問題。
據了解,兩(liang) 座基站采用我國自主研發的北鬥定位係統,基站的船舶自動識別係統數據均接入我國船舶自動識別係統岸基係統,使用北鬥衛星通信技術進行數據傳(chuan) 輸。為(wei) 三沙船舶航行監管、島礁生態保護等方麵提供有力支撐,為(wei) 南海船舶航行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導助航服務。
深空探測公布新規劃 探月探日再進一步
從(cong) 仰望到追逐,從(cong) 理想到現實,一個(ge) 又一個(ge) 中國印記留在星辰大海。未來,中國航天人的目標還要聚焦深空。
近日,第十屆航天技術創新國際會(hui) 議正在上海舉(ju) 行,航天專(zhuan) 家表示,2026年即將發射“羲和二號”探日衛星,計劃開啟我國太陽立體(ti) 探測時代,發射後將探索太陽活動區磁場的起源、演化和研究太陽爆發對地球的影響。
除了對太陽的探索之外,我國探月工程也在穩步推進中。今年,我國宣布中國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登月階段任務已啟動實施,2030年前實現載人登月科學探索,未來中國人建設的月球科研站、能長期駐留的月球基地,都值得我們(men) 期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