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G20看近年全球經濟治理演變態勢
盧鋒
東(dong) 南亞(ya) 金融危機後應運而生的G20在1999年創建之初是部長級國際經濟對話協調機製,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後提升成領導人峰會(hui) 機製,十五年來成為(wei) 世界經濟最重要的對話合作論壇。隨著全球政治經濟形勢演變,近年G20多邊合作麵臨(lin) 新困難。突出表現是俄烏(wu) 衝(chong) 突爆發後是否將這個(ge) 地緣政治議題導入G20議程引發分歧爭(zheng) 端。俄烏(wu) 衝(chong) 突同樣影響到2022年G20領導人峰會(hui) 。除俄烏(wu) 衝(chong) 突影響外,印度也利用今年擔任G20輪值主席國身份搞小動作。另外近年美西方國內(nei) 民粹主義(yi) 和保護主義(yi) 思潮影響顯著上升,投射到G20合作領域導致成員國在一些重要治理方針問題上出現分歧和倒退。突出表現是從(cong) 早年倡導自由貿易與(yu) 反對保護主義(yi) 立場退步。
近年多邊治理推進不乏亮點
近年某些領域逆全球化衝(chong) 動以及多邊治理局部退步引發人們(men) 對全球經濟碎片化前景擔憂,研究人員用平行體(ti) 係、半脫鉤、準冷戰等概念推測上述動向的演變前景。這些描述和推測事出有因也不無道理,然而全麵觀察形勢也需看到,多邊治理領域同時存在務實探索與(yu) 活躍推進一麵,通過G20對話合作推動經濟治理進展的發生頻率甚至超過早先時期。對此簡略提四個(ge) 方麵情況作為(wei) 說明。
一是針對“稅基侵蝕與(yu) 利潤轉移(BEPS)”問題推進國際稅製改革取得重要進展。2013年G20聖彼得堡峰會(hui) 提出國際稅製改革議題,並委托經濟合作與(yu) 發展組織(OECD)啟動BEPS行動計劃研究,2015年形成第一階段研究成果,此後經多年談判和持續研究到2021年7月形成“雙支柱方案”。支柱I建立繳稅地點新規則與(yu) 國家間共享征稅權新方法,確保數字密集型或麵向消費者的跨國企業(ye) 持續開展規模性業(ye) 務時,即使在無實體(ti) 存在條件下也要在當地繳納稅費,因此又稱“數字稅”。支柱II通過設立全球最低公司稅率,解決(jue) 跨國公司將利潤轉移至低稅或免稅地來逃避稅收問題,遏製國家間財稅“逐底競爭(zheng) ”衝(chong) 動。2021年10月超過135個(ge) 包容性框架成員接受了雙支柱方案。現在看來新方案落地還需較長磨合期,然而相關(guan) 進展代表傳(chuan) 統國際稅收治理架構的重要突破。
二是G20協同推進氣候變化治理。以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後續《京都議定書(shu) 》和《巴黎協定》為(wei) 標誌,人類發展進入以聯合國統一協調指導下應對氣候變化新時代,G20呼應支持治理氣候變化發揮了特殊影響。2007年G20南非部長級會(hui) 議就將經濟問題與(yu) 氣候問題相聯係,2009年9月G20匹茲(zi) 堡峰會(hui) 上明確提出實現可持續經濟增長目標需重視氣候變化,重申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目標、條款與(yu) 共同但有區別責任原則等。此後曆次G20峰會(hui) 根據全球氣候變化治理不同階段麵臨(lin) 形勢提出應對方針和原則,即便是2017年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也未能影響其他成員國堅持氣候變化治理的立場和承諾。根據多倫(lun) 多大學G20中心研究人員提供的數據,2008-2021年間G20成員國做出有關(guan) 氣候變化治理“決(jue) 策”承諾共116項,對氣候變化治理進程產(chan) 生推動作用。
