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台三代”自媒體主播楊京儒:做兩岸生活科普達人

發布時間:2023-10-23 15:5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重慶10月22日電 題:“台三代”自媒體(ti) 主播楊京儒:做兩(liang) 岸生活科普達人

  中新社記者 劉相琳

  陝西肉夾饃在台灣有多受歡迎?真實的台灣腔到底是怎樣?山城棒棒軍(jun) 現狀如何?重慶老茶館有哪些茶語……自2022年進入自媒體(ti) 行業(ye) 以來,網名叫“台妹lulu”的楊京儒,在各大視頻平台上,分享著兩(liang) 岸生活。

  祖籍四川,生在台中,長在重慶,20年前隨祖父落葉歸根的楊京儒,在重慶讀書(shu) 、交友,也在這裏逐夢。

  2019年碩士畢業(ye) 後,楊京儒進入一家房地產(chan) 企業(ye) 工作。近日,她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回憶,原本計劃學習(xi) 幾年就回自家公司上班,可從(cong) 小喜歡傳(chuan) 媒行業(ye) 的她慢慢發現,房地產(chan) 行業(ye) 不是興(xing) 趣所在。與(yu) 此同時,作為(wei) 一名“台三代”,楊京儒經常參加兩(liang) 岸交流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她發現,前兩(liang) 年隨著交往減少,兩(liang) 岸民眾(zhong) 間的認知差距越來越大。

  “兩(liang) 岸同胞對彼此的生活都很好奇,以新媒體(ti) 記錄生活的方式進行交流,是幫助兩(liang) 岸年輕人了解彼此的最好方式。”萌生通過視頻溝通兩(liang) 岸的念頭後,楊京儒辭去房地產(chan) 公司的工作,成為(wei) 一名自媒體(ti) 從(cong) 業(ye) 者。

  最初,楊京儒製作的視頻聚焦大陸的生活趣事、發展成就、兩(liang) 岸交流活動、旅遊美食等,視頻發出後,雖然帶來了不少流量和粉絲(si) ,但她始終沒有找到自己該專(zhuan) 注的領域。

  “我的台灣朋友一提到重慶,就會(hui) 覺得這是一座網紅城市,拜托,這不是真的重慶好嗎?”楊京儒說,隨著發出的短視頻越來越多,她發現兩(liang) 岸年輕人對衣食住行、流行文化的品位是互通的,但對彼此所在城市的曆史文化底蘊卻不了解。基於(yu) 此,楊京儒將自己短視頻製作方向轉向重慶的文化。

  《中山四路的前世今生》《黃桷樹——重慶曆史的縮影》《重慶解放碑為(wei) 什麽(me) 有“錯別字”》……楊京儒以親(qin) 曆者的身份去實地探訪,有理有據地將曆史和現實傳(chuan) 遞給網友。這些短視頻發出後,受到眾(zhong) 多網友喜歡。

  “評論區常收到大陸網友暖心回複,一些台灣網友也私信感謝我給他們(men) 介紹接地氣的大陸生活,還有不少台灣網友谘詢來大陸發展的事項。”楊京儒說,不到一年時間,她就收獲幾十萬(wan) 粉絲(si) ,視頻總播放量超千萬(wan) 。她也從(cong) 最初想著怎樣迎合網友提高流量,到現在思考如何更冷靜客觀地展示真實的兩(liang) 岸。

  如今,很多人稱楊京儒是兩(liang) 岸“網紅”,可她更願意稱自己是兩(liang) 岸“連心橋”。“因為(wei) 許多台灣網友通過我的視頻認識了真實的大陸,大陸同胞則通過我了解台胞對大陸的真實想法。”楊京儒說。

  十幾年前,在台灣想知道大陸資訊,人們(men) 通常會(hui) 看電視節目,現在台灣年輕人已習(xi) 慣用社交媒體(ti) 來探索認識大陸。在楊京儒看來,小紅書(shu) 、抖音、B站等自媒體(ti) 平台傳(chuan) 播的內(nei) 容,讓台灣年輕人看到與(yu) 過往認知不一樣的大陸,改變了對大陸的刻板印象,甚至是偏見。大陸新媒體(ti) 的報道,可讓台灣民眾(zhong) 看到“一個(ge) 發展、多元、進步和真實的大陸”。

  增進台灣青年對大陸的了解,最有效的方式,是讓更多台灣年輕人到大陸,通過所看、所聽,認識真實的大陸。而如何觸動他們(men) 想來?楊京儒說,這就是她在新媒體(ti) 平台上不斷推出視頻節目的意義(yi) 和目標所在。(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