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行·看振興)湖南祁陽“冬閑田”成“增收田” 帶動農旅產業融合發展
中新網祁陽11月1日電(陶冶)深秋時節,湖南省祁陽市大村甸鎮毛塘灣村600畝(mu) 紅薯迎來豐(feng) 收。
割去藤蔓的紅薯地裏,紅薯采收機來回穿梭,一壟壟紅薯破土而出。剛出土的紅薯個(ge) 個(ge) 體(ti) 態飽滿,顏色鮮豔。村民們(men) 將翻挖出來的紅薯,按大小標準分揀裝袋,等待裝車拉運。
這一批紅薯早在栽種的時候就被客商聯係收購,即將被運往外地進行深加工。
“我們(men) 種植的是紅薯新品種‘商薯19’,具有抗病性好、產(chan) 量高等特點。”種植大戶曾淩雲(yun) 介紹,這種紅薯出粉率最高能達22%,是紅薯粉加工廠的“搶手貨”。今年,由於(yu) 田間管護到位,紅薯品相好、產(chan) 量高,收購價(jia) 格達0.7元一斤,每畝(mu) 產(chan) 量預估有7000多斤。
一邊忙采收,一邊犁地、翻土。紅薯采收後,曾淩雲(yun) 打算利用土地空檔期種植油菜,開啟新一輪的“紅薯+油菜”輪作工作。“油菜為(wei) 養(yang) 地作物,不僅(jin) 可改善土壤肥力,還能減少病蟲害,可使紅薯增產(chan) 10%以上。”忙碌中,曾淩雲(yun) 描繪著來年好“豐(feng) 景”。
大村甸鎮位於(yu) 衡邵幹旱走廊,水利條件較差,當地因地製宜調整農(nong) 作物種植,選種抗旱能力強的紅薯、玉米、油菜等經濟作物,全麵推廣“水稻+油菜”“紅薯+油菜”等接茬輪作,實現“一地多收”。
“秧苗長出後,就要開始施肥,隻有底肥足,秧苗才能生長旺盛。”秋收過後,大村甸鎮大慶社區種糧大戶周群就忙著將200多畝(mu) 稻田規整成一壟壟油菜田。半個(ge) 月前種植的油菜已長出嫩嫩的幼苗,周群組織村民抓緊時間施肥。
幾年前,周群就開始嚐試在自己流轉的稻田裏種植油菜,連續多年采用“稻油”輪作、一地多收的種植模式,讓“冬閑田”成為(wei) “增收田”。“以前稻穀收割後,田就荒了,現在政府帶領我們(men) 利用冬閑稻田種植油菜,每畝(mu) 可增加上千元收入。”看著綠油油的油菜地,周群很是高興(xing) 。
據了解,祁陽市大村甸鎮今年充分利用冬閑田擴種油菜,落實油菜種植麵積1.8萬(wan) 畝(mu) ,大力推廣“油菜+”輪作模式,由政府提供優(you) 良的油菜種子,實現統一供種、統一播種、統一施肥,並組建技術服務隊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確保播種質量。
等到春暖花開時,萬(wan) 畝(mu) 油菜花競相綻放,大村甸鎮將吸引大批遊客前來賞花踏青,在穩定油料作物生產(chan) 的同時,也帶動了農(nong) 旅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