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綠電好風光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zheng) 於(yu) 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zheng) 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2020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xi) 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hui) 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中,鄭重闡明的中國立場、作出的莊嚴(yan) 承諾。為(wei) 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國正在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如今三年過去了,成效如何?
新疆東(dong) 部的天山南北,藍色光伏電板一望無際。
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第十三師新星市發改委主任龍剛:“我們(men) 新星市光伏和風電的裝機總容量達到了240萬(wan) 千瓦,2022年風電和光伏總發電量是38億(yi) 度電,相當於(yu) 減排二氧化碳300萬(wan) 噸左右。”
風和光,也是資源,而我國西北地區的風光資源稟賦,得天獨厚。到2025年,我國西北地區風電和光伏裝機占全國總裝機比例將分別達到28%和29%左右。
龍剛:“風光的優(you) 勢主要體(ti) 現在發電的小時數上,光伏平均能達到年均1800小時左右,在全國屬於(yu) 最高的。光伏發電受影響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參數就是光的輻射量指標,哈密這個(ge) 區域剛好是一個(ge) 綜合優(you) 勢最強的,可以做到風光同場,從(cong) 而達到了畝(mu) 均效益的最大化。”
2021年,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著重提出要大力發展新能源,到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超過12億(yi) 千瓦。隨著風電光伏裝機容量的不斷擴大,新的輸電幹線也在不斷建成。
國網哈密供電公司調控室主管王崇安:“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先後建成了外送四通道,從(cong) 昌吉到安徽皖南,從(cong) 哈密到河南鄭州,哈密到敦煌和哈密到沙洲,累計外送電量是6886億(yi) 千瓦時,其中綠電約占1960億(yi) 千瓦時,每三度電就有一度是綠電。”
新星市是我國最年輕的縣級市之一,成立於(yu) 2021年。近幾年,隨著風電、光伏、儲(chu) 能、綠色氫能產(chan) 業(ye) 迅速崛起,吸引了一大批產(chan) 業(ye) 項目落地,形成了一批千億(yi) 級產(chan) 業(ye) 集群。
龍剛:“近兩(liang) 年總書(shu) 記兩(liang) 次到新疆視察,特別是這次到新疆又專(zhuan) 門提到了要發揮新疆的資源稟賦優(you) 勢、區位優(you) 勢和產(chan) 業(ye) 基礎,打造具有新疆特色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這兩(liang) 年新星市引來了很多這樣的大項目,要求所有項目都要配至少50%的綠電,在現有電價(jia) 基礎上還可以降三到五分錢的用電成本,所以我們(men) 的電力窪地已經基本形成了。”
2021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guan) 於(yu) 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中提出,要“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海洋能、地熱能等,不斷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
清華大學核能與(yu) 新能源技術研究院教授張希良:“碳達峰、碳中和是黨(dang) 中央統籌國際國內(nei) 兩(liang) 個(ge) 大局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決(jue) 策,氣候變化是人類生存最大的威脅,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中國就要作出應有的貢獻。從(cong) 國際方麵,低碳、零碳產(chan) 品產(chan) 業(ye) 的競爭(zheng) 是非常關(guan) 鍵的,如果中國在這種新的技術貿易經濟格局中立於(yu) 不敗之地,必須要發展低碳、零碳、負碳技術,要發展這樣的產(chan) 業(ye) 。”
可再生能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綠色低碳能源,對於(yu) 改善能源結構、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經濟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在我國西北這樣風光資源富集的地區,已經開始實現能源消費和生產(chan) 協同轉型,進而實現能源消費清潔化、低碳化。新星市正在利用富集的可再生能源,建設三個(ge) 大型的氫能產(chan) 業(ye) 項目。綠氫,是使用風光等可再生能源通過電解水製氫的方式製造氫氣,生產(chan) 過程中完全沒有碳排放,是未來綠色能源革命的主力軍(jun) 。
龍剛:“現在所有工業(ye) 大項目全部要配50%到70%的綠電,以期最早能實現碳達峰。基於(yu) 現有的新能源大力發展氫能產(chan) 業(ye) ,經過專(zhuan) 家測算,未來可能再配備100萬(wan) 噸的氫能,就會(hui) 在區域基本實現產(chan) 業(ye) 的碳中和,再配備200萬(wan) 產(chan) 能,能夠在區域實現整體(ti) 的碳中和戰略。”
2022年,我國太陽能光伏產(chan) 業(ye) 新增裝機規模8741萬(wan) 千瓦,再創曆史新高。光伏製造業(ye) 規模同樣創曆史新高,製造端總產(chan) 值突破了1.4萬(wan) 億(yi) 人民幣,光伏產(chan) 品出口超過了512億(yi) 美元。十年來,中國的可再生能源在經曆了規模化發展階段之後,正大踏步邁向高質量躍升發展新階段。從(cong) 西北大漠戈壁到東(dong) 南沿海,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都是突飛猛進。
