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經濟作引擎 湖南沅陵玩轉水“魔方”
中新網懷化9月17日電 題:清涼經濟作引擎 湖南沅陵玩轉水“魔方”
作者 劉雙雙 楊湘徽 鄧霞
一個(ge) 縣境內(nei) 有911條溪河是怎樣的場景?
溪水潺潺,河水如碧,沈從(cong) 文曾描述此地“美得讓人心痛”。它就是湖南沅陵,擁有借母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五強溪國家濕地公園、沅陵國家森林公園三張“國字號”綠色名片。
曾經,這裏因水路繁盛千年,成為(wei) 整個(ge) 湘西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如今,這座未通鐵路的縣城充分挖掘水的潛在價(jia) 值,再次因水而興(xing) 。
護好天然之水 借清涼經濟吸引遊客
近幾年,戶外旅行呈火熱趨勢,曾經被遺忘在角落的自然寶藏逐漸成為(wei) 戶外達人眼中的新網紅,湖南沅陵的借母溪便是其中之一。
初到借母溪的驢友驚奇地發現,其山水保持著原生態的美,自然植被多種多樣,人在溪中溯,如在畫裏遊,這裏很快便有了“湖南九寨溝”的美譽。在戶外達人眼中,借母溪是一個(ge) 集徒步、溯溪、探洞、攀岩、速降、漂流等多種戶外活動於(yu) 一體(ti) 的天然運動場。
沅陵通過考察發現,借母溪是個(ge) 不可多得的動植物基因庫,堪稱自然寶藏。境內(nei) 有國內(nei) 海拔最低的常綠闊葉林,有國內(nei) 分布海拔最低且麵積最大的桂花群落,有國內(nei) 分布海拔最低的伯樂(le) 樹群落,聚集著近2368種不同的植物。保護區工作人員表示,每年的四月中旬,借母溪成片的珙桐花便會(hui) 如約綻放,如同一群群鴿子在空中飛翔。
除了珍稀植物,借母溪境內(nei) 有脊椎動物242種,其中有白頸長尾雉、林麝、白冠長尾雉、大靈貓、小靈貓、穿山甲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沅陵對於(yu) 這樣的天然饋贈,選擇了保護性開發,從(cong) 護水到護林,都嚴(yan) 格執行生態保護主體(ti) 責任製。當地建設巡護步道,實行精準分區管控,並積極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世界環境日”“環境教育公眾(zhong) 開放日”“生態保護日”宣傳(chuan) 活動,不斷增強大眾(zhong) 生態環境意識,提升保護區居民保護意識。通過多年的環境資源保護,借母溪森林覆蓋率由原來的89%提升至93%以上。
在保護好自然生態的同時,沅陵將借母溪國家級保護區成功創建為(wei) “湖南省環境教育基地”和“湖南省科普基地”。這種以自然科普帶動戶外旅行的模式達到了自然保護、科普教育與(yu) 旅遊創收的三贏。
建好遊樂(le) 之水 魚鱗壩打開村民的創收之閥
為(wei) 守護境內(nei) 911條溪河,沅陵多次開展“清河淨灘”專(zhuan) 項行動,自2022年以來,共組織河道保潔員、民間河長、“河小青”、誌願者等開展“清河淨灘”行動123次,清理河麵及河岸垃圾1110噸。
同時,沅陵全麵推動河長製,現設有民間河長280多人,通過河長領治、部門聯治、流域同治、全民共治,一河一策,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常態化守護好一江碧水,使全縣真正實現了“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小目標,也有下一步的資源變現。
對於(yu) 有著獨特自然優(you) 勢的溪湖河流,沅陵縣選擇保護性開發;對於(yu) 其他河流,沅陵縣沿線村鎮則嚐試遊樂(le) 性開發。
2022年6月,在距離沅陵縣城30多公裏、通往借母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明溪口村,親(qin) 子涉水互動網紅魚鱗壩建成營業(ye) ,迅速成為(wei) 該縣夏季最火的網紅打卡地,吸引了15萬(wan) 多人次遊客前來打卡,明溪口村集體(ti) 經濟收入從(cong) 2021年的8萬(wan) 元增長到2022年的52.6萬(wan) 餘(yu) 元,同比增長558%。