三是G20推動引領國際合作應對新冠大流行衝(chong) 擊。2020年初新冠疫情大規模流行,不僅(jin) 給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帶來百年一遇挑戰,同時對世界經濟造成罕見巨大衝(chong) 擊。疫情期間G20作為(wei) 全球經濟首要對話合作平台從(cong) 不同方麵發力引領推動國際合作應對危機。2020年3月26日,G20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hui) 通過視頻會(hui) 議召開,發表《G20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hui) 聲明》,倡導和推動一係列政策以穩定全球經濟、穩定供應鏈及重要醫療用品及農(nong) 產(chan) 品政策跨境流動。2021年G20羅馬峰會(hui) 有關(guan) 協調治理重點轉向疫苗可及性合作,2022年G20峰會(hui) 則著重加強疫苗研發方麵合作,G20對話合作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疫情危機的負麵影響。
四是支持推動IMF實施新一輪SDR(特別提款權)分配。新冠疫情暴發初,國際社會(hui) 呼籲IMF配發特別提款權支持發展中國家和低收入國家應對危機。2020年4月G20國際金融架構工作組就此議題討論,由於(yu) 美國等持不同意見未能達成共識。2020年7月時任中國央行行長易綱發文呼籲國際社會(hui) 應盡快達成共識並落實特別提款權分配。2021年拜登政府轉變立場,使得G20成員國就特別提款權分配達成一致。2021年8月2日,IMF理事會(hui) 批準規模為(wei) 6500億(yi) 美元新一輪特別提款權(約合4560億(yi) SDR)普遍分配,其中約有2750億(yi) 美元(約合1930億(yi) SDR)提供給新興(xing) 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包括低收入國家。此次分配還允許具有穩健外部頭寸成員國通過IMF“減貧和增長信托基金(PRGT)”自願轉借其部分SDR以擴大對低收入國家的無息貸款。
五是G20協調國際社會(hui) 合作應對新一輪主權債(zhai) 務風險。多年經濟增長失衡,疊加疫情衝(chong) 擊、美歐加息、俄烏(wu) 衝(chong) 突等因素影響,使得部分發展中國家主權債(zhai) 務風險上升。當代主權債(zhai) 務格局深刻演變,如何有效化解債(zhai) 務風險並公平合理分擔治理成本,成為(wei) 國際金融治理新的挑戰議題。2020年4月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hui) 議通過“緩債(zhai) 倡議”,在淨現值中性基礎上暫緩最貧困國家主權債(zhai) 務本息償(chang) 付,該項目經過兩(liang) 次延長期限實施到2021年底,中國落實緩債(zhai) 21億(yi) 美元是貢獻最多國家。考慮部分債(zhai) 務困境國家麵臨(lin) 償(chang) 付能力問題,2020年11月G20推出《緩債(zhai) 倡議後續債(zhai) 務處理共同框架》,先後有乍得、讚比亞(ya) 、埃塞俄比亞(ya) 、加納等四國提出債(zhai) 務處理申請。2022年11月乍得完成主權債(zhai) 務處理,2023年6月有關(guan) 各方就讚比亞(ya) 主權債(zhai) 務重組達成協議,顯示該領域國際合作取得重要進展。
關(guan) 於(yu) G20的幾點思考
首先需明確,G20是以聯合國為(wei) 核心的當代全球治理體(ti) 係組成部分,G20推動多邊經濟治理合作事例是與(yu) 其它治理機製和機構協同努力的產(chan) 物,G20借助其機製設計和執行力較強特點發揮了特別作用。其次要看到,G20對話合作是不同成員國和陣營不同治理理念、目標和利益的博弈磨合過程,伴隨複雜的過招鬥法與(yu) 攻防進退策略性因素。另外就實效而言,對話合作有的雖達成治理共識然而落地生效仍需時日,有的雖付諸實施然而成效也可能不如預期,因而需客觀評估。不過在近年國際經濟與(yu) 治理不確定因素顯著增長環境下,上述觀察對認識全球經濟治理動態和趨勢不無啟發意義(yi) 。
