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製下“看門人”更須盡責
注冊(ce) 製下“看門人”更須盡責
李華林
近日,某公司因可能存在同一資產(chan) 二次上市、發行定價(jia) 較高等問題陷入輿論漩渦。如何促進券商等中介機構履職盡責,把好質量關(guan) ,真正具備與(yu) 注冊(ce) 製相匹配的執業(ye) 理念和專(zhuan) 業(ye) 能力,成為(wei) 市場討論的熱點話題。
作為(wei) “看門人”,嚴(yan) 把關(guan) 口、守好大門,是中介機構應盡的職責和義(yi) 務。尤其是全麵注冊(ce) 製的到來,將選擇權交給市場,對中介機構的“看門”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投資者需要中介機構“火眼金睛”,辨別真偽(wei) 、挖掘價(jia) 值,提供更優(you) 質的投資標的;擬上市企業(ye) 需要中介機構專(zhuan) 業(ye) 素養(yang) 過硬,確保上市過程穩妥規範,成功登陸資本市場;監管部門需要中介機構切實發揮把關(guan) 作用,從(cong) 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奠定資本市場良好信用基礎。
不僅(jin) 要選出合格的上市公司,更要選出優(you) 質的上市公司,“看門人”的責任無疑是重要的。但從(cong) 實際情況來看,部分“看門人”的表現卻不盡如人意。有的中介機構對注冊(ce) 製認識不足,認為(wei) 注冊(ce) 製意味著審核放鬆,試圖趁機將手中的不合規項目包裝美化後上市;有的中介機構依舊重數量而不重質量,以賺取更多傭(yong) 金收入為(wei) 最大執業(ye) 目的,對企業(ye) 造假等行為(wei) 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還有的中介機構在“看門”時,不時“打瞌睡”甚至為(wei) 虎作倀(chang) ,主動幫助企業(ye) 粉飾業(ye) 績,淪為(wei) 造假的幫手。
如此種種,折射出全麵注冊(ce) 製盡管落地已有大半年,部分中介機構專(zhuan) 業(ye) 水平依舊跟不上,責任意識不足,守法意識淡薄,尚未真正形成與(yu) 注冊(ce) 製相匹配的意識、能力。這既是對自身發展的不負責,也是對廣大投資者的不負責,更是對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不負責。
當前,以全麵注冊(ce) 製改革為(wei) 牽引,我國資本市場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改革不斷向前推進。中介機構連接投融資兩(liang) 端,能不能真正把責任擔起來,關(guan) 係著資本市場改革措施能否落地生效,直接影響著市場功能發揮和高效運行,是“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重要一環。
要當好“看門人”,首先得看好自己。中介機構需要真正提高認知,時刻繃緊審慎履職這根“弦”,從(cong) 自身內(nei) 控水平和公司治理入手,建立完善權責明確、相互製衡、有效監督的內(nei) 部控製機製,強化製度執行力度和內(nei) 部問責力度,努力提升守法合規意識和專(zhuan) 業(ye) 水平,確保發行人的“可投性”。否則,以“裝睡”和弄虛作假獲得的收益,終究經不起監管之問,最終隻會(hui) 砸了自家招牌,被市場拋棄。
僅(jin) 靠自律作用有限,外部監管約束必不可少。注冊(ce) 製絕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在“放”的同時加大“管”的力度。一方麵要強監管,綜合運用現場督導、投訴舉(ju) 報核查、監管執法等多種方式,壓實中介機構責任,督促其把好質量關(guan) 。另一方麵要重處罰,針對中介機構欺詐上市、協同造假等行為(wei) ,要從(cong) 行政、刑事、民事多層麵進行問責,還可以考慮將其列入禁入黑名單。“看門人”既然不能看好門,就應該依法被逐出市場。
資本市場就像一個(ge) 生態係統,需要身處其中的各方共同嗬護:監管部門恪盡職守,“看門人”履職盡責,上市公司合規經營,投資者理性投資,這幾個(ge) 要素缺一不可。唯有如此,一個(ge) 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才能真正形成。(經濟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