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亞運會)從亞運看奧運:理性看待中國軍團的201金
中新社杭州10月8日電 (記者 王祖敏)在第三次於(yu) 家門口舉(ju) 辦的亞(ya) 運會(hui) 上,中國代表團再次實現突破,首次在單屆亞(ya) 運會(hui) 上金牌總數超過200枚。
僅(jin) 從(cong) 亞(ya) 運成績來看,中國軍(jun) 團無疑遞交了一份完美答卷。這份優(you) 異成績得益於(yu) 中國軍(jun) 團多點開花、全麵豐(feng) 收。
無論是在跳水、乒羽、體(ti) 操、射擊等中國傳(chuan) 統優(you) 勢項目上,還是在賽艇、皮劃艇、田徑、遊泳等在亞(ya) 洲占有優(you) 勢的金牌大戶上,中國隊不僅(jin) 繼續穩坐亞(ya) 洲霸主之位,且形成了對金牌的席卷之勢,中國隊在這些項目上的金牌數占中國代表團金牌總數的六成左右。
在拳擊、自行車、跆拳道、網球等潛力項目上,中國隊將一些項目賽前爭(zheng) 金的不確定性變成了賽後奪冠的確定性。在馬術、摔跤、空手道、克柔術等弱項上,中國隊“虎口拔牙”,均有金牌進賬。
在巴黎奧運新增項目滑板、霹靂舞和攀岩項目上,中國隊成績喜人。其中,中國滑板獲得全部4個(ge) 項目的3枚金牌,攀岩以2金2銀2銅成為(wei) 最大贏家,霹靂舞獲得女子組冠軍(jun) 。
在深受大眾(zhong) 喜愛的電子競技、武術、龍舟、橋牌、圍棋、象棋和國際象棋等項目上,中國隊更是收獲頗豐(feng) ……
更讓人欣喜的是,在這201枚金牌背後,是中國體(ti) 壇新勢力的崛起——“00後”漸成棟梁之材,不少“03後”“04後”甚至“09後”登上了最高領獎台。
但麵向巴黎奧運會(hui) ,還需理性看待為(wei) 中國代表團刷新紀錄的201金。
首先,為(wei) 展示亞(ya) 洲體(ti) 育的獨特魅力,杭州亞(ya) 運會(hui) 設立了多個(ge) 非奧運會(hui) 項目,如圍棋、象棋、國際象棋、橋牌、電子競技、武術、龍舟等,這些項目共產(chan) 生近90枚金牌,占本屆亞(ya) 運會(hui) 481枚金牌的近20%,中國隊在這些項目上獲得了逾30枚金牌。
其次,本屆亞(ya) 運會(hui) 上的一些奧運大項出現“增肥”現象,如產(chan) 生33枚金牌的射擊,奧運會(hui) 隻有15項;奧運會(hui) 上產(chan) 生35金的遊泳,本屆亞(ya) 運會(hui) 共派發41金。
跳水、乒乓球、羽毛球、舉(ju) 重等多個(ge) 中國隊的優(you) 勢項目,本屆亞(ya) 運會(hui) 的比賽小項都超過巴黎奧運設項,中國隊在這些非奧小項上,也有不少金牌進賬。
第三,多項亞(ya) 運金牌成績與(yu) 世界水平有差距。中國賽艇、皮劃艇在亞(ya) 洲占有絕對優(you) 勢,此番分別席卷11枚和12枚金牌。但因亞(ya) 洲整體(ti) 水平較低,中國隊的部分金牌項目仍難以與(yu) 世界強隊抗衡。
類似情形也出現在遊泳、田徑這兩(liang) 個(ge) 金牌大戶上。如葛曼棋在本屆亞(ya) 運會(hui) 上以11秒23獲得田徑女子100米金牌,但在東(dong) 京奧運會(hui) 上,作為(wei) 首次闖入奧運會(hui) 女子100米半決(jue) 賽的中國選手,葛曼棋跑出11秒22,卻未能進入決(jue) 賽。
第四,部分優(you) 勢項目受到衝(chong) 擊。中國隊的兩(liang) 名舉(ju) 重奧運冠軍(jun) 李發彬和諶利軍(jun) ,在獲得金牌後都感歎“太難了”,因其奪冠主要是因為(wei) 對手失利。在乒乓球、羽毛球、體(ti) 操、射擊等項目上,中國隊在部分小項上受到威脅。
此外,東(dong) 道主“紅利”不可小視。在家門口舉(ju) 辦的亞(ya) 運會(hui) ,大大增強了中國選手的自信心和求勝欲。而熟悉的環境,適應的氣候和飲食,以及現場觀眾(zhong) 、甚至是親(qin) 朋好友的加油助威,都對選手的競技狀態和現場發揮有著良好促進作用。
因此,在曆屆綜合性大賽中,東(dong) 道主成績大幅增長成為(wei) 慣例。這也從(cong) 另一側(ce) 麵說明,當我們(men) 在看待本屆亞(ya) 運會(hui) 中國代表團的201枚金牌時,需持有更為(wei) 理性的眼光和審慎的態度。
值得一提的是,備受外界關(guan) 注的中國男女足和中國男籃均無緣成為(wei) 201金中的一份子,這或許是中國代表團在杭州亞(ya) 運會(hui) 上的最大遺憾。
當杭州亞(ya) 運落下帷幕,巴黎奧運的到來已不足300天。麵向奧運“大考”,杭州亞(ya) 運給中國軍(jun) 團帶來的最大收獲當不是201枚金牌,而是這些金牌給出的啟示,以及那些失落金牌敲響的警鍾。(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