第一,從(cong) G20視角觀察的經驗事實顯示,近年多邊經濟治理領域大體(ti) 呈現兩(liang) 個(ge) 方向的動態演變。地緣政治矛盾激化與(yu) 俄烏(wu) 衝(chong) 突,西方民粹與(yu) 保護主義(yi) 思潮影響力上升,對國際經濟合作和治理規則造成顯著衝(chong) 擊,使得全球經濟與(yu) 治理麵臨(lin) 朝平行分離體(ti) 係方向演變甚至派生碎片化風險。另一方麵,在危機應對與(yu) 長期結構議題方麵,G20仍能在壓力危機倒逼下多方努力克服困難取得某些成果,顯示當代經濟全球化與(yu) 多邊治理體(ti) 係具有一定韌性。縱觀G20峰會(hui) 曆史,最近幾年逆全球化挑戰增加,反倒成為(wei) 多邊治理對話合作創新較為(wei) 活躍並取得較多進展階段,這一態勢提示需全麵觀察形勢演變動向並客觀分析其規律。
第二,近年G20推進多邊治理仍能有所斬獲,基本原因在於(yu) 時代環境快速演變對全球治理秩序提出迫切需求,相關(guan) 大國雖存在理念分歧、競爭(zheng) 動機和博弈考量,然而不容忽視的利益交集使得完全拒絕合作成為(wei) 各方代價(jia) 過大難以承受的選擇。多邊治理演變反映發達國家與(yu) 新興(xing) 經濟體(ti) 之間對立統一關(guan) 係,一定程度上也折射我國與(yu) 美西方競合關(guan) 係。美西方對我多方防範遏製客觀上會(hui) 對多邊合作治理造成損害,然而給定中國經濟深度嵌入全球經濟的前提,在中國堅持開放與(yu) 可貿易部門競爭(zheng) 力活躍提升背景下,美西方無論從(cong) 國內(nei) 增長還是全球穩定角度都不能無視與(yu) 中國合作的必要性,這些曆史和現實客觀因素也對有關(guan) 各方在G20平台就某些經濟治理問題謀求合作提供有利條件。
第三,主要發達國家對G20仍有較多操控力,然而G20機製創新根本上有利於(yu) 包括中國在內(nei) 的新興(xing) 經濟體(ti) 。觀察G20諸多對話合作事例,我國對特定議題認知、立場和主張往往對相關(guan) 過程與(yu) 結果產(chan) 生重要甚至舉(ju) 足輕重作用,彰顯我國在G20合作機製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受曆史與(yu) 現實複雜因素影響美西方在G20或仍有較多影響力,我國作為(wei) 新興(xing) 大國參與(yu) 對話合作勢必麵臨(lin) 多方掣肘挑戰難言諸事合意。全麵觀察不難看出,G20對話合作有助於(yu) 提升全球經濟治理對新興(xing) 經濟體(ti) 利益訴求的關(guan) 注與(yu) 響應,有助於(yu) 新興(xing) 國通過實際參與(yu) 多邊治理來積累經驗與(yu) 提升能力,有助於(yu) 發達經濟體(ti) 與(yu) 新興(xing) 經濟體(ti) 通過對話磋商尋求利益交集以推進全球經濟治理,因而從(cong) 長期看G20在根本上有利於(yu) 中國與(yu) 新興(xing) 經濟體(ti) 在全球治理體(ti) 係中成長壯大。另外從(cong) 國內(nei) 經濟發展角度看,我國在可貿易領域強大並富有活力的供給側(ce) 能力,無論在短期還是長期都需要國內(nei) 與(yu) 國際兩(liang) 個(ge) 市場支持以充分釋放我國作為(wei) 上升大國的經濟發展潛力,這也以多邊治理體(ti) 係正常運行與(yu) 創新拓展作為(wei) 前提。
第四,展望未來,中國無疑會(hui) 繼續積極參與(yu) G20平台對話合作,不會(hui) 放棄這個(ge) 當代全球經濟治理的最重要陣地。2008年底G20峰會(hui) 機製創建以來,我國前後兩(liang) 任最高領導人連續十七次出席或主持曆次G20峰會(hui) ,今年第一次由國務院總理出席在新德裏舉(ju) 行的G20第十八次峰會(hui) ,在國內(nei) 外引發關(guan) 注與(yu) 多種猜測性評論。我國外交部發言人9月5日回答記者有關(guan) 提問時,重申“二十國集團是國際經濟合作的主要論壇”,指出中方曆來高度重視並積極參與(yu) 相關(guan) 的活動,並明確表示我國一直支持印度主辦今年的峰會(hui) ,願同各方一道共同推動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hui) 取得成功。中國高度重視G20合作機製的立場並未改變,中國未來仍會(hui) 以合作為(wei) 基調全方位積極參與(yu) G20對話合作,並由此對全球經濟多邊治理創新發揮新興(xing) 大國的應有作用。(作者為(wei) 北京大學國發院教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