魚鱗壩建成後,明溪口村進一步引進外地資本,不僅(jin) 建設了露營基地、燒烤野炊長廊、房車休閑基地、經營性農(nong) 家樂(le) 山莊等配套設施,還開辟了3公裏徒步穿越體(ti) 驗區和13畝(mu) 親(qin) 子體(ti) 驗農(nong) 耕研學基地,並與(yu) 鄰村合作共建漂流項目,實現互惠共贏。遊客來到魚鱗壩,可玩水,體(ti) 驗露營、野奢帳篷酒店,品農(nong) 家菜肴,單一的水上娛樂(le) 項目變得豐(feng) 富有趣。
據介紹,明溪口村項目完全建成後,村集體(ti) 經濟產(chan) 業(ye) 年經營性收益可達200萬(wan) 元。水上娛樂(le) 項目的開發還帶動了周邊5個(ge) 村的餐飲服務業(ye) 發展,有機蔬菜基地也迎來發展之勢,解決(jue) 了當地100多名村民就近創業(ye) 就業(ye) 。
清涼之水,正在成為(wei) 沅陵鄉(xiang) 村的一個(ge) 創業(ye) 支點,撬動鄉(xiang) 村遊的多個(ge) 產(chan) 業(ye) 發展。
開發文旅之水 串起古城文化之精魂
沅陵911條溪河中,以酉水為(wei) 美景之最。酉水,作為(wei) 沅水最大支流,發源於(yu) 武陵山區,流至沅陵段的河水四季綠如寶石,清如碧空。酉水兩(liang) 岸有中國現存最古老的佛學院——龍興(xing) 講寺、王陽明辰州講學的虎溪書(shu) 院、被譽為(wei) 秦朝“藏書(shu) 館”的二酉山等景點,還傳(chuan) 承著傳(chuan) 統龍舟賽、辰州儺(nuo) 戲、沅陵山歌等民間習(xi) 俗。
從(cong) 自然到人文,沅陵可說是手捧文化珍寶,隻是過去這些珍寶“散落民間”,遊客很難一一發現。如何讓這些珍寶“串珠成鏈”,推介給全世界,沅陵想到了水。
9月22日至23日,第二屆懷化市旅遊發展大會(hui) 將在沅陵縣拉開帷幕。沅陵在對各個(ge) 重點景區提質改造的同時,也引入了新的畫舫船,推出水上旅遊線路。
遊客坐船便能輕鬆抵達龍興(xing) 講寺與(yu) 虎溪書(shu) 院、二酉山、借母溪等景點,體(ti) 驗“心學悟道”“書(shu) 山朝聖”“清溪山居”的文旅魅力,這也將構成沅陵文化旅遊發展的“金三角”。
屆時,遊客還可在龍興(xing) 講寺看辰河高腔表演;在酉水畫廊體(ti) 驗辰河女人演藝、從(cong) 文碼頭演藝、排工號子演藝、十排樓九子勵誌演藝、烏(wu) 篷船鸕鶿演藝、龍舟鬧江演藝、借母溪千塘灣山歌號子等民俗文化。
通過一條船,沅陵用“景區+旅遊+文化演藝”的方式,實現文化與(yu) 旅遊的高度融合,讓遊客深切感受沅陵自然及文化的多重魅力。
夜晚,靜靜的河水將變為(wei) 巨大的水幕,用聲、光、電講述“盤古開天”“二酉藏書(shu) ”“二龍戲珠”“馬援征蠻”“碣灘貢茶”“龍舟競渡”等曆史文化故事。
為(wei) 做活“水生態、水文化、水經濟”,沅陵計劃著力打造文化休閑體(ti) 驗精品線路、山水休閑度假精品線路、研學遊精品路線,並利用借母溪周邊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和毗鄰張家界的地理優(you) 勢,建設借母溪五星級旅遊溫泉酒店、借母溪森林水世界。
林則徐曾在沅陵留下詩句“一縣好山留客住,五溪秋水為(wei) 君清。”曾經的酉水正在激活沅陵的文旅資源,生態文旅融合發展漸入佳境。
據介紹,沅陵現有湖南借母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五強溪國家濕地公園、沅陵國家森林公園、沃溪國家礦山公園、明中村國家曆史文化名村5張國字號品牌,4個(ge)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辰州儺(nuo) 戲”“沅陵傳(chuan) 統龍舟賽”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項目,19個(ge) 中國傳(chuan) 統村落,借母溪生態旅遊示範區、五溪湖風景名勝區等省級名片,1個(ge) 湖南省曆史文化名村。
接下來,沅陵將利用豐(feng) 富的水資源,舉(ju) 辦大型筏釣賽事,大力發展休閑體(ti) 育旅遊、探險旅遊、徒步穿越、極限運動、民族體(ti) 育等體(ti) 育運動項目,爭(zheng) 取2023年打造2至3個(ge) 精品賽事,推進農(nong) 旅融合發展。
這些文旅資源是沅陵發展的底氣,也是縣城旅遊開發的引擎,而“兩(liang) 江三岸十裏畫廊”濱江風光帶的建設,成功將縣城旅遊資源融合,形成“底色是古色、主色是綠色、紅色是點綴”的發展格局。
自然之水,搖身一變,成了湖南沅陵高質量發展的水“魔方”。(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