明陽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張傳(chuan) 衛:“18兆瓦的風機葉輪直徑可以達到290米,它轉一圈就可以發到60度電,一年下來可以發1億(yi) 度電,覆蓋10萬(wan) 個(ge) 家庭用電,減少7萬(wan) 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16兆瓦到18兆瓦海上風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先進的海上風機,是真正的海上“巨無霸”,全身裝有1700個(ge) 傳(chuan) 感器,以保證風機在超強台風等惡劣環境下安全、穩定、高效運行。
短短十年,中國已經成為(wei) 全球海洋能利用的主要推動者,不僅(jin) 海上風電從(cong) 灘塗走向遠海,潮流能、漂浮式波浪能技術也世界領先。僅(jin) 僅(jin) 40多年,我國可再生能源實現了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小到大,無論是裝機容量還是產(chan) 品設備的產(chan) 能產(chan) 量都位居世界前列。
張傳(chuan) 衛:“意大利第一個(ge) 海上風電是我們(men) 提供的設備,日本第一個(ge) 漂浮式風機和第一個(ge) 海上風電是我們(men) 提供的技術和裝備,菲律賓、越南、東(dong) 南亞(ya) 幾乎海上和陸上風電的70%是來自於(yu) 中國的裝備製造。我們(men) 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風機製造國,全球太陽能的80%、風電的四分之一左右來自於(yu) 中國製造的技術和裝備,極大推動了這些國家在低碳、去碳和綠色發展中占有主導和推動的作用。”
2022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容量達到了2.95億(yi) 千瓦,增長9.6%。其中,中國是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新增裝機容量的最大貢獻者,占全球新增裝機容量的51.7%。中國生產(chan) 的光伏組件、風力發電機、齒輪箱等關(guan) 鍵零部件,占全球市場份額的70%。
2022年全國風電發電量達到7624億(yi) 千瓦時,平均利用率96.8%,持續保持了較高水平。而比起風電、光伏的快速崛起,水電則繼續保持了傳(chuan) 統的優(you) 勢。
去年底,白鶴灘水電站全麵建成投產(chan) ,金沙江下遊及長江幹流上的6座巨型梯級水電站——烏(wu) 東(dong) 德、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三峽、葛洲壩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潔能源走廊”。
中國三峽集團黨(dang) 組書(shu) 記、董事長雷鳴山:“我們(men) 把它叫作世界規模最大的綠色能源走廊,整個(ge) 裝機加起來7169.5萬(wan) 千瓦,每年的發電量可以達到3000億(yi) 千瓦時,減少碳排放將近1億(yi) 噸。首先從(cong) 量上講,為(wei) ‘雙碳’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綠色能源數量,為(wei) 東(dong) 南沿海地區、為(wei) 長三角、為(wei) 灣區提供重要的綠色電能。”
這個(ge) 全世界最大的梯級電站群,為(wei) 我國南方地區特別是東(dong) 部沿海地區提供著安全穩定的能源保障。
從(cong) 三峽大壩70萬(wan) 千瓦機組的技術引進、消化和吸收,到白鶴灘100萬(wan) 千瓦單機的全國產(chan) 化,中國的大壩建造和機組設計製造技術領跑世界,再到如今風光水的綜合開發利用,三峽集團已經成為(wei) 世界上發電量最大的可再生能源集團。
2022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全社會(hui) 用電量的31.6%,“十四五”期間,將達到全社會(hui) 用電量的33%,2030年進一步提升到36%以上。截至2023年上半年,全國可再生能源裝機達到13.22億(yi) 千瓦,同比增長18.2%,曆史性超過煤電。
張希良:“能源要進行轉型,一個(ge) 方麵是要提高能效,盡量降低能源的使用量,節約能源;第二個(ge) 是能源結構的轉變,用可再生能源和核能替代煤、石油、天然氣這種化石能源;第三個(ge) 叫電氣化,工業(ye) 要電氣化、交通要電氣化,從(cong) 這個(ge) 角度看確實是可再生能源發展拉動了下遊產(chan) 業(ye) 的發展。”
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發布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落後於(yu) 美國,而到2021年底,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已經是美國的3倍。2022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相當於(yu) 減排二氧化碳約22.6億(yi) 噸,出口的風電光伏產(chan) 品可為(wei) 其他國家減排二氧化碳約5.7億(yi) 噸,合計28.3億(yi) 噸,為(wei) 我國清潔低碳轉型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了巨大貢獻。
過去十年,我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2%的經濟增長,單位GDP能耗比2012年下降40%,我國非化石能源占比相比2012年提高7.8個(ge) 百分點,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相比2012年下降了40.1%。綠色發展、綠色轉型正在引領發展方式、生產(chan) 方式的變革,這是一個(ge) 高質量發展、綠色低碳發展的更好的未來。
隨著新能源開發利用規模逐步擴大,能源係統形態加速迭代演進,中國已逐步從(cong) 新能源利用大國向新能源技術強國、新能源產(chan) 業(ye) 強國邁進。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是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統籌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jue) 策,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nei) 在要求。碳達峰碳中和不僅(jin) 是中國承諾、中國態度,也是中國為(wei) 世界作出的中國樣本。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