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牢校園金融反詐“銅牆鐵壁”
電信金融詐騙如何識別,虛擬貨幣交易有哪些危害,收到假幣應該怎樣正確處理……9月“開學季”,豐(feng) 富多彩的金融反詐課程正在各地校園舉(ju) 行。
在山東(dong) ,9月8日,濰坊銀行聯合奎文公安分局反詐中心走進濰坊職業(ye) 護理學院,在新生軍(jun) 訓的同時開展“開學第一課,遠離賭與(yu) 詐”活動。濰坊銀行組建以骨幹員工和校園誌願者為(wei) 主體(ti) 的反詐宣傳(chuan) 隊,從(cong) 什麽(me) 是電信詐騙、常見形式、識別防範和補救措施四個(ge) 方麵進行宣講,深入淺出地講解詐騙防範提示和應對策略,提醒同學們(men) 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警惕。
在廣東(dong) ,9月15日,中國銀行肇慶端州支行在肇慶學院開業(ye) ,該網點推出高校金融服務體(ti) 驗區,設有“大學生行長直播間”、出國留學跨境金融服務專(zhuan) 區、個(ge) 人創業(ye) 貼息貸款和個(ge) 人經營貸款服務專(zhuan) 區等,為(wei) 學院師生提供專(zhuan) 業(ye) 的金融服務。中行工作人員介紹,目前中行廣東(dong) 省分行有近10家教育特色網點,為(wei) 高校學生提供留學貸款、青春E貸等金融產(chan) 品,宣傳(chuan) 普及金融知識和防詐騙技巧,同時,銀行建立高校校園公益平台,將金融服務網點與(yu) 學生業(ye) 務實踐基地深度融合。
在上海,9月26日,多家金融機構走進複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以及傅雷小學、尚美中學等中小學,開展“金融進校園”活動,為(wei) 學生普及金融知識、提供反詐教育。國家金融監管總局上海監管局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金融反詐宣講進校園,就是想讓學生們(men) 在入學之初就養(yang) 成防範意識,認知和抵製不良行為(wei) 。
當前,正值四部門聯合啟動的2023年“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教育宣傳(chuan) 月”活動進行之時,多地金融監管部門明確要求轄內(nei) 機構積極做好校園金融服務,提供全方位、多渠道的金融支持,讓學校學生“安心”、讓廣大家長“放心”。
“銀行業(ye) 在推進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李一帆分析,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我國銀行業(ye) 機構總資產(chan) 為(wei) 406.25萬(wan) 億(yi) 元,占金融業(ye) 機構總資產(chan) 比重超90%,在金融業(ye) 中的重要性越發突出。近年來,銀行業(ye) 深入落實“金融為(wei) 民”理念,多措並舉(ju) ,消費者權益保護宣教力度不斷加大。與(yu) 此同時,盡管銀行推進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定問題。
李一帆認為(wei) ,未來銀行業(ye) 要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水平,不斷鞏固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質效。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提醒,在校學生當前尤其要注意防範以網絡為(wei) 載體(ti) 的新型金融詐騙。伴隨近年來互聯網金融業(ye) 務高速發展,校園新型詐騙呈多發趨勢,且更具有欺騙性和針對性。比如,以贈送“遊戲皮膚、粉絲(si) 福利”為(wei) 誘餌,往往從(cong) 福利引誘發展為(wei) 恐嚇威脅,有不少案例出現脅迫未成年人獲取家人手機驗證碼和個(ge) 人信息的情形,學生和家長都需加強防範。
現實中,金融反詐不僅(jin) 需要加強對學生的金融知識教育,同時還需要讓廣大的學生家長提高反詐意識。金融反詐教育需要覆蓋更廣泛的群體(ti) ,讓更多的人學會(hui) 防範新型詐騙手段,築牢反詐防線,不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多家金融機構表示,未來將持續加強銀校合作,聚焦校園特定金融需求,為(wei) 師生提供優(you) 質高效的金融服務,同時與(yu) 公安、學校等共同營造濃厚的反詐防騙氛圍,進一步築牢校園金融防範詐騙的“銅牆鐵壁”。(經濟日報 記者 陸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