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驅動經濟向“綠”而行 打造節能環保產業集群
中新網濟南10月10日電 (呂妍)10月10日,在棗莊高新區張範街道橫山口村的山坡上,一排排單晶矽太陽能電池板整齊排列,讓原本貧瘠的土地搖身變成了清潔能源的重要基地。該區轄區內(nei) 村鎮因地勢及位置問題,溝壑縱橫,荒山斑駁,但也因此擁有了獨特的光照優(you) 勢,在這樣的環境下,光伏發電成為(wei) 帶動農(nong) 民增收和助力地方經濟發展的優(you) 質選擇。
棗莊高新區結合實際,在投資主體(ti) 方麵,推行“政府+企業(ye) ”合作模式,以地方經營效益好的國有企業(ye) 為(wei) 主導,積極吸引新能源開發各類市場主體(ti) 參與(yu) 到光伏建設中來,將“綠色能源”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相結合,不僅(jin) 帶來了綠水青山、更帶來了金山銀山。
近年來,山東(dong) 聚焦綠色低碳,大力發展節能環保裝備及服務業(ye) ,打造節能環保產(chan) 業(ye) 集群,推動經濟社會(hui) 全麵綠色轉型,像上述向“綠”而行的典型案例遍布全省。
棗莊市嶧城區底閣鎮曾是魯南地區最大的石膏生產(chan) 地,經過多年開采留下了1萬(wan) 多畝(mu) 沉陷區。該鎮依據統籌規劃、因地製宜、科學治理、分步實施的原則,大力開展塌陷地複墾綜合治理工程,創新“石膏塌陷地治理+”新模式,探索出了一條石膏塌陷地綜合治理之路。
“原來我們(men) 僅(jin) 是用塌陷魚塘養(yang) 魚,自從(cong) 建了光伏板後,下邊能養(yang) 魚蝦、上邊還能發電,1年能多賺1萬(wan) 多元(人民幣,下同)。”康莊村養(yang) 魚戶康玉海說道。當地有關(guan) 部門在康莊村建成裝機10萬(wan) 千瓦的光伏發電項目,利用石膏沉陷區2500餘(yu) 畝(mu) 土地,租用農(nong) 戶魚塘架設太陽能光伏板,實現了水上發電,水下養(yang) 殖魚蝦,民眾(zhong) 真正實現了“雙豐(feng) 收”。
濰坊市安丘市則積極構建包含傳(chuan) 熱裝備、環保除塵裝備、脫硫脫硝除塵裝備等在內(nei) 的節能環保產(chan) 業(ye) 集群。“我們(men) 將依托節能環保產(chan) 業(ye) 園,以‘環境醫院’的理念,推行環境領域全鏈條、全領域服務模式,整合全要素產(chan) 業(ye) 資源,推動產(chan) 業(ye) 園區化、高端化發展,打造節能環保產(chan) 業(ye) 集聚高地。”安丘市重點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服務中心主任薑小斤說。
“安丘市節能環保裝備製造業(ye) 基礎較好,藍想、盛寶等一批節能環保企業(ye) 得到迅猛發展。”安丘市工信局局長王伯進介紹說,針對產(chan) 業(ye) 鏈不完整、產(chan) 品同質化等製約產(chan) 業(ye) 突破發展的“瓶頸”,環保產(chan) 業(ye) 尤其是環保製造業(ye) 有可聯合性,隻有做大龍頭企業(ye) ,形成完整產(chan) 業(ye) 鏈,企業(ye) 抱團、差異化發展,才能把握當前發展機遇。
在菏澤魯西新區,山東(dong) 清洋新材料有限公司近年來緊抓山東(dong) 省化工轉型升級及低碳轉型發展機遇,對尾氣處置設施進行升級改造,新建廢氣直燃焚燒裝置,年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近8噸,焚燒過程中產(chan) 生的餘(yu) 熱用於(yu) 給公司供熱,既做到了環境指標持續改善提升,又做到了節能減排,達到了生態環境和效益雙提升、雙受益,形成了綠色經營循環新格局。
麵對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趨勢,該公司不斷完善環保治理力度,積極引進新技術、新理念,加強環保設施運行管理,推動清潔生產(chan) 精細化管理,確保持續節能減排、推動資源循環化利用。
在同屬菏澤市的定陶區,深能環保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正在熟練地推動操縱杆,簡單的操作就將生活垃圾投放進焚燒爐裏,經高溫燃燒後這些垃圾不僅(jin) 可以被有效清理掉,焚燒過程中產(chan) 生的熱能經處理轉換後,能變成日常中使用的電能。菏澤市定陶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工作人員晁振明表示,這裏每天可以處理生活垃圾400餘(yu) 噸,不僅(jin) 可以讓城市更加整潔,還有效發揮了垃圾的最大效益,僅(jin) 這一家公司年均向電網供電量約0.2366億(yi) 萬(wan) 度。
近年來,定陶區還緊緊圍繞“核心技術+低碳轉型”產(chan) 業(ye) 發展方向,從(cong) 節能減排、清潔生產(chan) 、減汙降碳、資源循環利用等各個(ge) 環節深入挖掘“綠色”潛能,構築起具有定陶特色的“1+3”產(chan) 業(ye) 體(ti) 係,多措並舉(ju) 為(wei) 城市綠色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原來這塊區域是個(ge) 廢棄的坑塘,一到夏天蚊蟲滋生,大家都繞道走,更別提有人願意承包了。今年,在黨(dang) 支部的帶領下,我們(men) 花大力氣對這塊坑塘進行了修繕,現在坑塘麵貌煥然一新,我經常到塘邊散步、垂釣。”說到位於(yu) 村東(dong) 的坑塘時,聊城市臨(lin) 清市煙店鎮水波村村民汪振全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煙店鎮以坑塘治理為(wei) 突破口,蹚出了強村富民的新路子。“為(wei) 高效利用坑塘資源,我們(men) 在岸邊架設了近300平方米的光伏太陽能板,目前已完成工程並網,為(wei) 村集體(ti) 產(chan) 生收益。”汪振全說。目前,該鎮正在充分總結水波網格坑塘治理經驗的基礎上,通過流轉、承包、租賃等方式激活廢棄坑塘價(jia) 值,探索建立垂釣、農(nong) 家樂(le) 等項目,寫(xie) 好鄉(xiang) 村經濟增收文章。
此外,山東(dong) 金融機構也不斷加大對該省向“綠”而行項目的支持力度。單從(cong) 農(nong) 行山東(dong) 省分行來看,該行加大對基礎設施綠色升級、清潔能源等重點領域貸款投放和債(zhai) 券投資,今年前7個(ge) 月,新增綠色信貸520億(yi) 元,餘(yu) 額達1289億(yi) 元,增速達67.6%,高於(yu) 全行各項貸款增速57.2個(ge) 百分點。(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