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業界廈門聚力創新共探零碳未來

發布時間:2023-10-20 14:1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廈門10月20日電 (記者 楊伏山)第二屆中國(廈門)新能源低碳發展論壇19日在廈門舉(ju) 辦。數百位政商學界人士共同探討“雙碳”目標下新型電力係統與(yu) 新能源的協同運行、在建設新型電力係統過程中儲(chu) 能技術的創新、光伏產(chan) 業(ye) 進展等核心議題。

  由《能源》雜誌、科華數能聯合主辦的本次論壇以“聚力創新,共赴零碳”為(wei) 主題。廈門市政府黨(dang) 組成員、副市長莊榮良稱,全球新能源產(chan) 業(ye) 已成為(wei) 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近年來,廈門持續發力新能源產(chan) 業(ye) 發展賽道,初步形成了以動力電池儲(chu) 能電池為(wei) 發展主體(ti) ,包括上遊材料和核心零部件以及下遊車聯網和充換電等為(wei) 配套的新能源產(chan) 業(ye) 集群,吸引了寧德時代、中創新航、海辰鋰電等一批新能源百億(yi) 級項目落地。

  科華數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成輝說,在雙碳目標指引下,中國可再生能源已經進入大規模、高比例、市場化、高質量的全新發展階段。科華數能以自主研發為(wei) 原動力,對新能源高質量發展進行了廣泛的探索和實踐。

  他認為(wei) ,以新能源為(wei) 主體(ti) 、以新型儲(chu) 能為(wei) 支撐的新型電力係統建設正在加速推進。這需要所有能源行業(ye) 的同仁充分發揮自己的稟賦優(you) 勢,在技術、服務、品牌、市場等維度共同蓬勃發展,為(wei) 構建更清潔美好的綠能世界貢獻智慧。

  《能源》雜誌社社長、總編輯周嶽軒表示,當前,各項新能源技術已有巨大突破。不僅(jin) 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發展日新月異,儲(chu) 能也已經成為(wei) 新能源產(chan) 業(ye) 發展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這些技術不僅(jin) 有助於(yu) 減少碳排放,還為(wei) 經濟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機會(hui) 。

  “在聚力創新的道路上,我們(men) 還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推動這些新能源技術發展,以實現全社會(hui) 的零碳願景。”他說。

  論壇上,加拿大皇家學院、加拿大工程院及工程研究院院士、福州大學材料科學與(yu) 工程學院院長張久俊介紹了“能源存儲(chu) 和轉換”中的前沿熱點和電化學電池的研發進度。他認為(wei) ,利用可持續清潔能源及發展相應的儲(chu) 能技術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

  中國三峽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閆俊義(yi) 說,在雙碳目標下,光伏產(chan) 業(ye) 正在迎來高光時刻。光伏發電與(yu) 傳(chuan) 統業(ye) 態跨界融合愈發顯著,通過“光伏+農(nong) 業(ye) ”“光伏+交通”等模式可實現資源立體(ti) 高效利用、傳(chuan) 統行業(ye) 轉型升級以及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在當前日益突出的用地矛盾下,推動“光伏+”模式發展是兼顧實現能源發展與(yu) 社會(hui) 可持續的重要路徑。

  電力設計規劃總院新能源處處長嶽功昌表示,2023年上半年全國新型儲(chu) 能的裝機規模達到1733萬(wan) 千瓦。盡管實現了半年時間裝機容量翻一番,但儲(chu) 能仍麵臨(lin) 安全運行、商業(ye) 模式等問題。風光儲(chu) 協同必須提升發電並網支撐能力,還要研究大規模構網型設備接入,提升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

  中國電科院新能源研究中心太陽能發電測試與(yu) 檢測室主任張軍(jun) 軍(jun) 分析稱,隨著技術的不斷革新,光伏有望從(cong) 被動的適應電網到主動的支撐電網,全方位地助力新能源從(cong) 輔助電源到主力電源的角色轉變,從(cong) 而助力中國3060目標的實現。

  中國廣核能源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助理總裁王暾認為(wei) ,中國企業(ye) 在國際能源合作方麵要做好三方麵的準備:一是要加強互聯互通,將國內(nei) 市場需求和國外資源稟賦有機結合,促進融合發展;二是攜手同船出海,整合產(chan) 業(ye) 鏈優(you) 勢打造海外精品工程,促進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三是堅持胸懷天下,與(yu) 項目所在國共建共享,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